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壓力繞組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7:06:01 3
專利名稱:無壓力繞組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無壓力繞組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的繞組結構,特別涉及一種無壓力繞組。
背景技術:
[0002]電機繞組是構成電機的重要部件,各類電機依靠感應於繞組中的電勢和通過繞組的電流來產生電磁功率和電磁轉矩,從而實現機電能量轉換的目的。[0003]交流電機繞組按照定子槽內層數,可分為單層繞組和雙層繞組。雙層繞組又可分為疊繞組和波繞組;單層繞組又分為等元件、交叉式和同心式繞組等。單層繞組的優點是槽內只有一個線圈邊,下線較容易,沒有層間絕緣,槽利用率較高;缺點是不像雙層繞組那樣能夠靈活的選擇線圈節距來削弱諧波電勢和磁勢,並且漏電抗也較大。長期以來,國內10 千瓦以下的異步電機大多採用單層同心式繞組。而對於較大機座的電機,一般採用雙層疊繞組。當電機定子外徑較大時,由於電機繞組跨距大,下線困難,故一般只採用2/3左右極距的跨距,導致基波的繞組係數較低,影響電機的性能。同時,繞組端部也較長,不利於空間結構安排。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問題,申請人經過研究改進,提供一種電磁方面和工藝方面都比較優秀的無壓力繞組。[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0006]一種無壓力繞組,每個繞組由兩組線圈組成,每組線圈由三個線圈組成;第一組線圈的第一個線圈從第2槽穿入,從第6槽穿出;第一組線圈的第二個線圈從第I槽穿入,從第7槽穿出;第一組線圈的第三個線圈從第12槽穿入,從第8槽穿出;第二組線圈的第一個線圈從第14槽穿入,從第18槽穿出;第二組線圈的第二個線圈從第13槽穿入,從第19槽穿出;第二組線圈的第三個線圈從第24槽穿入,從第20槽穿出;第2槽為繞組的相頭,第 24槽為繞組的相尾。[0007]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每組線圈的第一個線圈的匝數為8,第二個線圈的匝數為15,第三個線圈的匝數為8。[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0009]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非常規繞組形式,由大小不一的同心線圈組成,配合特定的匝數分配可有效地提高電機性能。本實用新型在電磁方面具有波形好,轉矩穩定,諧波少,節銅,效率高等優點。本實用新型在工藝方面具有端部短,線圈交疊少,嵌線方便等優點。
[0010]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進一步說明。[0012]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繞組結構示意圖。實施例中以48槽8極三相異步電機為例,定子為48槽。這是一種倍電壓電機,有六個繞組,這裡以其中一個繞組的嵌線方法為例進行說明。每個繞組由兩組線圈組成,每組線圈由三個線圈組成。按照圖I所示的方法嵌線,即第一組線圈的第一個線圈從第2槽穿入,從第6槽穿出;第一組線圈的第二個線圈從第I槽穿入,從第7槽穿出;第一組線圈的第三個線圈從第12槽穿入,從第8槽穿出;第二組線圈的第一個線圈從第14槽穿入,從第18槽穿出;第二組線圈的第二個線圈從第13槽穿入,從第19槽穿出;第二組線圈的第三個線圈從第24槽穿入,從第20槽穿出;第 2槽為繞組的相頭U1,第24槽為繞組的相尾U2。其他各項繞組的接法依次類推,即六個繞組的接法分別為(其中W1-W2相首位反接)[0013]Ul,2—6,1—7,12—8,14—18,13—19,24—20,U2 ;[0014]Ul, 26—30, 25—31, 36—32, 38—42, 37—43,48—44, U2 ;[0015]VI,6-10,5-11,16—12,18— 22,17—23,28—24,V2 ;[0016]VI,30-34,29-35,40-36,42— 46,41 一47,4-48,V2 ;[0017]W2,4-8,3-9,14-10,16—20,15—21,26—22,Wl ;[0018]W2,28-32,27— 33,38-34,40— 44,39-35,2—46,Wl0[0019]上述各線圈的匝數遵循以下規律,每組線圈的第一個線圈的匝數為8,第二個線圈的匝數為15,第三個線圈的匝數為8。[0020]根據電機種類及性能要求的不同,定子槽的數量不局限於圖I中的48槽,繞組數量也不局限於圖I中的6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連接構成無壓力繞組,線圈匝數也可按需調整,但其連接結構的主體精神和構思不脫離以上所述。[0021]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以上實施例。可以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構思的前提下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其他改進和變化,均應認為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無壓力繞組,其特徵在於每個繞組由兩組線圈組成,每組線圈由三個線圈組成;第一組線圈的第一個線圈從第2槽穿入,從第6槽穿出;第一組線圈的第二個線圈從第 I槽穿入,從第7槽穿出;第一組線圈的第三個線圈從第12槽穿入,從第8槽穿出;第二組線圈的第一個線圈從第14槽穿入,從第18槽穿出;第二組線圈的第二個線圈從第13槽穿入,從第19槽穿出;第二組線圈的第三個線圈從第24槽穿入,從第20槽穿出;第2槽為繞組的相頭,第24槽為繞組的相尾。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無壓力繞組,其特徵在於所述每組線圈的第一個線圈的匝數為8,第二個線圈的匝數為15,第三個線圈的匝數為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無壓力繞組,每個繞組由兩組線圈組成,每組線圈由三個線圈組成。第一組線圈的第一個線圈從第2槽穿入,從第6槽穿出;第二個線圈從第1槽穿入,從第7槽穿出;第三個線圈從第12槽穿入,從第8槽穿出。第二組線圈的第一個線圈從第14槽穿入,從第18槽穿出;第二個線圈從第13槽穿入,從第19槽穿出;第三個線圈從第24槽穿入,從第20槽穿出;第2槽為繞組的相頭,第24槽為繞組的相尾。本實用新型可有效地提高電機性能,在電磁方面具有波形好,轉矩穩定,諧波少,節銅,效率高的優點,在工藝方面具有端部短,線圈交疊少,嵌線方便的優點。
文檔編號H02K3/12GK202798229SQ201220429928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7日
發明者劉志鯤, 王翼翔, 鄒雲海, 華強, 華智儉 申請人:無錫華達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