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更宜居(新城建讓城市更美好)
2023-06-26 19:06:17 3
城市建設更宜居?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智能管理讓市政設施更安全、智慧平臺讓出行更快捷、智慧社區讓生活更美好……當前,不少地方都在布局基於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城建」),推進城市轉型升級「新城建」新在何處?進展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城市建設更宜居?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城市建設更宜居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智能管理讓市政設施更安全、智慧平臺讓出行更快捷、智慧社區讓生活更美好……當前,不少地方都在布局基於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城建」),推進城市轉型升級。「新城建」新在何處?進展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聚焦城市安全、社區建設、市政服務等領域
在安徽合肥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中心,燃氣、供水、橋梁等設施的監測數據在屏幕上實時更新,藉助「紅、橙、黃、藍」四色等級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全市重要基礎設施的隱患點清晰可辨。
「比如燃氣,通過智能監測儀可以分析管網有無洩漏並及時發出預警,每天採集數據達上億條;再比如供水,應用管網洩漏檢測智能球,25公裡範圍內洩漏定位精度可達2米……」監測中心副主任李旋介紹,系統運行4年多來,累計預報預警燃氣管網洩漏、沼氣濃度超標、供水管網洩漏、路面塌陷等突發險情6000多起,全市地下管網事故發生率降低60%,風險排查效率提高70%。
經過多年高速、大規模建設,城市的市政、交通、通信等諸多子系統錯綜複雜,積累了不少風險隱患,地下管線老化、底數不清等問題突出,城市內澇等事故多發,迫切需要更新改造,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住建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新城建」的重點任務包括全面推進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建設,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礎平臺;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對供水、供熱、燃氣等市政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和智能管理;協同發展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打造智慧出行平臺「車城網」;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推進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等。
2020年,住建部在重慶、福州、濟南等16個城市開展首批「新城建」試點。同時,還組織開展了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建設、智能市政、智能建造等一系列專項試點。
提升城市運行效率,讓生活更方便、安全、舒適
信號燈、消防栓等1570多萬個城市部件,8.6萬多公裡地下管線,3600多處歷史保護建築……上海依託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將這些海量數據「搬」到了數字地圖上,實現可視化、標準化的共享和交互。福建福州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行水系聯排聯調,對城區1000多個庫、湖、池、河、閘、站進行智慧精準調控,汛時排水防澇應急處置效率提高50%,庫湖河調蓄效益提高30%,提高了城市安全韌性。
「通過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更新與改造,可以加快轉變城市建設管理方式,整體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和運行效率,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住建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專家組組長梁峰說。
在浙江嘉興桂苑社區,60多歲的王阿姨坐在「5G雲診室」內接受遠程問診。「新城建」已成為城市居民安居宜居的重要舉措。精準鎖定高空拋物的智能攝像頭、自動稱重和計數的智能垃圾桶、掃描二維碼即可查看運動軌跡的智能綠道……通過智慧社區建設,接入養老、健身、配送等優質服務,可以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
不僅如此,通過實施一批「新城建」項目,還有利於促進產業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推動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是「新城建」的一項重點任務。在江蘇蘇州相城區,無人巴士、計程車、配送車集體「上崗」,無人駕駛車輛配備了毫米波雷達、感知攝像頭等傳感器。63.4公裡的高等級智能網聯測試道路,安裝了400多套智能感知設備和邊緣計算設備,保障安全和通行效率。
「新城建」涉及一個強大的產業鏈條,通過項目實施,帶動新技術應用、新產業集聚,催生新業態形成、新消費提升。「開展『新城建』,要推動產學研用、政策、資金的有效協同,同步構建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業鏈融合高效、產業生態循環暢通的『新城建』產業體系。」梁峰表示。
打造示範基地,加快「新城建」項目落地
加快推進「新城建」、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各地積極行動。
黑龍江提出實施智慧供暖示範項目,推進城市分布式採暖,提高供暖服務質量,確保群眾住上「暖屋子」;山東提出加快城市更新,所有設區市全部建成並用好「城市大腦」,建設1200個智慧社區,打造2000個惠民應用場景。
「新城建」加快釋放城市發展的巨大潛力,帶動有效投資。去年底,重慶專門印發工作方案,準備投資50多億元,推動38個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例如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推動智能感知設備覆蓋道路裡程10公裡以上;開展工程項目數位化建造試點100個以上,實施建築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項目1500萬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培育一批「新城建」龍頭企業,創造千億級的經濟產能。
「『新城建』涉及面廣、層次多,建議優先選擇基礎好的板塊,集中力量完善提升,充分整合利用城市已有信息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避免重複建設。」梁峰認為,「新城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試點城市可以結合主要任務,根據各轄區建設基礎、資金等狀況發展特長,分層次分步驟推進。
住建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加快構建國家、省、市三級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體系,全面推進智能市政、智慧社區、智能建造,協同發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網聯汽車,通過打造示範基地,加快「新城建」項目落地。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強化科技支撐,加強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加強安全保障、全面提升網絡安全綜合防控能力;培育人才隊伍,特別是大力培養具有新一代信息技術、工程建設等多學科支持的複合型創新人才。《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16日 02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