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6:20:16
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包括配料貯存罐以及與配料貯存罐連接的儲膜罐,還包括通過第一閥門與配料貯存罐連接的氮氣瓶,氮氣瓶同時通過第十閥門與儲膜罐連接,儲膜罐後方設有燒結管裝置,燒結管裝置上連接有出料罐,出料罐上連接有真空泵,所述的燒結管裝置分別通過第五閥門和第六閥門與燒結管裝置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的配料貯存罐上連接有第四閥門,第四閥門上分別引出第七閥門和第八閥門連接燒結管裝置的上下兩端;本設備製備聚偏氟乙烯管式微濾膜時,可以使膜液滲進支撐管整個壁厚的孔穴中,膜液和多孔支撐管通體緊密結合,由於整個膜管的壁厚從內到外均形成微孔濾膜,不會發生磨損、脫皮和穿孔的現象。
【專利說明】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高分子分離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動態法製備聚偏氟乙烯管式微濾膜的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為了緩解水資源緊缺,將廢水就地處理再回用是最經濟有效的辦法。為使淨化水回用量最大化,目前普遍採用的技術是,廢水先常規處理,再經管式微濾膜和多段式反滲透膜處理的工藝。根據原水水質的不同,淨化水的回用率一般可達85-95%,有力減輕用水緊張的矛盾。
[0003]回用工藝常用的管式微濾膜,製備工藝通常是將高分子聚乙烯燒結成管狀(管壁為多孔結構,孔徑1-5微米),一是作為膜透過水的通道,二是作為多孔支撐管,起到增加微孔膜強度的作用。再配製聚偏氟乙烯膜液,在多孔支撐管的內壁刮上一層很薄(0.2-0.5毫米)的膜液,膜液凝膠後在多孔支撐管的內壁上形成濾膜,這層膜的孔徑只有0.01-0.1微米,水淨化的功能主要依靠這層微孔膜的分離過濾作用。
[0004]這種管式微濾膜,由於僅在管的內壁表面刮上一層很薄的膜層,水處理運行和化學清洗過程中,由於水流的衝擊和化學藥劑的腐蝕,這層膜很容易發生磨損、穿孔、脫皮的問題,導致廢水未經膜截留過濾而直接過去(俗稱「短路」現象),而影響產水水質。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為了解決膜的磨損、穿孔和脫皮的問題,提供一種新型的動態法生產管式微濾膜的設備,生產出來的膜不僅有效地克服上述問題,而且強度、耐用性和壽命得到大幅提聞。
[0006]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方案是: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包括配料貯存罐以及與配料貯存罐連接的儲膜罐,還包括通過第一閥門與配料貯存罐連接的氮氣瓶,氮氣瓶同時通過第十閥門與儲膜罐連接,儲膜罐後方設有燒結管裝置,燒結管裝置上連接有出料罐,出料罐上連接有真空泵,所述的燒結管裝置分別通過第五閥門和第六閥門與燒結管裝置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的配料貯存罐上連接有第四閥門,第四閥門上分別引出第七閥門和第八閥門連接燒結管裝置的上下兩端。
[0007]所述的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其配料貯存罐和儲膜罐之間連接有前置過濾器。所述的配料貯存罐和前置過濾器之間連接有第二閥門。
[0008]所述的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其儲膜罐和燒結管裝置之間連接有後置過濾器,所述的第五閥門與第六閥門同時連接在後置過濾器上。所述的儲膜罐和後置過濾器之間連接有第三閥門。
[0009]所述的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其配料貯存罐或/和儲膜罐內均設有加熱裝置。所述的加熱裝置位於罐體底部。
[0010]所述的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其出料罐與燒結管裝置的上端部連接。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設備製備聚偏氟乙烯管式微濾膜時,可以使膜液滲進支撐管整個壁厚的孔穴中,膜液和多孔支撐管通體緊密結合,由於整個膜管的壁厚從內到外均形成微孔濾膜,不會發生磨損、脫皮和穿孔的現象,即使運行和清洗過程的磨擦,會使管壁磨損變薄,膜的性能仍不會受到影響。採用這種動態法製備的管式微濾膜,性能更穩定,壽命會更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左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原理示意圖。
[0013]各附圖標記為:I一氮氣瓶,2—配料貯存罐,3—前置過濾器,4一儲膜罐,5—後置過濾器,6—燒結管裝置,7—真空泵,8—機架,9一儀表控制櫃,Vl—第一閥門,V2—第二閥門,V3—第二閥門,V4一第四閥門,V5—第五閥門,V6—第六閥門,V7—第七閥門,V8—第八閥門,V9一第九閥門,VlO一第十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5]參照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包括機架8以及安裝在機架8上的儀表控制櫃9、配料貯存罐2以及與配料貯存罐2連接的儲膜罐4,配料貯存罐2和儲膜罐4之間連接有前置過濾器3,配料貯存罐2和前置過濾器3之間連接有第二閥門V2,還包括通過第一閥門Vl與配料貯存罐2連接的氮氣瓶1,氮氣瓶I同時通過第十閥VlO與儲膜罐4連接,儲膜罐4後方設有燒結管裝置6,儲膜罐4和燒結管裝置6之間連接有後置過濾器5,所述的第五閥門V5與第六閥門V6同時連接在後置過濾器5上,所述的儲膜罐4和後置過濾器5之間連接有第三閥門V3,燒結管裝置6上連接有出料罐,出料罐通過第九閥門V9與燒結管裝置6的上端部連接,出料罐上連接有真空泵7,所述的燒結管裝置6分別通過第五閥門V5和第六閥門V6與燒結管裝置6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的配料貯存罐
2上連接有第四閥門V4,第四閥門V4上分別引出第七閥門V7和第八閥門V8連接燒結管裝置6的上下兩端,所述的配料貯存罐2或/和儲膜罐4內均設有加熱裝置,所述的加熱裝置位於罐體底部。
[0016]本設備製備聚偏氟乙烯管式微濾膜時,在配料儲存罐2中配好膜液,將多孔支撐管置於燒結管裝置6內,開啟第一閥門Vl和第二閥門V2,關閉第三閥門V3和第十閥門V10,通過氮氣瓶I對配料儲存罐2加壓,膜液在氮氣的壓力下經過前置濾器3過濾後進入儲膜罐4,當膜液注滿到所需用量時停機,開啟第三閥門V3、第六閥門V6、第四閥門V4、第七閥門V7,同時關閉第五閥門V5、第八閥門V8和第一閥門VI,再開啟第十閥門V10,加壓的氮氣經過後置濾器5進入燒結管裝置6,膜液在氮氣作用下,先以下進上出的方式進入燒結管裝置6內的每根多孔支撐管內孔中,膜液在多孔支撐管內表面運動,一部分膜液滲進多孔支撐管的孔穴裡,逐步由多孔支撐管的內表面向其外表面不斷滲進,來不及滲進的另一部分回流到配料儲存罐4,直至多孔支撐管的所有孔穴滲滿膜液為止。
[0017]經過一段時間後,關閉第十閥門V10,開啟第三閥門V3、第五閥門V5、第四閥門V4和第八閥門V8,關閉第六閥門V6和第七閥門Tl。
[0018]再開啟第十閥門V10,此時膜液以上進下出的流動方式進行循環,同時開啟第九閥門V9,啟動真空泵7對多孔支撐管的外側進行抽吸使管外形成真空,以加速膜液由多孔支撐管的內表面向外表面滲透,當整個支撐管的管壁中滲滿膜液,即完成制膜。
[0019]通過調正膜液濃度、壓力大小和時間長短可製成不同孔徑的管式微濾膜。
[0020]由於膜液滲進支撐管的整個壁厚,膜液和多孔支撐管通體結合,整個膜管的壁厚從內到外均形成微孔濾膜,不會發生磨損、脫皮和穿孔的現象。即使運行和清洗過程的磨擦,會使管壁磨損變薄,膜的性能仍不會受到影響。因此動態法製備的管式微濾膜其使用性能更穩定,膜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
[0021]常規的管式微濾膜的製備僅是在多孔支撐管的內壁刮上一層膜,而本發明的動態法制膜,膜液滲滿多孔支撐管整個壁厚的所有孔穴,整個支撐管的厚度全部具有微孔膜的分離功能,有效解決了常規管式微濾膜易脫膜而致水質變差的問題,並提高了微孔膜的使用壽命。膜性能的提高,拓寬了管式微濾膜在高濃度工業廢水處理的領域,高濃廢水的超濃縮處理和淨化水的高回收率得以實現,將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緊張做出貢獻。
[0022]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運用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配料貯存罐(2)以及與配料貯存罐(2)連接的儲膜罐(4),還包括通過第一閥門(Vl)與配料貯存罐(2)連接的氮氣瓶(I),氮氣瓶(I)同時通過第十閥門(VlO)與儲膜罐(4)連接,儲膜罐(4)後方設有燒結管裝置(6),燒結管裝置(6)上連接有出料罐,出料罐上連接有真空泵(7),所述的燒結管裝置(6)分別通過第五閥門(V5)和第六閥門(V6)與燒結管裝置(6)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的配料貯存罐(2)上連接有第四閥門(V4),第四閥門(V4)上分別引出第七閥門(V7)和第八閥門(V8)連接燒結管裝置(6)的上下兩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配料貯存罐(2 )和儲膜罐(4 )之間連接有前置過濾器(3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配料貯存罐(2 )和前置過濾器(3 )之間連接有第二閥門(V2 )。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儲膜罐(4)和燒結管裝置(6)之間連接有後置過濾器(5),所述的第五閥門(V5)與第六閥門(V6)同時連接在後置過濾器(5)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儲膜罐(4)和後置過濾器(5 )之間連接有第三閥門(V3 )。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意所述的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配料貯存罐(2)或/和儲膜罐(4)內均設有加熱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熱裝置位於罐體底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管式微濾膜生產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出料罐與燒結管裝置(6)的上端部連接。
【文檔編號】B01D67/00GK104289113SQ201410561118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1日
【發明者】韓顯斌, 王延順, 翁欲曉 申請人:武漢尚遠環保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