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半導體晶圓的便攜提籃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4:38:01

本實用新型屬於半導體治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於半導體晶圓的提籃。
背景技術:
半導體生產流程由晶圓製造、晶圓測試、晶片封裝和封裝後的測試組成。塑封之後,還要進行一系列操作,如後固化、切筋和成型、電鍍以及列印等工藝。晶圓就是指單晶矽圓片,為了便於轉移晶圓,通常將多個晶圓等間隔排列放置在提籃中,通過移動提籃就可以轉移晶圓以便對晶圓表面的IC電路進行檢查。目前的提籃側面安裝有把手,其不足之處在於:普通把手的結構簡單,操作人員握住把手時,整個提籃的重量都作用在操作人員的手部,由於把手與手部之間的接觸面積很小,導致壓強很大,操作人員手部被勒得很疼;普通把手的上下結構對稱,操作人員抓取把手時會誤將提籃的開口朝下放置,導致提籃內的晶圓掉落,摔壞晶圓,影響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半導體晶圓的便攜提籃,提籃的把手更加方便操作人員抓握,提高了抓握把手時的舒適性,確保移動提籃時提籃的開口朝上,避免提籃內的晶圓掉落摔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於半導體晶圓的便攜提籃,包括可以盛放晶圓的提籃,提籃側面安裝有把手,所述提籃側面設置有兩個一左一右互相對應的把手,提籃側面還設置有上橫梁和下橫梁,上橫梁和下橫梁之間設置有兩根平行的豎直軸,所述把手分別轉動連接在對應豎直軸上,把手呈U型,把手由上水平邊框、下水平邊框以及連接上水平邊框和下水平邊框端部的豎直邊框組成,豎直邊框的上端傾斜設置,豎直邊框朝向豎直軸的一側從上到下分別設置有四個形狀與人的手指相吻合的抓握凹槽。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先將晶圓等間隔排列放置在提籃內,然後轉動兩個把手使其互相靠攏,單手伸進上水平邊框、下水平邊框和豎直邊框圍成的缺口中,大拇指放置在豎直邊框上端的傾斜面上,其餘四根手指分別靠在對應抓握凹槽中,操作人員手部抓握住兩個把手就可以將提籃轉移到任意位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把手上的四個抓握凹槽形狀分別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相吻合,大拇指可以放在把手上的傾斜面上,抓握把手時更加舒適,符合人機工程學,避免作用在手部的壓強過大以致勒疼手部;把手上的抓握凹槽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分別對應,避免拿反把手,防止提籃內的晶圓掉落在地面上,起到保護產品的作用。
為了進一步提高操作人員抓握把手時的舒適性,所述抓握凹槽在豎直邊框上從上到下傾斜排列設置。傾斜排列設置的抓握凹槽能夠使得提籃的壓力均勻作用在手部,避免手部被勒得太疼,抓握把手時更加舒適。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把手採用金屬材料製成。該技術方案能夠保證把手的強度,延長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把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把手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提籃,2把手,2a上水平邊框,2b下水平邊框,2c豎直邊框,3上橫梁,4下橫梁,5豎直軸,6抓握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為一種用於半導體晶圓的便攜提籃,包括可以盛放晶圓的提籃1,提籃1側面安裝有把手2,把手2採用金屬材料製成;提籃1側面設置有兩個一左一右互相對應的把手2,提籃1側面還設置有上橫梁3和下橫梁4,上橫梁3和下橫梁4之間設置有兩根平行的豎直軸5,把手2分別轉動連接在對應豎直軸5上,把手2呈U型,把手2由上水平邊框2a、下水平邊框2b以及連接上水平邊框2a和下水平邊框2b端部的豎直邊框2c組成,豎直邊框2c的上端傾斜設置,豎直邊框2c朝向豎直軸5的一側從上到下分別設置有四個形狀與人的手指相吻合的抓握凹槽6。抓握凹槽6在豎直邊框上從上到下傾斜排列設置。
如圖4,使用時,先將晶圓等間隔排列放置在提籃1內,然後轉動兩個把手2使其互相靠攏,單手伸進上水平邊框2a、下水平邊框2b和豎直邊框2c圍成的缺口中,大拇指放置在豎直邊框2c上端的傾斜面上,其餘四根手指分別靠在對應抓握凹槽6中,操作人員手部抓握住兩個把手2就可以將提籃1轉移到任意位置。本裝置的優點在於:把手上的四個抓握凹槽形狀分別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相吻合,大拇指可以放在把手上的傾斜面上,抓握把手時更加舒適,符合人機工程學,避免作用在手部的壓強過大以致勒疼手部;把手上的抓握凹槽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分別對應,避免拿反把手,防止提籃內的晶圓掉落在地面上,起到保護產品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在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所公開的技術內容,不需要創造性的勞動就可以對其中的一些技術特徵作出一些替換和變形,這些替換和變形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