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發熱原件的製造方法
2023-06-26 18:15:06 2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發熱原件的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發熱原件的製造方法。目前市場上應用的發熱元件有多種,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金屬鎳鉻線發熱元件,碳化矽發熱元件,以及PTC加熱元件,也有使用電熱膜產生遠紅外輻射的,它們適用溫度低,升溫比較慢,而且一般還要附加絕緣來達到安全使用的目的。本發明為一種新型發熱原件的製造方法,其製造方法如下選用如下材料金屬、陶瓷板、陶瓷燒結助劑、鎳電極、銀釺焊、鎳合金導線、溫控器;將金屬調成金屬漿料,印刷在陶瓷板的表面,然後在氫氣燃燒爐中用溼氫對其進行陶瓷金屬化,然後在再燒結好的金屬陶瓷板上塗敷一層陶瓷燒結助劑,再在上面覆蓋另外一塊帶有缺口的陶瓷板,使二塊陶瓷粘合在一起,然後將其放入爐中再次進行燒結,將粘合燒結好的陶瓷板中帶有缺口的陶瓷板露出金屬的電極處進行鍍鎳,鍍鎳後在此處用銀焊料引接高溫導線進行熔融焊接,最後在導線中接入溫控器對其進行溫度控制。
用本發明製作出的金屬陶瓷發熱體,適用溫度範圍寬,從室溫到800℃,外接溫控器可任意控制溫度,能在較小的發熱體上獲得較高的發熱量,使用陶瓷做為基體,具有自身絕緣,使用金屬作為發熱源,具有成本低,發熱溫度高而且快,可在20秒鐘之內達到300℃以上。本發明焊接工藝新穎,比傳統焊接工藝簡單安全,並用鎳合金導線和銀焊料,耐高溫,比一般的錫焊料和導電膠使用範圍寬,而且可達到在高溫使用的目的。選用如下材料金屬、陶瓷板、陶瓷燒結助劑、鎳電極、銀釺焊、鎳合金導線及溫控器。
將金屬調成金屬漿料,用絲網將其印刷在陶瓷基板的表面,將其自然涼幹,然後放入1300-1600℃的氫氣爐中進行陶瓷金屬化,這樣,在陶瓷表面就形成了具有金屬光澤的金屬發熱體,為防止金屬在工作過程中氧化,再在這一面覆蓋另外一塊帶有缺口的陶瓷板,缺口處主要將金屬露出來,以便外接導線,在這二塊陶瓷板中塗敷一些陶瓷燒結助劑,在600-1600℃的條件下使它們進行燒結在一起,將粘合好的陶瓷板上的金屬外露處鍍鎳,多面手用銀焊料在此處焊接鎳金導線,在氫氣爐中進行熔融焊接。由於本金屬陶瓷發熱溫度範圍寬,從室溫到800℃,從而設計了溫控器,通過集成電路控制可控矽通斷時間長短而達到控溫目的,有利於各溫度範圍的需要。本陶瓷金屬發熱體電阻可少到1Ω以下,有利於使較小的發熱器發出較大的熱量,而且加熱迅速,在正常情況下開啟20秒內即可達300度以上,最高溫度可達800℃,用本發明製作出的產品是一種升溫迅速、發熱功率大的金屬陶瓷發熱體。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所述的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發熱原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A、選用如下材料金屬、陶瓷板、陶瓷燒結助劑、鎳電極、銀釺焊、鎳合金導線、溫控器;B、將金屬調成金屬漿料,印刷在陶瓷板的表面,然後在氫氣燃燒爐中用溼氫對其進行陶瓷金屬化,然後在再燒結好的金屬陶瓷板上塗敷一層陶瓷燒結助劑,再在上面覆蓋另外一塊帶有缺口的陶瓷板,使二塊陶瓷粘合在一起,然後將其放入爐中再次進行燒結,將粘合燒結好的陶瓷板中帶有缺口的陶瓷板露出金屬的電極處進行鍍鎳,鍍鎳後在此處用銀焊料引接高溫導線進行熔融焊接,最後在導線中接入溫控器對其進行溫度控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發熱原件的製造方法,其將金屬調成金屬漿料,印刷在陶瓷板的表面,然後在氫氣燃燒爐中用溼氫對其進行陶瓷金屬化,然後在再燒結好的金屬陶瓷板上塗敷一層陶瓷燒結助劑,再在上面覆蓋另外一塊帶有缺口的陶瓷板,使二塊陶瓷粘合在一起,然後將其放入爐中再次進行燒結,將粘合燒結好的陶瓷板中帶有缺口的陶瓷板露出金屬的電極處進行鍍鎳,鍍鎳後在此處用銀焊料引接高溫導線進行熔融焊接,最後在導線中接入溫控器對其進行溫度控制。該工藝新穎,安全,製作出的金屬陶瓷發熱體適用溫度範圍寬,成本低,發熱溫度高而且快。
文檔編號H05B3/22GK1447625SQ03114238
公開日2003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16日
發明者鄧泰均 申請人:鄧泰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