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延年犧牲前(接任陳延年21天後)
2023-06-22 05:47:04 1
1927年7月2日,風雨交加的黃昏,國民黨警探根據叛徒口供包圍了上海北四川路志安坊190號中共江蘇省委代理書記趙世炎的住所。此時趙世炎外出未歸,敵人就守候在他家中。他的妻子夏之栩和嶽母夏娘娘焦急萬分,當夏娘娘從窗口看到朝家走來的趙世炎時,不顧敵人阻攔推下窗臺上的花盆。可惜呼嘯的風雨聲淹沒了花盆落地的聲音,趙世炎竟未察覺,一進家門即遭逮捕。19日,這位「上海無產階級真實的領袖」在楓林橋畔英勇就義。
趙世炎的上海舊居,今多倫路189號
不奮鬥何以為人
「上海工人志氣豪,衝鋒陷陣湧如潮。三次起義君前導,爭得紅旗滬上飄。」「龍華授首見丹心,浩氣長虹爍古今。千樹桃花凝赤血,工人萬代仰施英。」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緬懷趙世炎的詩篇,可謂情真意切。「施英」是趙世炎在上海從事革命鬥爭時用過的化名。
趙世炎是我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他短暫的一生,留下了豐富燦爛的革命事跡和令人回味的紅色故事,展示了高尚的精神風範和鮮明的政治品格。
趙世炎出生在四川省酉陽縣(今屬重慶市)龍潭鎮上一個大戶人家,他家住的是高屋大院,鎮上有專門碼頭。趙家有九個兒女,趙世炎排行老八。
酉陽地處湘鄂渝黔四省接壤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素有「渝東南門戶、湘黔咽喉」之稱。歷來既是土匪窩子,也是革命者的產地。二哥趙世珏是同盟會員,對少年趙世炎影響很大。趙世炎自幼酷愛讀書,常聽大人們講兩次「酉陽教案」的故事,革命火種自小播下,常用後人讚揚嶽飛的詩句「上下三千年,古今第一人」激勵自己,以「生今之世,處此萬惡社會,不奮鬥何以為人也」鞭策自己。
1912年秋,趙世炎入讀龍潭鎮高級小學,地理老師是同盟會會員王勃山,他常常向學生們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一次地理課上,王勃山講香港被割,九龍、澳門被強租,中國領土被列強瓜分,大好河山支離破碎,邊講邊哭,愛國主義情緒感染了一眾幼小的心靈,孩子們跟著痛哭。趙世炎則怒目切齒,默不作聲,課後他反覆高唱嶽飛《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少年趙世炎毅然剪掉頭上的長辮子,決心與舊世界徹底決裂。龍潭鎮高級小學許多小男孩也剪了長辮子,小姑娘扔掉裹腳布。對趙世炎離經叛道之舉,母親陸碧蓮驚慌失措,父親趙從善卻手捻鬍鬚微笑著直誇兒子有志氣。
他14歲時隨父兄來到北京,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學業優秀。在校期間,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勇敢地表達關心國家、關愛人民的思想觀點。在《說圖書館答友人問》中他提出了使國家強盛、社會事業發展的方法是對民眾「倡之教育,以進其智,興之法變,以進其德」,集聚「社會之力」的關鍵在於追求公益而非私益,頗有見地。
隨著蔡元培出長北京大學、陳獨秀受聘北大文科學長、《新青年》遷至北京,北京教育界氣象一新。趙世炎結識了李大釗,深受新思想的啟迪和教育。他在筆記中寫道:「李先生可算是我的導師,也是我的引路人。」
趙世炎積極參加五四運動,並被選舉為附屬中學學生會幹事長,組織同學投入遊行示威隊伍,經受了革命的考驗和洗禮。五四運動後,又參加了李大釗等發起組織的「少年中國學會」,積極團結進步青年,宣傳進步思想。
「黃昏之賊」
1920年5月9日,趙世炎與湖南青年蕭三等120多名進步學生搭乘的法國阿芒貝尼克號輪駛出上海楊樹浦碼頭,毛澤東來碼頭為蕭三等送行。汽笛一聲,19歲的趙世炎踏上了尋求真理的勤工儉學之路。
1920年5月趙世炎等留法勤工儉學學生抵達馬賽時合影(資料照片)
在法期間,趙世炎一邊工作,一邊聯絡同學,每天在8小時高強度做工後還堅持學習3小時,每每趁著夕陽的餘暉閱讀馬克思主義文獻,自稱「黃昏之賊」。他向同學們立下誓言:「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表達了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其實,早在離開上海之前趙世炎就與正在建黨的陳獨秀取得了聯繫。1921年春,趙世炎接到陳獨秀關於建黨的來信,立即同張申府、周恩來等進行聯絡,成立了旅法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他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時年僅20歲,是中國共產黨當時最年輕的黨員之一。
黨史權威著作《中國共產黨歷史》記載:「旅法華人中的共產黨早期組織,主要是在留法勤工儉學人員中形成的,於1921年成立。發起人有張申府和趙世炎,成員有張申府、趙世炎、陳公培、劉清揚、周恩來等。」
該書還記載:旅法的共產黨組織成為聯繫旅歐各國(旅法、旅德、旅比)革命者和進步學生的中心。1922年6月,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召開成立大會,旅歐各國23名代表參會,趙世炎主持會議,決定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選出中央執行委員會,21歲的趙世炎為書記,周恩來和陳延年為委員。這個安排足見趙世炎的黨內地位。
1922年秋,中共旅歐總支部成立,趙世炎被選為總支部委員和中共法國組書記,組織領導能力得到充分展現。蔡暢曾讚美道:「世炎和恩來全身都是聰明。」聶榮臻回憶說:「世炎同志的特點是聰明、活躍、很能接近群眾,我們都很崇拜他。在法國的時候,開大會總是選他作主席……」
年紀較輕的趙世炎成為核心人物其實不難理解。趙世炎幫助過很多同學,最具代表性的要數他幫助無政府主義信徒陳延年、陳喬年兄弟實現思想轉變。他敏銳覺察到二陳兄弟的思想變化,多次致信陳公培,委託他「與之問訊,且探其動靜」。在大家幫助下,二陳兄弟轉而信仰馬克思主義。
趙世炎敢作敢當,總是衝在鬥爭第一線。比如,北洋政府欲將中國印花稅和滇渝鐵路的修築權出賣給法國換取借款,此事在旅法學生和華工中引起轟動。趙世炎挺身而出,聯合周恩來等成立拒款委員會,發布「拒款通告」和《拒款宣言》,呼籲各界人士一同抵制借款。最終成功粉碎了借款陰謀。
再如,當時李石曾、吳稚暉等假借安頓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之名籌款興建「中法大學」,卻無故剝奪勤工儉學學生的入學權利,在學生中引發普遍的憤怒。趙世炎、蔡和森等發起領導了著名的「進佔裡大」行動,與吳稚暉等對峙談判,被強行押送至裡昂附近的兵營拘禁,趙世炎機警逃脫,蔡和森卻被遣送回國。
奮鬥「為人生第一要義」
受黨中央委派,1922年底趙世炎與陳延年、王若飛、鄭超麟等12人前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臨行前他們相約來到巴黎最高建築艾菲爾鐵塔登高遊覽。置身高塔,心繫祖國,他寫下了炙熱的《遠望莫斯科》:「我們站在巴黎鐵塔頂上,高處不勝寒,一片茫蒼蒼」。大家齊聲吶喊「共產主義萬壽無疆」。這是對黨堅貞不渝的誓言,也是對共產主義事業浪漫美好的願望。
趙世炎赴莫斯科後,周恩來接替他擔任中共旅歐支部第二任書記。
趙世炎曾言:「『奮鬥』二字,愚常奉以為人生第一要義」「不奮鬥,何以為人也」。這是趙世炎的崇高人生觀,而他的一生也從未離開過「奮鬥」。
在蘇期間,趙世炎與政治引路人李大釗重逢。李大釗是奉派前來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五大的。經李大釗提議,趙世炎1924年9月從蘇聯回到國內,被派赴北洋軍閥控制嚴密、環境險惡的北京擔任中共北方區委委員、地委委員長(1925年1月改稱書記),後任北方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陳獨秀(左)和李大釗
在北方區委,趙世炎被譽為「能煽動,能工運」。他與區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陳喬年共同協助李大釗領導北方八省區和東北地區黨的工作。他工作深入細緻,很有魄力,經常深入工廠宣傳馬克思主義,與工人談話,啟發工人階級覺悟,並先後在東城、西城等地建立工人俱樂部,組織工人學習文化、交流思想,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北方的工人運動很快恢復和發展起來。
李大釗稱讚身邊這位重要助手:「世炎腦子快,很多問題對我很有啟發。」
1926年春,奉系軍閥控制了京津一帶。趙世炎因長期出頭露面難以立足,被調任中共江浙區委組織部部長、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兼任江浙區委軍委書記。
1926年至1927年,我黨最早的黨校之一、中共上海區委黨校辦學點,趙世炎曾在此授課(海沙爾攝)
在上海,趙世炎大顯身手。他先是和戰友們齊心協力,出色地指揮了「五卅」運動一周年遊行示威,提高了工人階級的政治覺悟,後參與領導了上海工人持續3個多月的經濟大罷工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1927年3月,趙世炎與陳獨秀、周恩來等領導了著名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成為黨領導中心城市武裝起義的一次成功典範,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反動統治。趙世炎稱之為「三月暴動」。他寫道:「三月暴動在世界革命史中的價值,是寫在十月革命後的一頁。三月暴動在中國革命史中的位置,是確定中國革命的性質,保障中國革命的勝利,劃分中國革命歷史的一頁新篇幅。」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資料照片)
志士不辭犧牲
在秘密工作環境裡,趙世炎總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同志們,把危險留給自己。他精力旺盛,才華橫溢,開會時經常用英、法、俄三種語言給外國朋友做翻譯,散會時總是率先離開說:「我先走,把泥巴帶走,免得麻煩你們。」「泥巴」是大家給反動政府暗探取的綽號。
「四一二」政變後上海陷入白色恐怖,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趙世炎臨危不懼,堅定地表示:「共產黨就是戰鬥的黨,沒有戰鬥就沒有了黨,黨存在一天就必須戰鬥一天,不願意參加鬥爭,還算什麼共產黨員!」
1926年趙世炎在中共上海區委
中共江蘇省委書記陳延年1927年6月26日因叛徒出賣被捕,29日夜遭殘忍殺害。28日,與陳延年一同在上海並肩戰鬥的趙世炎臨危受命,接任江蘇省委代理書記。僅過4天,7月2日下午,因叛徒出賣,敵探包圍了北四川路志安坊190號趙世炎的住所,7月19日他英勇犧牲。
趙世炎最後的表現異常壯烈。在上海楓林橋看守所,趙世炎受盡酷刑仍堅貞不屈。他鼓舞同志們「不要害怕,越怕越沒有希望」「革命就是要流血的,要改造社會就必須付出代價」。他在遺書中留下「志士不辭犧牲,革命種子已經布滿大江南北,一定會成長茁壯起來。共產黨最後必將取得勝利……」
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與陳延年何其相似。走向刑場的路上,趙世炎一路高呼「共產主義萬歲!」「打倒新軍閥蔣介石!」「工農兵聯合起來!」劊子手見他鎮定自若、神採奕奕,聽到他英勇的口號,不禁為之戰慄,狂叫「砍,拿刀砍」。英雄之死總是相似的,兩任江蘇省委書記不僅在同一崗位被捕,在同一個地方犧牲,而且犧牲的情景也極為相似。
永遠的懷念
連失兩位青年才俊,中共中央機關報《布爾什維克》發表《悼趙世炎、陳延年及其他死於國民黨劊子手的同志》的悼詞,寫道:憤然趙世炎和陳延年的犧牲,「是中國革命最大的損失之一」,使「中國無產階級從此失去了兩個勇敢有力的領袖」和「忠實而努力的戰士」。稱頌「趙世炎是上海無產階級真實的首領」「是上海工人三次暴動的指導者」「是上海總工會和糾察隊的靈魂」。
趙世炎不怕犧牲的精神受到黨內一致好評。老戰友鄧穎超深情回憶:「他那對黨對共產主義事業的無限忠誠,他那認真負責細緻不苟的工作作風,他那既嚴肅又和藹可親的平易近人的態度,他那頑強的鬥志和英勇犧牲的氣概,表現了共產黨員高尚的品質。」
四川同鄉和旅歐同學聶榮臻稱讚趙世炎「對黨、對事業無限忠誠,工作中深入群眾,生活上艱苦樸素,對敵鬥爭奮不顧身,對同志堅持原則而又熱情可親,世炎同志是一個高尚的共產主義者」。
如今,趙世炎故居及烈士陳列館位於酉陽縣龍潭鎮,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鄧小平1982年親筆為故居題寫「趙世炎同志故居」的門匾。
2001年4月13日,中共中央隆重紀念趙世炎誕辰100周年,緬懷他的光輝業績,繼承和發揚他的崇高精神與革命風範。
2001年趙世炎誕辰100周年紀念郵票
2009年,趙世炎與陳延年等一起,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組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題圖為1920年趙世炎赴法勤工儉學前在上海留影
欄目主編:黃瑋 文字編輯:許雲倩 題圖來源:照片除署名外由作者提供。本文作者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教授
來源:作者:徐光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