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塑造新時代上海市民(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2023-06-17 14:32:15 2
來源:【人民網】
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暨第二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開幕式現場。 任玉明攝(人民視覺)
歷經70年,上海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經過改造,煥然一新。圖為曹楊新村內道路建築。 本報記者 巨雲鵬攝
上海外灘金融中心楓涇路周末步行街景色。 王 初攝(人民視覺)
市民在楊浦濱江單車騎行道上騎行健身。 王 初攝(人民視覺)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俯瞰。 王 瑩攝(人民視覺)
2014年,世界城市日首屆全球主場活動在上海啟動,今年又再次回到上海。
世界城市日由「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會主題孕育而來,是聯合國設立的首個以城市為主題的國際日,也是首個由中國政府發起,並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和支持的國際日。8年來,上海高度重視城市日工作,要求依託城市日平臺,「做出更大影響力,體現更多上海元素和上海聲音」。這期間,上海的城市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斷提升的市民幸福感是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界城市日總主題的最好詮釋。
金秋時節,黃浦江畔的世博浦西園區城市最佳實踐區風景怡人。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由老工業基地改建而成的展館,匯聚了全球城市為提高生活質量而進行的各種創新和示範實踐案例。世博會後,上海案例館、倫敦案例館、漢堡案例館等具有生態價值的世博場館得到完整保留,15公頃的園區,成為周邊居民茶餘飯後休憩遊玩的「家門口公園」、國內外知名企業匯聚的投資熱土。「建築可閱讀,街區宜漫步,城市有溫度」的暢想,已悄然實現。
放眼對岸,浦東後灘區域世博會原址可謂開發的「黃金地段」,但它卻未被用於商業開發。在這裡,總規模約200萬平方米的世博文化公園逐步向公眾開放。公園包含世博花園、申園等七大主題園區,綠地佔比超80%。建成後,它將成為上海中心城區面積最大的開放式公園,踐行了「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的理念。
近年來,上海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力打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美好家園。上海下大力氣推進城鄉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完善。中心城區越江通道形成「4橋15隧」布局,上海天文館、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浦東足球場等一大批科技文化體育設施相繼建成。同時,民生領域的改變也呼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今年上海中心城區成片舊改工作提前收官,為這項持續30年的民生工作畫上了圓滿句號。目前,上海正在提速推進「兩舊一村」改造,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黃浦江沿線45公裡、蘇州河兩岸42公裡岸線貫通開放,昔日的「工業鏽帶」正在變成「生活秀帶」「發展繡帶」。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累計完成2756臺,解決了一批老年人的出行難題;架空線入地、歷史建築保護修繕等工作讓武康大樓等一批老建築舊貌換新顏。同時,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的階段性住房困難,努力讓這座城市的奮鬥者住得更加放心、安心和舒心。「道路 」的宜人街區、「生活圈 」的便捷服務、「公園 」的多彩天地……上海下足繡花功夫,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一網通辦」讓數據多跑路,「一網統管」讓城市更加智慧,上海城市治理數位化轉型提速增效。
據介紹,上海的探索和實踐,是中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縮影。上海將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全力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著力創造更美好的城市、更幸福的生活。
據悉,在本次世界城市日期間,上海的探索和實踐也以案例和專欄的形式被收錄到了2022年版《上海手冊》中。同時,活動期間還推出了「新時代上海『人民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叢書的兩本書《綠水青山的城市實踐—綠色建築卷》與《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 再難也要想辦法解決—舊區改造卷》,全面反映上海30年舊區改造歷程和城市綠色建設的實踐成果。此外,作為世界城市日的新成果,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已於2022年3月30日由聯合國人居署正式宣布設立。該獎項是以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旨在表彰世界範圍內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突出進展的優秀城市。明年,首屆「上海獎」將揭開面紗。「上海獎」的設立將有助於推動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更好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全球發展倡議。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03日 15 版)
相關閱讀:
一江一河: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城市管理精細化:家門口的蝶變
成片舊區改造:三十年專注一件事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