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經典的電影院(上海大光明電影院)
2023-06-05 17:47:09 2
說起電影
自然要談到電影院
中國電影能在上海生根發芽
自然也離不開
老上海電影院的繁榮興盛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上海市區就曾湧現出
多達百餘家劇場
它們就像一部部專門承轉
這城市故事與記憶的放映機
輕輕地打開
一個個浮光掠影的印象
便在膠片的輪轉中凸顯了出來
但如今,這些老電影院都
隨著時光的流逝
或改名,或搬遷....
逐漸淡化在人們的視野裡
今天,小奇就要帶大家走進
魔都現存最古老的影院
曾經的「遠東第一影院」
# 上海大光明電影院 #
透過那些光影交錯的瞬間
觸摸大銀幕背後的故事
重溫一波老上海的城市記憶⚡
大光明誕生「梅開光明」一度成佳話上海大光明電影院位於南京西路216號,享有「遠東第一影院」的盛名,始建於1928年,由中國商人高永清與美國人亞伯特·華納(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公司華納兄弟的創始人)合資成立。同年12月23日,京劇大師梅蘭芳親自為大光明電影院的開張剪彩,「梅開光明」成為一時佳話。
1933年,大光明電影院重換主人,由英籍華人盧根聘請當時著名的匈牙利建築師拉斯洛•鄔達克設計重建。奶黃色的外立面構成像波浪中行進的風帆,流暢的圓弧曲線從大廳頂部圍環整個影院,義大利大理石砌成抽象的圖案,觀眾大廳極富氣派,寬敞的觀眾休息廳優雅並充滿文化藝術氛圍,整潔的環境令人賞心悅目,當時的設計最出奇的是當上海的電影院還在用電風扇降溫,而大光明卻耗資30萬元打造了冷氣間,就連著名作家張愛玲都曾在她的《多少恨》開篇中描繪過大光明的輝煌。
上海大光明電影中還具有壓倒性優勢的設備,是亞洲第一座寬銀幕電影院和亞洲第一座立體聲電影院。為了讓觀眾能夠更好地欣賞電影,1939年11月,「大光明」還在全國率先引進了「譯意風」同聲翻譯耳機設備。當時每個座椅背後都安裝了一個小方匣,裡面有電線與發音機相連。觀眾多付一毛錢,就可以租借耳機連上小方匣,聽到「譯意風」小姐們純正的同聲翻譯。(據悉,第一代「譯意風」小姐中就有如今蜚聲海內外影壇的著名影星盧燕。)
當時,對於舊上海的青年男女來說,去大光明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社交方式。其中除了上流階層,白領和學生也是出現在大光明最多的社會階層。大光明電影院也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它的足跡,同時也畫下了中國電影放映技術發展的軌跡。
之後的幾十年光陰,大光明電影院始終佇立在上海的街頭,目睹中國電影行業的興衰流轉。直至九十年代後期,隨著電影行業趨於市場化,外加影院本身的設施老化,大光明開始走向下坡路。
2008年,影院再次斥資1.2億人民幣按照原樣對其進行修復工作。在此次修復工作中始終堅持恢復歷史原貌的原則,參照了許多歷史照片和圖片,用來恢復大部分老年人對大光明的印象。GRAND THEATRE的招牌字體回來了,黃色的半透明景觀窗回來了,流暢的圓弧曲線包圍著整個影院大廳,漸疊呈荷花型的三層屋頂和義大利大理石砌成的抽象圖案清晰如初,人們甚至還發現了設計師鄔達克的姓名標誌。
改造後的大光明形成「1大加5小」的放映格局。原本可容納1900人的放映大廳被縮減了600個座位,原本兩層樓的設置依然保持,一樓800多座、二樓500多座。此外,大光明影院還新開發出了5個小觀眾廳,包括一個VIP廳,使得觀眾在影院中有了更多的選擇。
而在整個影院的照明燈光改造中,邦奇更是為其提供了定製化的智能照明控制方案。為了更好地重現大光明電影院的輝煌經典,邦奇秉承著「綠色照明」的理念和宗旨,結合電影院內的實際需求,在多處樓梯和多個區域內全部採用了LED燈帶照明。它不僅可以用作主要照明,調節每個區域內的燈光氛圍,滿足電影院內的基礎照明,還可以用作輔助照明,帶來藝術效果,呼應影院整體裝修風格,進行局部照明,保證觀眾上下行走安全,跟著燈光的指引更易找到自己的座位,也不會影響幕布亮度和整體觀影氛圍。
此次採用的邦奇智能照明控制系統,使用了PWM的調光模塊,讓整個燈光的調光調色性能趨於完美,再搭配邦奇的智能控制面板,更是能夠輕鬆靈活的去設置不同的場景燈光模式,來適應電影院內不同的影片播放需求,讓每一位來此的觀眾都能夠在這裡享受一場極致的視覺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光明電影院在此次重修中還設計了一條電影走廊,長廊色彩取灰白兩色,營造簡潔、素雅的氛圍,通過燈光、圖片、文字、實物等手法,展示影院的昨天與今天。這一做法在全國尚屬首次,使得觀眾們在欣賞電影之餘,更能品味大光明80年的花樣年華。
好啦,看完這些
你是不是很想去體驗一波
「遠東第一影院」的風採呢?
那就別猶豫
買上一張電影票,帶上心愛的人
去這裡
回看大光明曾經的燦爛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