鏜刀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2:05:36 3
專利名稱:鏜刀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有關機械加工用的鏜刀。
現有的鏜刀,一般都包括刀體部分4與裝刀部分3,刀片2,緊固螺釘1,裝刀部分3上加工有裝刀孔9,刀片2裝在裝刀孔9內,並用緊固螺釘1固緊,刀體部分4與裝刀部分3為一整體。該種刀具,在安裝時,難於將刀尖調整到工具機主軸的誤差最不敏感方向,因此,鏜孔時工具機主軸經向迥轉誤差的數值就不同程度地反映為鏜孔時零件的圓度誤差,而且數值很不穩定,無法穩定地達到零件的圓度所要求的精度,因而保證不了零件的精度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鏜刀,能消除由工具機主軸徑向迥轉誤差所引起的零件圓度誤差。
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將刀體部分與裝刀部分做成相互分開的兩部分,將裝刀部分插入刀體部分的導向孔內,用緊固螺釘固緊,在刀體部分與裝刀部分連接處的外圓周上刻有360°的分度線,在裝刀部分上刻有一根刻線,這樣,鬆開緊固螺釘,就可將裝刀部分相對於刀體部分旋轉某一角度,使裝刀部分上的刀片的刀尖對準工具機主軸誤差最不敏感的方向,從而消除工具機主軸誤差所引起的零件圓度誤差。
本實用新型包括刀體部分,裝刀部分,刀片,緊固螺釘,裝刀部分加工有裝刀孔,刀片裝在裝刀孔內,並用緊固螺釘固緊,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刀體部分與裝刀部分是相互分開的兩部分,在刀體部分上加工有導向孔與排氣孔,裝刀部分插入刀體部分的導向孔內,並用緊固螺釘固緊,在刀體部分上與裝刀部分連接處的外圓周上刻有360°的分度線,在裝刀部分上刻有一根刻線,鬆開緊固螺釘,可將裝刀部分相對於刀體部分旋轉任意角度。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如附圖所示,它包括刀體部分4,裝刀部分3,刀片2,緊固螺釘1,裝刀部分3加工有裝刀孔9,刀片2裝在裝刀孔9內,並用緊固螺釘1固緊,其特徵在於刀體部分4與裝刀部分3是相互分開的兩部分,在刀體部分4上加工有導向孔8與排氣孔7,裝刀部分3插入刀體部分4的導向孔8內,並用緊固螺釘5固緊,在刀體部分4上與裝刀部分3連接處的外圓周上刻有360°的分度線6,在裝刀部分3上刻有一根刻線10,鬆開緊固螺釘5,可將裝刀部分3相對於刀體部分4旋轉任意角度。裝刀部分3與刀體部分4用45號鋼機械加工而成,並進行調質處理和發黑處理;緊固螺釘用標準件,裝刀部分3上的裝刀孔9為方孔,將刀片2裝在裝刀孔9內,並用緊固螺釘1固緊,按附圖所示即可將鏜刀裝好。在鏜孔前,先測量出工具機主軸產生的最大徑間迥轉誤差的方向,此方向即為鏜孔時的誤差最敏感方向。鏜孔時將本鏜刀的刀體部分4上的刀柄以任一方向插入工具機主軸錐孔中,然後將兩個緊固螺釘5鬆開,旋轉夾緊在裝刀部分3上的刀片2,使刀片2的刀尖對準誤差最敏感的方向,此時,認準裝刀部分3上的刻線10所對準的刀體部分4上的360°的分度線之值,然後,按刀體部分4上的360°的分度線數值,將裝刀部分3旋轉90°,使刀尖對準誤差最不敏感的方向,再用緊固螺釘5將裝刀部分3固緊,就可以加工了,此時,加工出來的孔,其圓度誤差最小。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用該種鏜刀加工後的零件,其誤差能減少1倍左右,大大地提高了零件的加工質量。
下面是在同一臺T68鏜床上,用同一切削用量對同一試件加工了兩組φ50mm的對照孔。該工具機經檢驗其徑向迥轉誤差的最大差值穩定為25μm,而且其徑向迥轉誤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向穩定,如附表所示。
附表
附圖標記說明緊固螺釘——1 刀片——2裝刀部分——3 刀體部分——4緊固螺釘——5 圓周刻度線——6排氣孔——7 導向線——8裝刀孔——9 刻線——10
權利要求
1.一種鏜刀,包括刀體部分4,裝刀部分3,刀片2,緊固螺釘1,裝刀部分3加工有裝刀孔9,刀片2裝在裝刀孔9內,並用緊固螺釘1固緊,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刀體部分4與裝刀部分3是相互分開的兩部分,在刀體部分4上加工有導向孔8與排氣孔7,裝刀部分3插入刀體部分4的導向孔8內,並用緊固螺釘5固緊,在刀體部分4上與裝刀部分3連接處的外圓周上刻有360°的分度線6,在裝刀體上刻有一根刻線10,鬆開緊固螺釘5,可將裝刀部分3相對於刀體部分4旋轉任意角度。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有關機械加工用的鏜刀。它是將原有的鏜刀刀杆做成相互分開的刀體部分(4)與裝刀部分(3)兩部分,將裝刀部分(3)插入刀體部分(4)的導向孔內,用緊固螺釘(5)固緊,在刀體部分(4)與裝刀部分(3)連接處的外圓周上刻有圓周刻度線(6)與(10),這樣,鬆開緊固螺釘(5),就可將裝刀部分(3)相對於刀體部分(4)旋轉某一角度,使裝刀部分(3)上的刀片(2)的刀尖對準工具機主軸誤差最不敏感方向,從而消除工具機主軸誤差所引起的零件圓度誤差。
文檔編號B23B27/16GK87204752SQ87204752
公開日1988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1987年11月9日
發明者付傑才 申請人:湖南大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