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工藻礁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01:56:06 2
一種人工藻礁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人工藻礁,包括底座和金屬框架,所述底座為一四稜台結構,所述金屬框架鑲嵌在底座上部,框架上固定有用於固定海藻的苗繩;所述底座由混凝土澆築而成,底座下端平行內嵌兩管;所述金屬框架為六面體鋼筋框架結構,上表面和下表面對角線由鋼筋連接,框架的豎直鋼筋延伸過框架下表面插入底座中。本實用新型採用藻礁上端固定苗繩的方法,將海藻成藻引入海底,縮短了藻場修復與重建的周期,底座為一四稜台結構,且由混凝土澆築而成的,牢固、耐用,提高了抗風浪能力。底座內嵌有兩管,可以穿入繩子,便於搬運,降低了藻場修復和重建的經濟投入。
【專利說明】一種人工藻礁【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漁業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人工藻礁。
【背景技術】
[0002]人工藻礁就是人為設置在水域中,為海洋藻類提供生長繁殖場所,從而吸引魚蝦貝類等水生動物到藻場來索餌繁育,以達到優化海底環境,保護、增殖漁業資源和提高漁獲物質量為目的的構造物,是一種恢復海底植被的重要手段,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日本科研人員長期觀察發現,在海底植被貧痔,藻類生長率僅為8%的海底區域,當投放人工藻礁以後,海底的藻類生長率可以達到60%,漁獲量提高10~100倍,海藻數量成倍增加,明顯地淨化了海水,營造了一批小型的良勝人工生態系統,提高了海區的初級生產力。
[0003]目前,藻礁設計普遍是將礁體在室內附苗後投放海區,讓其生長繁殖形成藻場,有的 甚至將藻礁直接投放海區,讓海水中自然放散的孢子附著,發育從而形成藻場,由於引入的海藻幼苗發育成具有繁殖能力的成藻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且海水中野生海藻放散的孢子數量有限,使得藻場修復和重建的周期較長,成功率較低。為了提高藻礁的抗風浪能力,往往將礁體設計的質量較大,將藻礁搬運至海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人工藻礁。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0006]—種人工藻礁,包括底座和金屬框架,所述底座為一四稜台結構,所述金屬框架鑲嵌在底座上部,框架上固定有用於固定海藻的苗繩。
[0007]所述底座由混凝土澆築而成,底座下端平行內嵌兩管,用於固定穿繩搬運。所述管優選PVC管。 [0008]所述金屬框架為六面體鋼筋框架結構,上表面和下表面對角線由鋼筋連接,框架的豎直鋼筋延伸過框架下表面插入底座中。
[0009]所述苗繩豎直固定或水平纏繞在鋼筋框架上。
[0010]本實用新型採用藻礁上端固定苗繩的方法,將海藻成藻引入海底,縮短了藻場修復與重建的周期,底座為一四稜台結構,且由混凝土澆築而成的,牢固、耐用,提高了抗風浪能力。底座內嵌有兩個PVC管,可以穿入繩子,便於搬運,降低了藻場修復和重建的經濟投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人工藻礁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所不的一種人工藻礁,包括底座100和金屬框架200,底座為一混凝土燒築而成的四稜台結構,底座下端平行內嵌兩PVC管101,用於固定穿繩搬運。金屬框架200鑲嵌在底座100上部,框架上固定有用於固定海藻300的苗繩400。金屬框架為六面體鋼筋框架結構,上表面和下表面對角線由鋼筋連接,框架的豎直鋼筋延伸過框架下表面插入底座中。苗繩豎直固定或水平纏繞在鋼筋框架上。
[0013]將固定有海藻300的苗繩400固定到框架上,然後便可將藻礁投放海區。
[0014]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但本實用新型不應該局限於該實施例所公開的內容。所以凡是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原理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人工藻礁,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和金屬框架,所述底座為一四稜台結構,所述金屬框架鑲嵌在底座上部,框架上固定有用於固定海藻的苗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由混凝土澆築而成,底座下端平行內嵌兩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徵在於,所述管為PVC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徵在於,所述金屬框架為六面體鋼筋框架結構,上表面和下表面對角線由鋼筋連接,框架的豎直鋼筋延伸過框架下表面插入底座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徵在於,所述苗繩豎直固定或水平纏繞在鋼筋框架上。
【文檔編號】A01G33/00GK203608659SQ201320829643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明者】張建偉, 何培民, 張林慧, 溫文科, 楊欣欣, 郭子葉, 周玲潔, 吳建勇 申請人:上海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