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的結尾(倚天屠龍記小說結尾)
2023-06-05 04:16:56 1
金庸先生評價楊逍的這句話,出自三聯版小說的最後一回,說楊逍作為明教教主,但因「年老德薄」,已不能再跟朱元璋爭奪帝位,讓朱元璋最終奪權稱帝。不過在新修版小說中,金庸先生卻刪去了這一段原來的設定,朱元璋在小說中也因此並不是從楊逍手中搶走了帝位。
三聯版小說結尾,張無忌因遭朱元璋設計,認為義軍中的兄弟都背叛了他,為了避免抗元復國大業毀於內部爭權,因此留下書信,將教主之位讓與楊逍,主動讓出了義軍的領導權,證明自己無意於帝位。楊逍繼任教主之後,朱元璋羽翼已豐,勢力龐大,楊逍再也轄制不到他,朱元璋最終徹底擺脫了明教對他的約束,稱帝建立了明朝。
後來楊逍雖繼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統兵百萬之眾,楊逍又年老德薄,萬萬不能與他爭帝皇之位了。朱元璋登基之後,反下令嚴禁明教,將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盡加殺戮。常遇春因病早死,徐達終於不免於難。三聯版《倚天屠龍記終章》
不過小說中金庸先生說楊逍「年老德薄」,這個「德」字,在羽菱君個人看來,指的並不是「德行」。楊逍雖然性格乖張,高傲自負,與明教眾兄弟的關係不洽,但這些都是張無忌繼任教主之前的事。在張無忌擔任教主期間,明教內部出現了空前的團結,之前與楊逍有間隙的蝠王韋一笑和五散人等,都冰釋前嫌,重新認識了楊逍的能力和對明教的忠誠與貢獻,對楊逍也是充滿了敬意。而且楊逍在張無忌的影響之下,他的行事作風也改變了很多,因此他在明教教眾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比陽頂天時期年少時的他更高。
韋一笑長嘆一聲,說道:陽教主將逍遙二仙排名在四大法王之上,確是目光了得。這等高明計謀,什麼鷹王、蝠王,都是想不出來的。」《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五章》

因此,說楊逍的德行淺薄,由他繼任教主,明教中人不認同他的領導地位,是說不過去的。更何況楊逍的教主之位還是張無忌親傳的,張無忌跟陽頂天一樣,被明教教眾視為明尊降世,他的決策和言行,明教上下必定是毫無異議,然後堅定不移的去執行。其實按字面上的意思,羽菱君個人認為,這個「德」字指的應當是「功德」,就是勞苦功高之意。而且,這個功德指的還不是對於明教教務,而是明教義軍的軍事。
楊逍對明教是有功的,這個無需否認。不要說當年在陽頂天死後,他獨力支撐著明教近三十年的教務,維持著明教內部機構的正常運轉,單說他所著的《明教流傳中土記》一書,對中土明教起源和發展歷史的記載,這樣無量的功德,就足以讓他晉身明教功臣的榮譽殿堂。但是楊逍對明教有功,對明教旗下義軍的軍事,卻談不上有多大的貢獻。這一點,跟一直在前線領導著義軍東徵西討,驅除蒙元光復山河的朱元璋相比,楊逍確實很難說得上德隆望重。
簡單來說,就是楊逍在明教總壇教眾的心目中對是明教有功的,但在義軍百萬將士的心目中,對抗元大業卻毫無功勞。驅除蒙元之後,建立新政權的領導位置,義軍上下自然就不可能拱手相讓給楊逍了。
不過,由於並未交代清楚這一點,三聯版小說發行之後,讓許多讀者的心目中,一直認為朱元璋狼子野心,陰險狡猾,是他竊取了張無忌的帝位。這對明太祖的千古功德,也帶來一定的毀謗。有鑑於此,金庸先生在新修版的小說中,修改了原來的設定,重新交代了一切。在新修版小說裡,朱元璋設局讓張無忌讓權的這段情節被全部刪掉,改成是在眾人推選他稱帝時,他自己拒絕了。而且,金庸先生在小說中,明確交代了義軍和明教總壇的關係,那就是明教對義軍只有表面上的統率關係。
楊逍道:「不管兵革戰陣,明教光明乾淨!」他簡略解釋:明教義軍在各地起事,殺官造反,鬧得蒙元手足無措,戰陣有成有敗,他們既不向總壇稟報,總壇也管不著他們。應天府這支紅巾軍,素來自行其是,聲勢壯盛,總壇不能殺了他們的首領,也不能以明教教規予以羈縻約束,只能任其自然。但決不能任由他們來爭教主之位,由他們來指揮明教。」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終章》
從楊逍的話就可以看出,明教旗下的義軍其實只是名譽上受明教統領的,實際上都是互不幹涉,各自為政。義軍的發展全是義軍首領自己的事,明教的總壇是不過問的,只要不來總壇爭奪教主之位就行。因此,明教義軍的壯大和戰績,其實跟總壇的關係並不大,朱元璋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而來。張無忌的功德,是消除了明教與中原武林各派的積怨,重新樹立了明教的聲名,給明教義軍的抗元大業排除了輿論的幹擾,但就行軍打仗的戰果來說,他的貢獻也不大,這也是他堅決不同意稱帝的一個原因。而楊逍與張無忌相比,對義軍軍事的貢獻就更加薄弱了。

在重新理清和交代了明教義軍和總壇的關係,洗清了朱元璋竊位的冤屈之後,新修版小說也將評價楊逍「年老德薄」的這段話刪去了。畢竟已經不存在朱元璋和楊逍爭位這樣的事,朱元璋稱帝也跟楊逍是否有德關係不大了,楊逍做他的明教教主,朱元璋做他的明朝皇帝,各忙各的,互不幹涉。
而且,在新修版小說中,楊逍是否繼任了幫主,也還不一定。因為小說中只是說「張無忌料理了教中事務,交代給楊逍、範遙、彭瑩玉暫行代理,自己即日要履行諾言,送趙敏前往蒙古,自己也寄跡蒙古,從此不回中土,日後教主一任,必須另擇賢能。」楊逍第三十五代教主的身份,極有可能就被金庸先生收回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