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全部的短篇小說(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
2023-06-22 08:52:52 3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
契訶夫的籤名
他的早期寫作諷刺和揭露了俄國社會官場人物媚上欺下的醜惡面目,寫得諧趣橫生,發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創作了既幽默又富於悲劇的短篇小說,反映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1883年,發表一些短篇小說:《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務員之死》《不平的鏡子》《謎一樣的性格》《站長》,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國文壇的地位。
1882年的契訶夫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苦惱》《凡卡》《第六病室》《裝在套子中的人》《假面》 《牡蠣》 《必要的前奏》《脖子上的安娜》 《乞丐》《》《小公務員之死》 《名貴的狗》等。
年輕的契訶夫
其中《裝在套子裡的人》更是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小說主角別裡科夫是眾多「裝在套子裡的人」的典型代表,是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套中人」別利科夫「哪怕天氣很好,也總要穿上套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隨身帶的東西都放在一個又一個「套子」裡;他把自己的臉也「藏在豎起的衣領裡」;他「戴黑墨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馬車「一定吩咐車夫支起車篷」。——總之,他總想「把自己包在殼裡,給自己做一個所謂的套子,使他可以與世隔絕,不受外界的影響」。不僅如此,他把和人交往也視為厭事,他所去的那個擠滿了人的學校,分明使得他滿心害怕和憎惡,跟「我」(布爾金)一塊兒走路,對他那麼一個性情孤僻的人來說,顯然也是苦事。在幾乎沒有涉及外貌的情況下契訶夫卻細緻而準確地展示了別裡科夫的心理狀態,即恐懼。別裡科夫是一條被套子套住了手腳和思想的可憐蟲,是一個尖酸刻薄、神經衰弱、精神極度緊張警覺的人的形象。他的所謂「性情孤僻」,其實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人類生活總要向前發展,文明才能進步。
別裡科夫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藉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鬱,抒發他對醜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
契訶夫和他夫人之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