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2電影是什麼意思(就現在這個國際大環境)
2023-06-18 07:24:55
2012年,梁樂民和陸劍青合作搞了一部《寒戰》出來,讓香港電影重新煥發了一點生機。
只是,《寒戰》的角鬥場太過局限,設定的辦公室爭鬥終究無法打開更大的視野。
於是,在2015年的時候,兩人再次合作,弄了一部頗具國際化風格的大片《赤道》出來,這回的格局那是相當大,涉及了中美韓三國潛在的政治角逐。
雖然故事提及的只是一個名叫「赤道」的盜賊,從韓國偷走一件殺傷力巨大的秘密武器,想要在在香港進行交易。
而背後涉及到的三個國家的交鋒,已經漸漸變得劍拔弩張,只可惜第一部戛然而止。
後來在2016年,梁樂民和陸劍青拍完《寒戰2》後,《寒戰3》和《赤道2》就再也沒有了下文。
現在已經距離《赤道》上映過去了整整7年時間。無論是「寒戰」系列,還是「赤道」系列,都挖了很多坑沒有來得及填。
《寒戰3》沒有開拍我大概能猜到原因。反觀當下的香港環境,電影裡涉及到的內部問題,多多少少是不希望被無限放大的。
而如果真要分析現實中的國際大環境,我覺得現在《赤道2》的重啟是非常合適的,甚至可以藉助電影來闡明我們的立場。
看過《赤道》這部電影的人應該都知道了,張學友飾演的教授就是幕後最大黑手赤道,而張震和文詠珊這兩個角色只不過是他的手下罷了。
前期鋪墊了那麼多,最終當宋總和教授在動車上見面後,交鋒其實才剛剛開始。
故事剛開始只是韓國和香港的交接,可問題是,這麼一件具有極大破壞力的武器,難道只是地區和國家私下處理嗎?
這肯定是行不通的,而且,這可不僅僅只是找到並且運走的問題,這裡面可是牽涉到國家利益問題。
我知道很多人剛開始並不喜歡王學圻飾演的宋總這個角色,覺得他太能裝,而且有的人甚至很贊同教授的看法,就是把武器儘快送出香港。
可問題是,宋總為什麼執意要通過外交途徑讓韓國親自接受呢?
這時候你就要搞清楚赤道到底跟誰交易?片中其實也提到過,跟赤道交易的是美國人。
一件韓國從來沒有公開過的殺傷力很大的武器,美國人居然要偷盜?要知道,韓國可是美國的狗腿子,居然瞞住主人做這些勾當。它們又不好明著去拿,所以只能偷了,這是美國的一貫強盜行為。
這時候你就大概能夠明白宋總的意圖了,韓國既然想要低調處理,那我們就把事情擺在明面上,把這件事弄成外交事件,讓全世界都知道韓國的勾當,也是為了敲打敲打美國,告訴他們別在我的地盤搞事情。
《赤道》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其實就是為了鋪墊和點明國際關係,也就是觀眾說的拍了一個預告片,真正的好戲其實都放在了續集裡。
宋總和教授見面,宋總以為完全掌控了教授,可誰知道教授卻反將了一軍,利用跟了宋總七八年的助理作為要挾。
那麼,宋總又該如何反敗為勝?幕後的買家會不會親自出面處理?此時,本來只是明面上中韓事件,經過教授這麼一弄,就變成了中美韓三國的事件。
所以,《赤道》的布局是非常大的,野心也是不小的,既要保住香港的穩定地位,又要給足中央面子,同時還要狠狠嘲諷一下攪混水的國家,這可比《寒戰》系列刺激多了。
以前不拍是怕影響國際關係,現在這個國際大環境,是最適合拍攝的,尤其是美國到處澆油滅火大發戰爭財。
趁著現在搞一部《赤道2》續集,把沒講完的故事講完了,不要等到演員都老了,湊不起了,那就真的太遺憾了。
#春日鑑片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