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糾結虐心的愛情電影(重溫寵愛才知道)
2023-06-05 12:54:52 1
關於對這部電影的故事內容的解讀已經有不少,但我今天將從多角度、多層次來分析它的魅力所在。@玖葉茶
《寵愛》是2020的一部暖心賀歲片。由當紅演員于和偉,吳磊,張子楓鍾漢良陳偉霆,鍾楚曦,郭麒麟,李蘭迪等扮演,一度吸引了很多觀眾。
電影講述的是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在寵物的陪伴與守護下發現愛、學會愛,收穫愛的暖心小故事。
不過有網友吐槽這部電影:不管臺詞、劇情都老套,就是6個小故事,在有限的時間裡根本沒辦法說清楚,劇情生硬,如果沒有寵物的加持,影片更加顯得無聊和做作。
我卻不這麼認為。
有人說過:這個世界從不缺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有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有的人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這是幾種截然不同的境界。這部電影也是一樣。很多人覺得這就是一部講人和動物之間的溫情故事。
本文將從電影主題,電影人物以及電影的藝術特色三個方面來說說對《寵愛》這部劇的看法。以人和動物之間故事為鋪墊,從深層次來看人和人之間的故事,共同探討人類對愛的一個懵懂探索啟發的過程。
《寵愛》這部影片一開始就是主打著人和動物之間的6個溫情故事來製造淚點,一方面用來喚起人來心中久違的寵物情結,一方面以煽情嵌合賀歲的新年主題。
但在這6個溫情故事背後,明線是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行為變化,暗線實則是人和人之間對愛的學習探索過程。
①所有的故事開頭都以相遇為契機
兩個互不相識的人之間不會有故事發生,就像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有交集一樣,只有當兩條線打破平行狀態,有碰撞,有連接,才會有故事的發生。碰撞也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兩條線需要交點,兩個人之間也需要藉助外力才會實現有效碰撞。否則大街上隨便兩個人都會相遇了。
據說全世界70多億人口,而兩個人遇到一起的概率是1/2920萬,而兩個對的人遇到一起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完全只能說是天意。
在影片的故事裡,寵物貓就是那個外力,那個有效碰撞的焦點。那個12920萬分之一的連接者,因為它成功地讓兩個素不相識的人走到了一起。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故事也隨之展開。橘貓就是相互暗戀的鄰居檀健次和闞清子之間的連接,彼此之間無法開口的愛戀,全部起緣於小貓咪。
檀健次看到闞清子從超市出來,故意把剛從車底救出來的小貓放回去,讓闞清子和自己「營救」小貓。如此一來,小貓咪就成了兩人的共有物。自從有了這隻共有小貓咪,檀健次就有機會來找闞清子啦!經常打著出差的名義,讓闞清子幫忙養貓,一來一回,兩人成功結緣!
在檀健次和闞清子之間貓的出現,將兩個互不相識的人成功連接起來,不管是兩人之間的故事,還是在整部電影當中,橘貓為連結的相遇都顯得尤為重要。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頭,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人這一生,前世如何無能為力,只能把握今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回頭、擦肩,因此,必要的時候巧借外力實現有效碰撞,才有可能有故事發生。這隻橘貓既是是檀健次與闞清子,是人和動物,更是所有故事的起點。
②相遇只是開始,深入了解才會相愛
人們常常說一句話:始於顏值,忠於才華。其實放在這部劇中中也可以這麼理解:從相遇到深愛,差的就是一個互相了解的過程。在這句話中,顏值是契機,是相遇,深入了解之後的忠於才華,則是相知相悉,導演藉助電影實現從相遇跨越到新的相知階段。
鍾漢良養了一隻豬小叮噹。但是楊子姍很不喜歡他養豬,幾次想要把小叮噹送走,終於在小叮噹發瘋似的拽下楊子姍的毛巾一事之後,毫不猶豫地把小叮噹送走。因為思維定勢,楊子姍帶著有色眼鏡看小叮噹,這是人們常犯的錯誤:沒有深入了解事情背後的原因,就妄加評判。
故事的轉折點是一則監控錄像,原來那一天小叮噹拼命的去扯楊子姍的毛巾,並不是為了戲弄,而是因為當時有壞人在家附近,小叮噹想要提醒楊子姍,想要保護楊子姍。知道真相的楊子姍後悔不已,卻差點就失去小叮噹。
鍾楚曦出去工作的時候,豪七躺倒在了病床上。明明已經器官衰竭,豪七仍然竭盡全力想要等到自己主人的歸來,苦苦等待。直到陳偉霆表示從今以後它的主人由他來守護,從前一向不喜歡陳偉霆的豪七,仿佛能聽懂他的話一樣,最後一刻因為陳偉霆守護自己主人而主動示好:舔了舔陳偉霆的臉。那一刻陳偉霆才突然理解了豪七。
楊子姍沒有理解小叮噹的反常行為,等到理解時卻差點失去小叮噹;陳偉霆和豪七之間缺乏溝通,最後一人一狗結成盟友,卻是在豪七瀕死之時。動物不會說話,卻也通人性。從最初的針鋒相對到握手和解,再到冰釋前嫌,中間隔著相知。這是相遇到相愛之間的距離——相知。
我們沒有什麼理由說自己比動物更偉大,說動物比我們更渺小,至少在所愛面前我們都是平等而又偉大的。
之前胡歌在一次粉絲訓練會上,曾經有粉絲問胡歌是否會為了所愛的人去犧牲?當時胡歌是這樣回答:如果沒有犧牲,又怎麼知道我愛呢?
導演想告訴我們,相知雖然是通往相愛的必經之路,但希望我們不要重蹈覆轍,直到瀕死一刻,才互相理解,相愛為時晚矣。
寵物和人類相處的過程,又何嘗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向真誠待你的那一個,突然做出反常的舉動,必定有特殊的原因,如果不相知,又如何再相愛呢?
③相愛的最好結局是互相守候
陪伴是世界上最長情的告白。然而根據報告,很多退休老人成了真正的「單身貴族」,陪伴在他們身邊的只有寵物,甚至寵物已經取代子女,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陪伴自己。
因為離異,李蘭迪跟了母親,陪伴于和偉的只有一隻小貓呼嚕,于和偉會跟呼嚕說話聊天一起吃飯,就像呼嚕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樣,陪在他的身邊,讓他不再感到孤單。
根據長城寵物展發布的《CIPS行業價值報告》指出,現在很多的老人都會購買寵物,在一些基本的寵物消費上,各個階段的平均消費都差不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報告結果顯示,48歲以上的這個年齡段人群對寵物的花銷尤為突出。現在很多老人,他們不是花錢給寵物,而是花錢買陪伴。寵物已經成了很多老人生命後半段的精神寄託。
這些老人,要麼是孤寡老人,要麼他們已經退休了,沒有人在身旁陪伴他們的,只有那一隻不會說話,甚至不會逗主人笑,不會回應主人的小寵物。但是在經久的相處當中,主人的一舉一動都會烙在小動物的身上,漸漸也能「聽懂」人話,用一種特別方式陪伴老人。
人和動物的相處模式,恰恰是人和人之間相處的一種映射。這種映射既是心理上,也是行為上的映射。
①最初的嫌棄到理解,是內心情感世界的映射
巴頓和郭麒麟初次相遇時,巴頓小心翼翼,對郭麒麟滿是防備,一次兩次三次,狗狗巴頓終於放下對郭麒麟的戒心,和郭麒麟一起送外賣,一人一狗相互陪伴。人和狗之間是如此,人和人之間也是如此。信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的,初次見面,動物會對一個陌生人產生牴觸心理,這是出於自我防衛的正常心理需求。兩個陌生人之間相處,同樣會面臨這樣的窘境。
眾人擔心狗傳染疾病,所以想抓住巴頓,給它打疫苗。巴頓四處亂竄,最後停在了郭麒麟面前,一邊是郭麒麟,一邊是無人看守的小道,後面是想要抓捕自己的「追兵」,把巴頓猶豫了下,最終還是走向了郭麒麟。巴頓選擇郭麒麟,是出於內心深處的渴望。
在一段時間的相處之後,巴頓已經由防備漸漸轉變成信任,相信郭麒麟不會害自己。而信任來源於真心。人和動物之間需要建立信任需要真心相待,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建立也同樣需要真心。
由於偏差效應,人們總會以自己的標準去看待事物,這就無形當中成了很多的阻礙,能夠打破這層壁壘的關鍵就是真心。如果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別人,別人最終也能夠理解你的真誠,並會報之以真誠。
②笨拙的方式來表達愛,是人們相處的外在行為表現
因為女兒突然回國想把呼嚕帶去美國,于和偉私底下問呼嚕要是想和女兒一起去美國,就跳下來。呼嚕一開始剛想跳下來,于和偉馬上制止了呼嚕,故意把自己的思想加到呼嚕身上:其實你也是不跟姐姐(李蘭迪)去美國的吧。
一邊故意「教唆」呼嚕「幹壞事」,故意破壞家中器具,甚至在女兒裙子上撒尿,希望女兒不要把呼嚕帶去美國......一邊又擔心呼嚕無法適應美國的生活,忍痛把家裡呼嚕的「優越」住所都破壞了,以為這樣的惡劣環境下適應幾天,呼嚕起碼去了美國還能活下來。
毫無疑問,于和偉是真的喜愛呼嚕,內心才極度糾結:既想方設法把呼嚕留下,又留有後手不讓呼嚕到了美國活不下去。于和偉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對呼嚕的愛,所以才進退兩難。
李蘭迪表達愛的方式也很笨拙,李蘭迪總是打電話回來要跟呼嚕說話,其實並不是想和呼嚕說話,而是借著貓咪關心于和偉;好在最後陰差陽錯之間,他們終於還是收穫自己想要的東西。
沒有人天生會愛,哪怕面對自己愛的人,仍然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于和偉對呼嚕的行為恰恰是李蘭迪和于和偉的外在行為折射。我們都是從不會一步步學的,也許我們最初表達愛的方式笨拙得可笑,但愛,一直沒有缺席。不要懼怕表達愛,不要執著於表達愛的方式,因為表達愛本身,就已經足夠美好。
①運用蒙太奇手段加深角色的情感表達
電影當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重新拼接組合。
這部劇剛播出的時候,很多人都吐槽這部劇結構混亂還不如像《我的和我的祖國》那樣單獨講述一個故事,但是你可以比較一下,我和我的故事有155分鐘,而寵愛只有108分鐘,在這樣短的時間裡,想要像《我和我的祖國》那樣,把它單獨拆開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因此這個劇不像《我和我的祖國》那樣單獨講述一個故事,而是將6個故事開頭中間結尾的部分重新拼接。
仔細的梳理一下這部劇6個故事的開頭,過程以及結尾你會發現,這部劇幾乎就是一部大的賀歲劇的開頭過程以及結尾,只不過這一個開頭過程結尾是6個小故事等集合,所以到最後結尾的時候,你會有一種餘音繞梁的感覺。
而且很多電影裡面都有這樣的手法,就是為了讓劇情能夠顯得緊湊不鬆散。而如果你仔細觀察寵愛這部劇,你會發現這部劇延續了徐崢一貫的風格,前面可能讓你捧腹大笑,但越到後面越想讓你熱淚盈眶。
倘若真的按照網友所說的那樣,用單獨完整的故事來進行敘述,那麼效果可能就不會有現在那麼好。原因就是單獨完整講述故事之間的拉長了,結局淚點幾乎持平也就算了,如果相銜接的兩個結局淚點懸殊,就很容易造成鮮明對比:剛才好感動,這個沒有剛才的結局那麼感動;或者一路看完之後才發現,怎麼剛才那個小故事沒有那麼感動呢?
通過蒙太奇手法,將所有的感動結局拼接到一起,減少了觀眾淚點的緩衝時間,這樣觀眾就會一直沉浸在滿滿的感動中,達到賀歲的效果!
②場面調度讓形象更加立體
所謂的場面調度,簡單的來說就是通過鏡頭拉伸或者是平移等方式,刻畫人物或者形象。
用特殊鏡頭的變化塑造場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度更有渲染力。
在這部劇裡面場面調度運用是非常廣泛的,比如說鍾漢良養的小叮噹危機之下去拯救鍾漢良女友楊子珊的時候,因為不能用電梯,平常一次只能爬兩三級樓梯的小叮噹愣是一鼓作氣爬上了二樓的樓梯!
在這個鏡頭中,採用了全景的方式,完整地把小叮噹艱難爬上樓梯去拯救女主的努力和艱辛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而在豪七心力衰竭躺在手術臺上,得知主人無法趕回來的時候,鏡頭拉近,並沒有像小叮噹一樣照完全身,而是給豪氣一個特寫。這樣的鏡頭下,你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豪七的眼角留下了一串眼淚,這樣的感覺就好像是你整個人站在豪七的面前跟他對視一般,更加增強了現場的渲染力。反之,如果這個時候還是拍攝全鏡頭,就很難表現出豪七的感情。說到底,不管是蒙太奇手法,又或者是場面調度,都是為了表現人物張力,使形象更飽滿。
《寵愛》這部電影,不管是從主題上還是人物刻畫以及藝術特色方面,都力求極致。既契合賀歲暖心主題,人物形象飽滿,在藝術細節等也不含糊,但是在一些設置上仍然略顯誇張,要是我打分,3星太低,5星太高,給4星還是說得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