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震預應力空心樓板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21:21:21 1
專利名稱:新型抗震預應力空心樓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建築技術領域,一種新型抗震預應力空心樓板。
預製預應力空心樓板按國家現行的設計和施工規範及標準圖集,其成品長度為房間的中心距,安裝方式為簡支板兩端擱在磚牆或圈梁上,兩塊對應的板板端相互之間無連通,也就沒有抗拉應力。當房屋遭地震破壞時,預製空心樓板就有可能因房屋晃動而掉落傷人;另因為是簡支板,撓度大,儘管兩板之間的縱向板縫要填灌細石混凝土,但由於細石混凝土與預製板的結合強度差,兩塊板之間必然出現縱向裂縫,縫隙很難預以消除,這是民用建築中的一個通病。
施工規範要求,預製板在安裝前要用砂漿或混凝土堵孔,堵孔的深度從板端往裡不小於10裡米,其是為了提高板端的承載能力,因為板端要承受磚牆的荷載,尤其在底層,這種荷載是很大的。而在實際施工中堵孔有些不負責任,只是在孔口塞上磚塊,外面抹上砂漿,看不出啥問題,實際內部仍是空的,不能保證堵孔質量,起不到提高板端承受壓力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新型抗震預應力空心樓板,使得空心樓板安裝後,形成板端節點牢固結合,變簡支板為連續樓板結構,增強樓層的整體性,消除兩塊板之間的縱向裂縫,提高抗震能力,保障安全性。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所述新型抗震預應力空心樓板安裝,按照常規預製板擠壓機擠壓成型的長條板,加工成為房間中心距減80毫米的預應力空心樓板,樓板兩端面的受力鋼筋各伸出70毫米。
所述新型抗震預應力空心樓板,其樓板的兩端伸出各70毫米的受力鋼筋,可將受力鋼筋在適當處握鉤,兩塊板受力鋼筋握鉤後交叉處延磚牆方向插入一鋼筋,然後將兩塊預製板對接處用混凝土填充搗實。
由於採用如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越性本實用新型抗震預應力空心樓板,使預製板的受力鋼筋伸出兩端,並進行握鉤,用鋼筋掛接起來,使原來的簡支板成為準剛性連續板,具有足夠的拉應力,提高了抗震能力。由於將簡支板變為連續性,增加了剛性,減少了撓度,再在縱向板縫填灌細石混凝土時用振動捧振搗,提高了灌縫質量,就能消除預製板縱向裂縫。按國家抗震規範要求,預製板安裝後,每隔一條縱向縫在縫中放一根長1米鋼筋,縱向縫填灌細石混凝土時埋在裡面,起拉接兩塊預製板的作用,可是因為縱向縫中灌的石細混凝土量少,且結合強度差,因此埋入的鋼筋所起的拉接作用不大。而本實用新型取消了縱向拉接鋼筋,節約了鋼材。預應力空心樓板安裝後,兩塊樓板之間端部節點結合牢固,變簡支板為連續性,增強樓層的整體性,提高了抗震能力,消除了兩塊板之間的縱向裂縫,增加了居住者的安全感。
以下結合
具體實施例圖1是新型抗震預應力空心樓板示意圖;圖2是新型抗震預應力空心樓板安裝示意圖。
如圖中所示1-預製空心樓板,2-受力鋼筋,3-掛接鋼筋,4-堵孔磚塊,5-承重牆,6-灌縫混凝土。
具體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步驟如下(1)改制現行的預應力空心樓;使預應力空心板長度等於房間中心距減80毫米;使預應力空心板受力鋼筋伸出兩端各70毫米。
(2)改進預應力空心板的堵孔方法先在孔口塞適量砂漿,再用大小適中的磚塊塞進孔中,磚塊連帶砂漿要往裡塞離板端80毫米。
(3)改變預應力空心板端點結構;將兩塊板的伸出鋼筋連接起來,在端縫中澆灌,變簡支板為連續板。
鋼筋連接方法有A焊接B順兩塊預應力空心板端縫長度放一根鋼筋,將伸出的鋼筋握鉤,鉤住鋼筋。
C將預製板的伸出鋼筋直接握鉤,相互鉤住。
D用鋼筋套環起連接作用,使伸出的鋼筋鉤住鋼筋套環。
(4)改進填灌板縫的操作方法縱向縫可用細石或高標號砂漿沿縫長方向向內灌。
混凝土,且要堆高,高出樓板面2-3釐米,然後將振動棒平放於堆高的混凝土上,使其軸線與縫長一致,慢慢地往前振搗,80毫米寬端縫要振搗幾次,每一次振搗後,混凝土充實到板端芯孔中,需繼續往縫中灌混凝土,仍要堆高,再振第二次,直到縫中的混凝土不再陷落為止。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抗震預應力空心樓板,按照常規預製板擠壓機擠壓成型的長條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空心樓板將長板條加工成其長度為房間中心距減80毫米的預應力空心樓板,樓板兩端面的受力鋼筋各伸出70毫米。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預應力空心樓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空心樓板兩端伸出各70毫米的受力鋼筋,可將受力鋼筋在適當處握鉤,兩塊板受力鋼筋握鉤後交叉處延磚牆方向插入一鋼筋,然後將兩塊預製板對接處用混凝土填充搗實。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抗震預應力空心樓板,按照常規擠壓機擠壓成長條板條,再加工成其長度為房間中心距減80毫米的空心樓板,樓板兩端面的受力鋼筋各伸出70毫米,並在適當處握鉤,安裝時兩塊樓板之間受力鋼筋掛接在一起,並填充混凝土,使樓板之間形成連續性,樓層成整體型結構,防震抗震,有效消除樓板縱向裂縫,安全性好。
文檔編號E04B5/43GK2362928SQ9825056
公開日2000年2月9日 申請日期1998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1998年12月13日
發明者沈佔鰲 申請人:沈佔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