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比較出名的戲劇(膠東地方戲的代表作)
2023-06-22 07:58:59 3
"地方戲",是一個區域傳統文化和歷史積澱的表現,在歷代不斷傳承精煉之下,形成頗有特色的曲藝形式,代表著當地民風習俗,因而被百姓們喜聞樂見。膠東當地最為著名的"地方戲",無過於即墨柳腔和膠州茂腔兩類,它們融合了民間小調和花鼓、秧歌等形式,唱詞以口語化為主,強調唱法相對簡單,屬於現編現演的即興說唱。
地方戲沒有京劇、崑曲的氣勢宏大和細膩優美,反而重點突出地方鄉土特色和濃鬱的地方情結,一般傳統劇目多取材於公案、婚戀、家庭倫理等方面,也有當地的歷史故事、傳奇話本和民間傳說等等。
地方戲的最初原形,主要目的是走街串巷乞討要飯時,能夠引起別人注意。後來逐漸發展壯大,從沿街賣場、撂地擺攤,形成了戲班臺演,即墨柳腔和膠州茂腔一度在青島地區非常流行,每個行當各有名角出現。
柳腔茂腔之間的血緣關係相近,都發源於清代初年流入山東臨沂、濰坊等地的"本肘鼓"(亦稱"周姑子"或"肘鼓子"),表演時多有載歌載舞、扭動臀部等動作。上世紀初年,"本肘鼓"繼續向東部流傳進入膠東地區。
柳腔茂腔的劇目繁多,其中尤其以"四京八記"為著名。四京包括《東京》《西京》《南京》《北京》四部,八記包括《羅衫記》《繡鞋記》《玉杯記》《金簪記》《風箏記》《鑰匙記》《絲蘭記》《火龍記》等(或有不同說法)。
"四大京"以東、西、南、北冠名,四部皆以一個全本戲劇故事引線,貫穿多個相對獨立的折子戲組成,可以合演全篇,也可以分拆各折。按照當地文獻記載,四京大約劇情如下:
《東京》一部,包括有《賣水》、《弔孝》、《賣寶童》、《趙美蓉觀燈》等折,簡要劇情寫的是宋代東都汴梁故事,趙洪和孫百萬兩家同朝為官,互相聯姻,趙氏之女美蓉許配與孫氏次子為妻。誰知孫家不幸落難,家境敗落。趙氏遂有悔婚之意,恰逢女兒趙美蓉約見孫公子(賣水),在花園相約接濟銀兩,趙洪趁此機會埋伏家人將孫公子當場捉拿送官。孫家夫人驚嚇而亡(弔孝),孫家長子之妻盧鳳英無奈賣子籌錢安葬婆婆(賣寶童)。誰知買家卻是趙家,趙美蓉知悉寶童竟是未來婆家的子侄,遂放走寶童並贈送銀兩,而後暗中約定正月十五日以觀燈為名,女扮男裝前去祭奠婆母(趙美蓉觀燈)。
《西京》一部,包括有《桂花亭》、《探監》、《賣線》、《三告李彥容》等折。大約劇情是,李彥容進京科考高中榜首,西京長安朝廷點為狀元賜封"平西王",諭旨招為東床駙馬,李彥容貪戀榮華富貴,留在京師享福,拋棄家中寡母、妻子和兄弟。妻子裴秀英在家久等,拜別婆婆京城尋夫,夫妻二人在關帝廟相遇。裴秀英攔轎喊冤,李彥容意外認出彼此。李彥容有心相認,卻害怕公主不依,裴秀英見丈夫背信棄義,遂留在京城告狀。李彥容安排了一個認親現場,最終被妻子裴秀英的狀告和指責,駁斥的無地自容,被妻子動之以理曉之以情所感動,認錯悔悟,公主也深明大義,最後與裴秀英不分妻妾先後,共同侍奉李彥容。
《南京》一部,又稱《南京殿》,包括《杜文學充軍》、《京城尋父》等折,簡要劇情是,明代嘉靖年間,杜文學被嚴嵩奸黨陷害,充軍發配,途中潛逃至南京,改名胡文學隱居,當地取妻胡氏蘭英,生下一子胡順卿。杜文學發配之後,其子杜京郎來到南京尋找父親,與杜文學在街頭偶遇,杜文學因為身有官司不敢相認。杜京郎打聽到實情,登門求告父親,被杜文學趕出家門。杜京郎無奈之下想要尋短見,恰巧被胡蘭英路過救下,胡氏問明情由,將京郎帶回家中,規勸杜文學認下兒子,闔家團圓結局。
《北京》一部,是《南京》之續編,包括《夜探北京》、《罵嚴嵩》、《求情割袍》、《京郎得中》等折。劇情接續,杜文學認下京郎之後,悄悄回到北京家中,尋找前妻於蘭英,為了躲避捉拿告示,不得已在老家奴劉義幫助下,扮作更夫夜探杜家。不料被張進發覺告密,被嚴嵩投入監獄。於蘭英獲悉,求告父親於文搭救,遭到父親拒絕。於蘭英一怒之下與父親斷絕關係,誰知父親卻是掩人耳目,暗中幫助杜文學。六年後,杜京郎更名於春秀,與胡順卿雙雙科舉得中,分別位列狀元、榜眼。二人聯合新科進士鄒應龍等二百餘人,聯名上書彈劾奸黨嚴嵩,皇帝下旨,由杜京郎、胡順卿和鄒應龍三人,在午門外審查嚴嵩罪行,為受害官員平反昭雪冤獄。
與"四京"全本不同,八大記表現的多是世情民俗和家長裡短等民間故事,各以貫穿劇中的重點線索事物為名,列為"八記", 按照當地文獻記載,八記大約內容如下:
《羅衫記》,一名《白羅衫》,取自明清傳奇集《警世通言》,崑曲有類似劇目傳世。簡要劇情為,徐繼祖在父親徐能的培養下,攻讀詩書終於進士及第,朝廷授予官職。一日徐繼祖奉皇命出京訪問民情,遇到道姑鄭氏月素喊冤,因緣際會之下,徐繼祖意外獲知父親徐能竟是江洋盜賊,十八年前殺死鄭月素丈夫蘇雲的兇手,當年徐能欲強逼鄭月素成婚,被鄭月素逃走,彼時鄭月素已有身孕,逃難途中產下一子,用身上羅衫包裹放置道旁,自己出家做了道姑。徐能聞之鄭月素逃走,一路追趕,卻在路上撿到嬰孩,一時天良發現將嬰孩帶回家中撫養,徐能得子後洗心革面,悉心教育孩童長大,取名徐繼祖。徐繼祖獲知真情後,與母親相認,將殺父仇人徐能正法。
《繡鞋記》,即膠東名劇《王定保借當》,簡要劇情為,清明節私塾放假,學生王定保被同窗拉去賭錢做耍,不想輸了八吊錢,王定保不敢回家,只好到未來的嶽父家裡想辦法。未婚妻張春蘭文明事情經過,把準備好的嫁衣取出,讓王定保典當還債,未曾留意將一支繡鞋夾帶其中。同鄉有惡霸李武舉,久慕張春蘭姿色,在當鋪中遇到王定保,見他言語中支吾不清,又發現衣服中的繡鞋,遂生出歹意,誣陷王定保盜竊,企圖達到霸佔張春蘭的目的。張春蘭驚悉未婚夫典當衣物竟然被捕入獄,心知是被人誣陷算計,遂與妹妹秋蘭一起到縣衙,與歹人李武舉當堂對證,為未婚夫洗刷清白。
《玉杯記》,又名《張廷秀私訪》,取材《醒世恆言·二十卷·張廷秀逃生救父》一則,有傳統劇目,原本情節曲折複雜,膠東流傳此劇有刪改。簡要劇情為,江西南昌縣張延平精擅匠作,與妻子陳氏及子廷秀逃荒至蘇州。當地有富戶王三老修造家宅,愛其手藝,聘請張延平父子做活。其間王三老見張氏子廷秀人品俱佳,遂收為義子,招贅與女王二英完婚。張廷秀婚後赴京趕考,臨行時王二英以玉杯相贈,作為夫妻信物。高中榜首的張廷秀,被朝廷授予八府巡按一職,三年後回到蘇州視察民情。張廷秀喬裝為乞丐,來到嶽丈家探聽三年來的情況,試探妻子王二英,王二英堅持貞潔,張廷秀大為感動,遂取出玉杯亮明身份,夫妻二人歡喜重逢。(三年為啥不通書信,回鄉還要試探妻子貞潔)
《金簪記》,又名《楊二舍化緣》、《月牆》,簡要情節為,書生楊二舍家中遭難,無奈之下帶著家僕張寬投奔未來嶽父王洪存身,路上家僕張寬突起歹心,將楊二舍勒死,拿著楊家信物冒充楊二捨身份,去往王洪家冒認投親。不料楊二舍大難不死,當時沒有喪命,一路尋到王洪府上。因為手中沒有了婚姻信物,被王家驅逐出門。此事恰好被未婚妻王美蓉知曉,她安排貼身丫鬟找到楊二舍,贈送財物,楊二舍不識好心,反而辱罵王美蓉,二人還有牆頭一番對話。後王美蓉囑咐楊二舍到東嶽廟臨時存身,等待時機。楊二舍到了東嶽廟,意外遇到父親的故交,將實情相告。在父親故交的幫助下,楊二舍與王美蓉夫妻相會,成功揭破了歹人冒親計劃。
《風箏記》,簡要劇情如下,有書生張文生放風箏,不料風箏墜落在畢家花園內,被畢文仲之女畢美蓉撿到,張文生欲取回自己的風箏,兩人交流之下,畢美蓉獲悉張文生竟是自己未謀面的未婚夫。畢美蓉遂在花園中招待張文生,恰巧被父親畢文仲撞見,認為二人違背禮法倫常,給自己蒙羞,竟然逼迫女兒畢美蓉自盡。畢美蓉自盡後,魂靈不散,飄蕩至張文生,張文生為此驚嚇瘋癲,病癒後赴京趕考,得中狀元。畢美蓉在自家花園中,遇到劉金寶蕩鞦韆,於是附身劉金寶。後來,遇到包公主持正義,將畢美蓉復活,與劉金寶一起同嫁張文生為妻。(這個故事情節就有點扯了)
《鑰匙記》,又名《龐山會》、《大報仇》,說的是朝廷官員蘇文善,妻子亡故,只有一子一女。蘇文善辭官回家,續弦吳氏,吳氏有一子名喚張小。不久蘇文善被朝廷起復至外地為官,臨行之時將家中府庫鑰匙交給女兒鳳英掌管。蘇文善走後,吳氏對鳳英百般刁難,要求她交出蘇家府庫鑰匙。鳳英堅決不從,於是吳氏心生奸計,時值天寒地凍,逼迫鳳英身著夏天衣服給亡母上墳,要凍死鳳英謀奪家產。彼時蘇文善新收義子於昌,奉命回鄉探親,恰好遇到鳳英,將其救下,帶到鳳英兄長和叔叔所在的龐山。後於昌將情況向蘇文善說明,蘇文善到龐山見到弟弟,規勸弟弟進京,自己則回家處理吳氏家務。
《絲蘭記》,大意如下,有書生龍觀寶,投奔三叔借地讀書。有聖母心血來潮,算準龍觀寶與侯氏美英有一場姻緣,就顯靈託夢給侯美英,讓她某日某時到自己廟中燒香,能夠見到命中夫婿龍觀寶。廟中一會,龍觀寶被侯美英追求愛情的大膽和熱情感動,二人果然心生情愫互相愛慕,互贈定情信物,在廟中拜天地,以絲蘭汗巾一條撕開,各持一半為記。一番山盟海誓之後,侯美英回到家中,等候龍觀寶提親迎娶過門。
《火龍記》,又名《張郎休妻》,大意是,有富家子張雲芳不思進取,打罵妻子郭丁香,並在妓院相好李海棠慫恿下休妻。兩年後,張雲芳被李海棠算計家庭敗落,又遭天災大火,母親被燒死,房舍燒毀,張雲芳自己雙目失明,淪落街頭行乞度日。郭丁香被休之後,想要自盡,被人搭救,二人結為夫妻過活,婚後生下一子。兒子滿月之日,張雲芳恰好乞討到門。郭丁香認出這是前夫張雲芳,仍然給予施捨,張雲芳為此羞愧難當,撞死在灶膛上。(似乎是灶王爺故事)
原創作品,版權屬於頭條號"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歡迎關注。
文章相關圖文資料,均來自網際網路公共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