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我國的內陸河嗎(黃河之濱為什麼能成為孕育中華民族根和魂的地方)
2023-06-22 13:16:45 3
來源:河南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4月14日,辛丑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在鄭州市新鄭黃帝故裡舉行。遍布全球各地的華人都驕傲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自春秋戰國以來都有三月三拜軒轅的傳統,共同紀念中華文明的根基和血脈,為什麼古代文明都發源於大河流域?我們上古時代的祖先又為什麼會生活在黃河流域呢?
今天,我們就從氣候和生命起源關係的層面來看看黃河文明。
因為水是生命之源。大河流域的文明大都屬於農業文明。一般河流附近,都比較溫暖、溼潤和多雨,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灌溉,也能滿足人畜飲水需求,適宜人類居住和生存。
古代時候,生產工具都非常簡陋,所以就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比較強。鄭州這一帶屬於中緯度暖溫帶季風氣候,而且從第四紀冰川期以來,沒有受到大陸冰川的直接侵襲。另外,黃土這種土壤,質地均一、結構疏鬆,有利於簡陋農具的耕作,也有利於植物根系的深入,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對原始農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所以這一帶植物和作物種類繁多。
從平原形成的角度看,河流中下遊地區,會產生大的衝積平原,
在中華民族宏大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黃河是與我們息息相伴的母親河。她搬來了黃土高原的泥沙,衝積造就了肥沃的華北平原、黃淮平原,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創造了廣闊的空間,為流域的人們送來了甘甜的河水,滋潤著生長五穀的土地。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黃河不僅哺育了中華兒女,她的精神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黃河從巴顏喀拉山出發,路遙茫茫,並無現成河床可走,從茫茫草原的涓涓細流,到洶湧澎湃的大河奔騰,歷經9個省區,遭遇無數崇山峻岭的阻撓,從未屈服。在黃河75萬平方公裡的流域面積中,先後有35條河流匯入其中,黃河伸開雙臂以廣闊的胸襟歡迎、擁抱他們,海納百川般的包容。
黃河文明也經過了1萬多年的發展,至今依然生機勃勃,成為世界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奇觀。
從8000年前,裴李崗的人們已經建起帶有開間的房子,到5300年前雙槐樹的人們以天下望歸的氣魄建起了龐大古國都邑。
黃帝時代開始發明文字、制定天幹地支,度量衡,觀天象,發明飲食器物,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黃帝率領天下各部落,開始邁向文明時代。
這裡是地處中華腹地、九州之中、華北平原南端、母親河黃河下遊南岸、太行山脈東南側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鄭州,歡迎你們在最美人間四月天,回到24節氣起源地的黃河之濱,看文明燦若星辰的華夏古國。
文章關鍵詞:黃河,故裡,民族 責編:趙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