金庸武俠小說來歷(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三俠五義)
2023-06-22 07:47:02 1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部武俠小說《三俠五義》,這部《三俠五義》大約是成書於清代的嘉慶、道光年間。作者是一個貴族的弟子他叫石玉坤,這部小說是公認的經典之作,也是不折不扣的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是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這部書它流傳特別廣在中國的民間有著深厚的閱讀基礎,書裡面膾炙人口的故事對中國近代的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的內容都產生了特別深遠的影響,這部小說寫的是北宋仁宗年間,包拯在眾位俠義之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眾俠義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這部書塑造了一位鐵面無私,不畏權勢的大清官包拯包青天,可以說這是一個名垂千古的形象,這也充分體現了老百姓和廣大的底層人民群眾的一個內心裡的願望。
《三俠五義》又稱是《大五義》,這裡邊的故事沒有完,這時候出現了續書《小五義》,《小五義》的中心人物已經由《三俠五義》裡頭的包拯轉成了包拯的門生顏查散,而重要的俠義人物除了前輩七俠五義之外,又增加了幾個晚輩,就是鑽天鼠盧方之子粉面子都盧珍、掣地鼠韓彰義子霹靂鬼韓天錦、鑽山鼠徐慶之子山西雁徐良、錦毛鼠白玉堂的侄兒玉面專諸白芸生,加上《三俠五義》中的原有的人物小俠」艾虎就成了《小五義》。《小五義》它可不是緊接著《三俠五義》的結尾續寫的,實際上它是從《三俠五義》的第100回開始寫,部分的內容和《三俠五義》有點重複。這個小說是以襄陽王趙珏圖謀叛亂為線索,歷敘顏查散奉旨巡按襄陽,大印被盜,白玉堂墜銅網而死,眾俠義雲集襄陽,蔣平找回大印;智化用計,裡應外合,收降襄陽王黨羽鍾雄;破銅網時,顏查散被沈中元劫持,眾義士分頭尋找,沿路行俠仗義;「小五義」不期而遇,結拜為兄弟。
《三俠五義》這部書它不僅僅是留給了人們對道義的認知,認同,它還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一個充滿俠義的江湖,給中華的文化留下了俠義兩個閃光的字眼,一個個捨己為人,抱有強烈的社會良心的俠客,他們扶貧濟困,稱而揚善,路見不平替天行道,他們的故事讓俠義這個詞成了一種中國精神,這種精神本質上就是捨己為人,捨生取義,但願這種冰清玉潔的俠義之風,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代代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