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特色旅遊景點有哪些(廣東十大文化旅遊景點)
2023-06-17 22:15:13 3
廣東十大文化旅遊景點
1、中山市孫中山故裡旅遊區
( 5A景區 )
孫中山故裡旅遊區坐落在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佔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平方米。旅遊區涵括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翠亨村、中山城、辛亥革命紀念公園和犁頭尖山五個核心景區,全方位呈現了孫中山從出生成長到進行革命活動的相關歷史遺蹟。2016年11月4日,孫中山故裡旅遊區被原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A景區。【 詳細>>】
2、西樵山風景名勝區
( 5A景區 風景名勝 國家地質 )
西樵山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享有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珠江文明的燈塔」等榮譽。西樵山自然風光清幽秀麗,旅遊文化底蘊厚重,民俗風情古樸自然。西樵山自然風光美侖美奐,山上七十二峰峰峰皆奇,四十二洞洞洞皆幽,更有湖、瀑、泉、澗、巖、壁、潭、臺點綴其間,成為這座熄滅了億萬年的死火山的曠世佳作。【 詳細>>】
3、汕尾市城區鳳山祖廟旅遊區
鳳山位於汕尾東南面,品清湖畔,為粵東旅遊黃金海岸的主要景點。山雖不高,但以形似一鳳凰展翅而得名,登山遠眺南海,水天一色,舟楫如梭,近觀汕尾古鎮新姿,高樓林立,綠樹婆娑,令人心曠神怡!汕尾人祖籍多為福建,明末清初在風山麓下建「鳳山祖廟」,漁家商旅歷來信仰媽祖,因而香火不絕,是廣東著名的媽祖廟。隨著汕尾汕尾港海道航線的對外拓展,鳳山祖廟也就成了 汕尾人民、旅居臺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尋根問祖的聖地。【 詳細>>】
4、南華寺
南華寺坐落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東南7公裡的曹溪之畔,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寺名乃沿襲至今。因禪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稱六祖道場。1983年,南華寺最早一批被國務院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1年06月25日,南華寺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詳細>>】
5、雲浮市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
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是集旅遊、觀光、會議、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 度假區內的國恩寺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嶺南第一聖域,始建於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706年),唐中宗龍三年賜名「恩國寺」,是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出生和圓寂之所及《六祖法寶壇經》輯錄之地,是禪宗三大祖庭之一。寺內有:六祖手植千年荔枝樹,武則天「敕賜恩國寺」牌匾,六祖父母墳,卓錫泉,浴身池等文物古蹟。【 詳細>>】
6、開平碉樓與村落
( 世界遺產 )
開平碉樓與村落以廣東省開平市用於防衛的多層塔樓式鄉村民居——碉樓而著稱,歷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20世紀20、30年代,碉樓鼎盛的時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表現了19世紀末及20世紀初開平僑民在南亞國家、澳大利亞以及北美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海外開平人與其故裡的密切聯繫。2007年6月,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開平碉樓與村落」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7、廣州市陳家祠旅遊區
( 4A景區 )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較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陳家祠的建築雕塑飾件多達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磚雕41件、銅鐵鑄和壁畫13件。陳家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8、珠海市圓明新園
( 4A景區 )
圓明新園位於廣東省珠海市九洲大道石林山下,是國家AAAA級景區,佔地面積為1.39平方公裡,以北京圓明園為原稿,按1:1比例精選圓明園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以濃厚的清文化,精雅別致的亭、臺、樓、閣集中再現了當年北京圓明園皇家園林的宏偉氣勢,和氣勢磅礴的大型舞蹈表演一同吸引了無數國內外遊客。圓明新園融古典皇家建築群、江南古典園林建築群和西洋建築群為一體,為遊客再顯了清朝盛世風華。【 詳細>>】
9、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東路2號,廣州新城市中軸線——珠江新城中心區南部,1957年開始籌建,1959年正式對外開放。新館於2004年12月奠基開工,2010年建成,總佔地面積6.7萬平方米,是廣東省唯一的省級綜合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覽以廣東歷史文化、藝術、自然為三大主要陳列方向,分為歷史館、自然館、藝術館和臨展館四大部分,截至2009年12月,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已達16.6萬餘件,此外,該館還收藏有圖書資料10餘萬冊。【 詳細>>】
10、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趙眜是趙佗的孫子,號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發掘時,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趙眜」玉印,證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西漢南越王墓已開闢為博物館。【 詳細>>】
11、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
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該區是嶺南文化,西關文化傳承聚集地。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嶺南風格、水鄉特色的中國園林式博物館,建築物大量採用中式木結構,飛簷鬥拱,顯得典雅古樸。還有大量的木雕、石雕、磚雕等精美藝術品,美倫美奐。粵劇是有著幾百年歷史,具有嶺南粵語區域文化特點的地方劇種,深受廣州人的喜愛。【 詳細>>】
12、佛山市清暉園
清暉園是一處始建於明代的古代園林建築,位居廣東四大名園之首,故址原為明末狀元黃士俊所建的黃氏花園,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順德杏壇鎮人黃士俊高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大學士。為了光宗耀祖,於明天啟元年,在城南門外的鳳山腳下修建了黃家祠和天章閣、靈阿之閣。現存建築主要建於清嘉慶年間。 園內處處體現主人移山水之中,盡賞曲徑荷風之構想,得靈感於南朝名詩人謝靈運的名句:「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因而取名「清暉」。林經龍氏數代龍應時、龍廷槐、龍元任、龍景燦、龍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漸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嶺南園林。【 詳細>>】
13、佛山祖廟
佛山祖廟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漸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祖廟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築群。禪城祖廟與肇慶悅城龍母廟、廣州陳家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祖廟博物館館藏文物以道教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為主。館內基本陳列充分展示道教文化、武術文化、佛山民間藝術等民俗文化,每年舉辦春節祈福、「三月三」北帝誕、鄉飲酒禮、春秋諭祭等影響深遠的民俗文化活動。【 詳細>>】
14、廣東美術館
廣東美術館是按現代多功能目標規劃建設的造型藝術博物館,是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向公眾開放的文化事業機構,於1997年11月28日落成開館。2011年6月29日起免費對外開放,同年被評為首批國家重點美術館。總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共設有12個展廳,展區面積8000平方米,戶外雕塑展示區面積5000平方米。其總體設計和布局體現出與美術館功能性質的統一性。美術館具有包括收藏、研究、陳列展覽、教育、交流、服務六大功能。廣東美術館具有包括收藏、研究、陳列展覽、教育、交流、服務六大功能。【 詳細>>】
15、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在廣州市東山區文德路中段。1921年創立,原為清末廣雅書局藏書樓。後更名廣東人民圖書館。1933年興建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1955年省、市圖書館合併改名廣東省中山圖書館。1986年新館在文明路落成。藏有古今各種書籍280萬冊。該館館舍總面積 4萬多平方米,設有中文社會科學圖書閱覽室、中文自然科學圖書閱覽室、中文期刊閱覽室、 中文報紙閱覽室、 臺灣省及港澳地區圖書閱覽室、檢索工具書閱覽室、參考工具書閱覽室、信息資料閱覽室、自帶書刊閱覽室、專題研究室等15種類型30多個閱覽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