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苦樂之境議論文
2023-07-02 15:03:05 1
讀書有苦有樂,苦中帶甜,甜中摻樂,樂苦摻半,其中情趣無窮。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議論文,快來看看吧,歡迎欣賞與借鑑。
讀書的苦樂之境議論文【篇一】
不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苦澀,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香濃。同是一杯咖啡,為什麼會有兩種體會呢?吾曰:心境不同。
讀書亦是如此。不愛讀書的人,如同不會品咖啡的人,讀書時,只知其苦,不知其樂。愛讀書的人,如同會品咖啡的人,讀書時,能夠品出書的韻味,能夠進入樂之境界。那麼,如何才能達到讀書的樂之境界呢?
首先,要忘記苦境。當今的學生,大都說讀書苦。固然,考試與升學的壓力,扼殺了學生們讀書的興趣,不過,一些學生們不會從讀書中找到樂趣和價值,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古人讀書,大多搖頭晃腦,樂此不疲;今人讀書,大多愁眉苦臉,見書生厭。古今之人讀書時的心境為何會有如此的差異?不可否認的原因之一,就是當今快節奏的生活讓人無法靜下心來好好讀書,久而久之,看到書就心煩氣躁。我認為,這不是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們這批新新人類的心境出了問題。
心不靜,則難成事。不是讀書苦,而是我們無法抑制那顆動蕩不安的心。當今豐富多彩的生活,早已俘虜了不少同學的心。讀書與娛樂相比,讀書當然是苦的。此外,讀書之悲苦,是因為我們太強調功利性。林語堂先生曾說過:「讀書的本旨湮沒於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讀書本是無功利的,帶著功利之心讀書,讀書還會有趣嗎?還是林語堂先生說得好:「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看來,快樂讀書的前提,就是安頓好那顆動蕩不安的心。
關於讀書,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閱讀,唯有如此,讀書之樂境才會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樣,令人豁然開朗。我以為,讀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自己的眼睛讀書,這是低級的閱讀;另一種是用生命來讀書,這才是真正的讀書。只有用生命來讀書的人,才是真正會讀書的人。此時,讀書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享受美好的人生。
只有暢遊書海,我們的思想才會視通萬裡,思接千載,心遊萬仞,精騖八極。在書中,我們可以與自然對話,可以與社會對話,可以與大師對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們無所不去。在書中,我們可以認識孔子和莊子,可以認識屈原和文天祥。在書中,我們可以了解荷馬與巴爾扎克,可以了解雨果與華茲華斯,可以了解盧梭與康德。最重要的是,通過讀書,我們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我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經過多年努力,我們甚至可以成為大師——沒有一個大師不是書滋潤出來的。
當然,對於我們來說,讀書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為我們太怕考試的分數低,太怕輸,太怕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獨。
如果書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風,那麼,讀書之樂便是那探險的遠航之船了。
讀書的苦樂之境議論文【篇二】
讀書有苦有樂,苦中帶甜,甜中摻樂,樂苦摻半,其中情趣無窮。而我認為,讀書的苦與樂完全取決於自身對讀書本質的理解與個人的讀書經驗。對書我是別致的鐘愛,總是很自然的走進別人的情感世界,身臨其境的欣賞異域的美景,我的面部表情完全由她來主宰,那種愉悅的感受甚至讓我不想離開以至於被她永遠淹沒。
我喜歡閱讀,所以對她親切有加,常常留戀於那擰我心弦的文字,優美的語段,深情的感慨以及令我觸目驚心的一幕幕情節中。正如前人所言:「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的確是這樣的,書中的精闢言語,又何嘗不像是一位德才雙兼的導師所言,與這樣的人交流,你會不快樂?你會不興致激揚嗎?
但讀書有時也會令我痛苦與煩悶,曾記得在讀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時,那時候我上小學4年級,對書中的語言很是不理解,不明白文章內容,磕磕絆絆的,幾天下來,厚厚的一本書也沒被我翻看幾頁,覺得難啊!一段得反覆看幾遍才難往下繼續,那時我真想放棄,與其這麼痛苦的讀,還不如不讀!
其實我確實是先放下她了,但當我初中再看她時,覺得並沒有剛接觸時那麼辛苦,想來主要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因為那會兒我首先害怕她太厚,自己啃不動,內心先否決了自己,找下了不能完成的藉口,所以收穫了讀書痛苦的果子,在毅力面前人是如此脆弱,也許那時會很辛苦,但你收穫的更多是別人想要卻沒堅持下來的東西,不僅包括知識上的收穫,還包括來自精神領域的升華。說到底,讀書的苦樂還是取決於自身的態度,與書為友,能夠讓自己成為一名高尚的人,何樂不為呢?
讀書的苦樂之境議論文【篇三】
多讀課外書本,可以增加自身涵養性和素質,以及思想境界,思維和邏輯能力。鑑於此,雙雨培訓為大家準備了這篇中學生讀書筆記範文:讀書的苦樂之境,歡迎閱讀!
在人生的旅途中,或有歡樂,或有悲傷,但這一切的情感一旦通過閱讀的洗禮,一切情感都已全無,只剩讀書之樂。
或許有人會說:「書是一杯不加糖的咖啡,品起來可真苦啊!」可是不然,你殊不知,口感越苦,越會使人振奮,口感越苦,越能使人體味深刻,正如錢鍾書的那句:「真正的讀書的快樂是不放糖的咖啡,在苦中能品出甜味來,苦才真正是讀書的快樂的引誘。」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我們從小就知道,在書中,我們可以重返《三國》的激烈戰場,感受《水滸》英雄的英姿颯爽,身臨《西遊記》的神人怪鬼之界,垂憐《紅樓夢》中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在書中,從孔子的《論語》到毛澤東的《毛澤東詩集選》,從魯迅的的《彷徨》《吶喊》到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從冰心的《小桔燈》《繁星.春水》到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在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四季輪迴,從「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從「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讀書令我們感受到了從古至今,由國內到國外,從老一輩到新一代的改變與不同,博覽群書,生活是如此充實。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讀書,才能為未來的藍圖染上光輝的色彩。是故有古人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鄰光,更有程門立雪,囊螢映雪,燃糠自照,最終終成一代名人。因此,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更可以造就一個人,何樂而不為呢?
在現在,多數同學只重視讀課本,而不重視課外閱讀,只重視考試成績而不重視身心感悟,只重視表面意思而不重視深層涵意,這並不是真正的閱讀,這樣讀書只會覺得乏味,枯槁,必會感到苦了,而只有用心,用愛去讀書,讀書之樂必會令你樂得合不攏嘴。
讀書會有苦,但苦即為一種樂,讀書會感到快樂,而必須是在經歷苦的條件之後,是亦苦即是樂,樂必經苦,這便是讀書的苦樂之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