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age是什麼梗(privilege是什麼梗這種炫耀)
2023-06-18 04:04:09 2
近日,有一個話題#privilege是什麼梗#火速出圈,以一己之力帶動了廣大「學霸」「學渣」們重新認識/翻字典了解到該單詞的含義(特權、優待的意思)。#privilege是什麼梗#源於一個網友炫耀教育資源的迷惑發言,「我的高傲已盡數體現」、「我們在有特權的環境學會了善良」等一眾句子讓網友感受到了世界的參差。
有網友總結,有些人擁有「特權」,掌握更多的資源,卻讓其他人對此保持沉默。對這種態度,一眾網友用諷刺的方式回應,他們的「privilege式發言」一個比一個有才,一個比一個會玩梗。
網友們戲稱「privilege梗」是在逃「凡學」大將,人們在「如何能利用有限資源實現最大程度的炫耀」這一命題上的不斷深耕,孜孜以求,讓人不禁回憶起那些年「凡爾賽文學」矩陣的赫赫戰功。但玩梗歸玩梗,一個簡單的炫耀的句式卻濃縮了一個社會現實:發言人的炫耀,圍觀群眾對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無奈。
對發言人而言,「特權」感是追求外在優越感而自欺欺人的自嗨方式。「不用努力就能獲得入學名額」 是發言人本身炫耀的,但實際上,能用權和錢買到的優越感無非只能提供虛榮的情緒,對自身的成長、知識的累加沒有實際意義,大可不必去鄙視腳踏實地不停刷題的無「特權」考生,因為他們無論考上與否,知識都會融入到自身的心智成長中。對圍觀群眾而言,資源分配不均是事實,只能通過玩梗來諷刺發言者或者自嘲來達到稍稍反抗和自我安慰的目的。
每個人的高光時刻都理應可以被表達,可以被尊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和才能,人們可以堂堂正正地、理直氣壯地去炫耀引以為豪的東西。維度不同、生命體驗不同,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被比較沒有太多的意義,畢竟不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裡。炫耀的正確打開方式也許就是大大方方地用行動展示,無需拉踩,無需陰陽怪氣,「但行好事,不問前程。」
已故的南通大學退休教師湯淳淵,是默默資助貧困學子24年的「莫文隋」原型。在這24年裡,他每次給貧困學子匯款,匯款單都附言「生活補助費」,地址為南通市「工農路555號」,署名「莫文隋」。實際上,工農路並不存在「555」號,「555」號就是「無無無」號,「莫文隋」則是「莫問誰」的諧音。為此,南通市曾發起尋找「莫文隋」的活動,城市中張貼著「莫文隋,你在哪裡?」大幅海報。在尋找「莫文隋」的過程中,更多「莫文隋」一一湧現:南通市社會福利院連續收到兩張共計4000多元的匯款單,匯款人落款是「魏群」(為群);南通市房產局收到兩封給職工「吳銘」(無名)的感謝信,對他寄錢給本地和湖南患病少年表示感謝;一位化名「任友琴」(人有情)的市民,先後兩次給南通市孤寡老人和港閘區關工委捐出善款……前有雷鋒,後有「莫文隋」,他們都成為做好事不留名的代名詞。散盡千金,淡泊名利,這樣坦坦蕩蕩的胸襟難道不比單純炫富來得高級嗎?
網絡熱詞一波接一波,讓人應接不暇。在享受「凡學」玩梗樂趣之餘,不被其夾雜的焦慮情緒裹挾,踏實輕鬆地過好每一天,也許這才是理智的衝浪方式。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武瑋佳 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