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通史(上)(賽爾夫帶你領略真正的英國底蘊)
2023-06-05 11:02:02 1
小說家威爾·賽爾夫(Will Self)前往英國內陸一個神奇而又美麗的地區,進行了一段私人旅程——對英國有了真正的認識。
我在英國西郊歐克斯橋(Uxbridge)的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任教——這並不是說我能得到任何想要的學術職位,我決定在布魯內爾任教事出有因,那就是英國,詳細來說,是小不列顛。布魯內爾大學建於60年代,而在我的認知裡,這裡的建築是野獸派建築(Brutalist architecture)的極好詮釋。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導演肯定被這種建築風格打動了,他在拍攝《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時就選擇在這裡取景。為了拍攝進行「厭惡療法」的實驗室,學校的會議中心被擴建為原來的兩倍。電影中,主人公阿歷克斯(Alex),一個流氓團成員,就是在這兒被洗腦,並改造成了一個沒有暴力傾向的人。然而,這所大學最吸引我的,並不是其與反烏託邦視角的關聯——而是它的地理位置。
這所大學的西邊是大聯盟運河(Grand Union Canal),環繞著西德雷頓(West Drayton),蜿蜒盤旋,向北流向伯明罕(Birmingham)。運河沿岸是一段特別的內陸地帶——老舊的採石坑,雜草叢生的堆填區和廢船拆卸工人的庭院,西至倫敦M25環線公路,北至3英裡(5公裡)開外的希斯羅機場。這個奇怪的內陸中心既不城市化,也不具鄉村氣息。附近的小不列顛湖(Little Britain Lake)就像一塊深褐色的寧靜的環礁湖畫布,雜草環繞,百合點綴。偶爾有水鳥下潛,雙腳傾斜。在這個湖的周圍,運河兩側,灌木叢中若隱若現的,是那些我稱為「隱士」(shedonist)的人——他們為追求美好的生活而搬遷到這片奇怪的陸地上,或度個周末,或永久定居——在這個超乎想像的地方。
我常常設想自己在希斯羅機場的到達大廳閒逛,遇到一群茫然的遊客,跌跌撞撞穿過雙扇門,後面的行李箱也跟著顛顛簸簸,於是我走過去幫他們提。我想,這時我會對這些遊客說:「你看,紀念品商店在那邊,叫『榮耀英國』(Glorious Britain),那裡充斥著裝飾英國國旗的各類紀念品。我想你懂我的意思,這些迷你紅色電話亭、迷你車、警察頭盔和倫敦塔衛兵泰迪熊都是英倫風的標誌,就好比上面寫著『歡迎來到英國』。但如果你把行李安置好跟我來,我會帶你領略真正的英國風情——英國的底蘊。」
地圖上沒有的風景
然後,我會帶他們走出終點站,穿過機場跑道底下的人行隧道。第一站,我會帶他們去一個小而不顯眼的方尖碑,為紀念羅伊將軍(General Roy)和他的部隊為英國地形測量局第一次制定出一英裡標準而建。希斯羅機場之所以被稱為英國的中心,不僅因為這裡的出入境人口流動量最大,還因為它是英國的地理中心——英國第一幅精確地圖就是以這裡為中心製作的。除此之外,這裡有一家叫做「羅伊將軍家」(General Roy’s)的咖啡廳,標誌性的倫敦的士裡,計程車司機們專門在這裡等待客人(榮耀英國裡就有一輛裝飾英國國旗的的士出售)。如所有親英派人士所知,倫敦計程車司機對這座城市有著獨特的認知,已經聞名天下,這要歸功於他們驚人的記憶力。他們記得每一條路名,和查令十字街方圓6英裡內所有著名的建築。
我喜歡這種奇妙的反差:在方尖碑旁站定,放眼望去,整座城市一覽無餘。而我們只需穿過一條外圍的路,走過一處地圖上沒有的田地,就能領略另一處風景。我想知道,每年有多少人經過希斯羅時,會花點時間來參觀位於哈蒙茲沃思(Harmondsworth)的大穀倉(Great Barn)?實際上,答案早已瞭然於胸:沒有。遊客們最不願意做的事,就是在機場附近徘徊——他們想要前進,一睹這個國家的著名景點:倫敦塔和溫莎城堡——他們想去那些毋容置疑的英國著名景點。但還有什麼能比英國最大的中世紀木建築更具代表性呢?大穀倉由克魯尼修道士於14世紀建造而成,用來存儲糧食,已有超過五百年之久。
小不列顛
除此之外,哈蒙茲沃思正面臨被新機場跑道佔領的威脅,更何況它還保持著幾乎所有英國村莊的重要特點:哥德式教堂,石灰粉刷的酒吧,村莊公共綠地和莊園住宅。此外,如果我能說服那些遊客,這就是英國底蘊的一部分,我可能會把他們帶得更遠。克萊恩河(River Crane)流經村莊的西面,河岸邊有一條矮林叢生的小徑,仍屬於英國航空的領地。從這裡步行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小不列顛湖,並接觸到這裡的「隱士」。沿途你會看到黃色的如羽毛般柔軟的柳葉在涓涓流水中搖曳——你會看到鴨子、鵝和天鵝;你可以站在M4公路的兩條車道之間,看著過往車輛中那些蒼白的面孔和雙手,驚嘆這就是被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禁錮的時間和金錢。
你還會走過在一條西火車主幹線下的隧道,這隧道原本與我任職的大學同名: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Isambard Kingdom Brunel)——他是一位工程師,為英國成為工業大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電纜塔上俯瞰,這裡有蘆葦和沼澤,溪流和砂石坑,填埋區和運河。電流的嗡嗡聲,交通的颯颯聲和鳥的歌聲交雜,然後散開。或者,沒有人印象中的英國是這樣的——但實際上,這就是英國,真實的英國。可能除了荷蘭,英國擁有歐洲最具人文氣息的景色——即便蘇格蘭也只剩下了一些石楠叢生的荒野,這源於新石器時代的刀耕火種。此前的25年裡,有一群作家、藝術家和詩人湧現,用他們的作品定義了英國——這個小不列顛。1973年,偉大的自然主義者理察·梅比(Richard Mabey)寫了一本具有開創性的書——《非正式的鄉村》(Unofficial Countryside),寫了一場在小不列顛湖偏僻地區採集植物的徵途。伊安·辛克萊(Iain Sinclair)是這項運動的老前輩,他在《倫敦軌道》(London Orbital,2002)中記敘了自己環繞M25公路的經歷。
他們之所以為這個地方吸引,是因為它非常具有代表性,非常特別——只要瞄上一眼,或是好奇地瞥上一眼。英國以政治身份出現的時間並不長——至多三個世紀,但從歷史上說,這個地方非常古老。榮耀英國禮物商店是國家批准的英國符號——但如果你想看看英國的底蘊,只需從簡單的散步開始。誰知道呢,如果你享受從克萊恩江走到小不列顛湖的體驗,你還可以經過大運河和黑爾菲爾德(Harefield),到達其爾頓山(Chiltern Hill)。從那裡,你還可以走到石器時代的英國公路裡奇韋(Ridgeway),如果一直走下去,就會看到史前巨石柱(Stonehenge)。
關於作者:
威爾·賽爾夫,小說家,記者,布魯內爾大學當代思想教授。
原文選自:BBC
(編譯:李瑞玲,編輯: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