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抑鬱症動物模型的構建方法
2023-06-23 09:54:41 2
專利名稱:一種抑鬱症動物模型的構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抑鬱症動物模型的構建方法,屬於醫療評價、檢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抑鬱症又稱心境惡劣障礙,是一種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神經症性障礙。抑鬱症的患病率及復發率在人群的各年齡層均較高,被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給人類造成嚴重負擔,帶給患者及其家屬身心雙重折磨與痛苦,對社會造成的損失更是其他疾病所無法比擬的。《精神病學》書中指出抑鬱狀態主要臨床表現為典型的「三低」,即持久的情緒低落(愉快感缺失、心煩壓抑、孤獨無助,嚴重者極度絕望);興趣和活動性減退(喪失對以往生活的熱忱和樂趣,對任何事物都興趣索然,疏遠親友,迴避社交;懶言少動、行動緩慢、思維遲緩、學習工作能力下降,嚴重者可能不吃不動,生活不能自理);自我評價降低(信心缺失、無價值感和無助感,嚴重時可出現自罪觀念);還有些病人會出現消極及自殺行為,或伴隨出現緊張焦慮心理。抑鬱症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疾病,目前對其發病機制還缺乏深入確切的認識,抑鬱症的機制研究和抗抑鬱症新藥的開發都離不開有效地動物模型,加強抗抑鬱藥及其藥效作用機制的研究,對人類健康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抑鬱症動物模型最常用的是應激模型,通過給予動物各種刺激,使動物產生應激反應,表現出抑鬱的狀態。此外,也有通過改變動物腦內的單胺神經遞質導致抑鬱的神經生化模型。疾病病因機制的基礎研究需要依靠動物模型,動物模型的建立應從疾病的發病原因、症狀表現、病理生理和臨床已有療效藥物對其作用效果等多方面綜合考慮。也就是說, 模型建造過程中引起動物行為改變的原因,動物表現出的各種軀體及精神症狀,造成動物行為改變的病理生理基礎以及臨床已有療效的抗抑鬱藥對動物模型的有效性均應與臨床相似。在進行抗抑鬱藥理學研究時,現存類別有限的抑鬱動物模型,無法滿足所有抗抑鬱中藥的篩選,部分研究中使用的抑鬱動物模型往往不一定正確,導致不能準確地反應藥物的真正作用機制。在臨床治療中發現,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有過食高脂高能量食物,並且長期處於運動量少的狀態,使攝入過剩的能量無所出,只能堆積於體內,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致血液供應不足,心、肝、肺等臟腑無所養,則使淤積於臟腑中的鬱氣無法疏洩,久淤成病,表現為精力減退、情緒低落、興趣缺失、思維能力下降等。因此模擬中醫臨床抑鬱症病因、病症,建立基於高脂飲食、制動因素相關動物模型,不但可用於探究這兩因素對抑鬱症的科學內涵,還能對新藥的篩選提供能反應疾病本質的動物模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構建一種新的抑鬱症動物模型。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的抑鬱症動物模型的構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高脂飼料餵養大鼠或小鼠,並進行束縛4h以上/天(時間越長越好,一般4 他即可),如此連續餵養21天以上(時間越長越好,一般30天即可造模成功),直至獲得抑鬱症動物模型。所述高脂飼料是指是指能誘導大小鼠患高脂血症的飼料,可採用市購商品或自行配製,可由基礎飼料 (按實驗動物配合飼料國家標準(GB14924-2001)配製)添加膽固醇、蛋黃、豬油和的膽鹽 (Bile salt,是由肝細胞分泌的膽汁酸與甘氨酸或牛磺酸結合而形成的鈉鹽或鉀鹽)配製而成。所述束縛是將大鼠或小鼠置於一個能限制其四肢活動但不影響正常呼吸的圓形塑料筒(如圖1)中。造模過程中給予正常飲水,不限制進食量。本發明中所述高脂飼料製備方法將基礎飼料與質量為基礎飼料質量1 5%的膽固醇、10 20%的蛋黃、5 20%的豬油及0. 2 1. 0%的膽鹽攪拌均勻後,壓製成條狀, 低溫烘乾即得。所述的大鼠或小鼠為常規用於動物實驗的大鼠或小鼠,如清潔級SD大鼠或 Wistar大鼠和清潔級ICR小鼠或昆明種小鼠。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簡單方便的抗抑鬱動物模型構建方法,為抗抑鬱中藥的篩選提供了研究基礎。
圖1為本發明束縛裝置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僅限於此實施例1 一.材料與儀器1.材料雄性清潔級SD大鼠32隻(體重200士20g),由浙江中醫藥大學提供。動物飼養條件溫度23士2°C。自由飲水進食,適應性飼養一周後進行實驗。高脂飼料在基礎飼料(鼠飼料,浙江省實驗動物飼料生產基地,執行標準 GB14924-2001)中加2. 5% (w/w,下同)膽固醇(上海朗瑞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15%蛋黃、10%豬油和0.5%三號膽鹽(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配製而成。2.實驗儀器大鼠束縛筒;Smart動物行為分析系統(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YLS-EB多功能大鼠自主活動記錄儀(山東省醫學科學院設備站);YLS-18A懸尾測試儀(濟南益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遊泳桶;秒表二.方法1.動物分組及模型建立(1)空白組正常餵養。(2)束縛+高脂飲食組給予高脂飼料,定時將大鼠置於一個能限制其四肢活動但不影響正常呼吸的圓形塑料筒中,每天束縛他。(3)束縛+正常飲食給予基礎飼料,每天定時束縛Mi。
(4)高脂飲食組給予高脂飼料。以上各組四隻一籠,實驗過程中給予正常飲水,不限制進食量。造模30天後進行行為學測試。2.體重測定及行為觀察在造模第1、7、14、21、30天束縛前稱量各大鼠體重,並觀察其行為的變化,如精神狀態,對抓取的反應,每次觀察約20min。3.糖水消耗實驗利用大鼠對蔗糖水的喜好來模擬人類的興趣感,若糖水消耗量減少則可模擬抑鬱患者興趣下降的症狀。先訓練大鼠飲用蔗糖水,即在開始的適應階段4 給予雙瓶水, 一瓶1 %蔗糖水一瓶自來水,供大鼠自由飲用。在造模第30天束縛後,將稱重過的盛有純水和蔗糖水的飲水瓶,分別插入鼠籠蓋左右兩端(蔗糖水在左,純水在右)4h後取下,稱量飲水瓶重量,計算大鼠的糖水消耗量。糖水消耗量=蔗糖水飲用量/對應大鼠的體重X 100%4.敞箱實驗採用大鼠自發活動視頻系統,通過軌跡跟蹤和記錄站立次數來評價大鼠的自發行為,每隻進行5min實驗。5.自主活動實驗前在記錄儀上設定實驗時間,將大鼠放入自主活動桶後,按下開始按鈕,時間一到,儀器自動停止記數,記錄5min內大鼠的活動數作為自主活動指標。6.懸尾實驗將大鼠尾端2cm的部位用膠布固定在一根水平棒上,使大鼠頭向下呈倒懸掛,倒掛於黑色懸尾箱中,其頭部離水平面5 6cm,隔開相鄰大鼠的視線,實驗時按下計時按鈕, 記錄每隻大鼠6min內累計活動時間,時間一到,儀器自動停止計時。以總時間減去活動時間為不動時間作為懸尾試驗指標。7.強迫遊泳實驗將大鼠放入高60cm,直徑40cm的塑料圓桶中,內裝23 25°C溫水,水深30cm,使大鼠不能觸及圓桶底部。觀察6min內每^末,大鼠的攀爬行為及靜止不動行為,每種行為分別出現的頻率。攀爬行為,指大鼠在泳池中沿著泳池內壁使用爪向上攀爬的行為;靜止不動行為,指大鼠除了為避免沒入水中而向上的主動運動外,無其他行為。8.採用HPLC-FLD法測定腦內單胺遞質大鼠麻醉腹主動脈放血後,心尖推注20mL生理鹽水,迅速取腦,稱重,投入液氮中存放。實驗時,取出迅速將腦剪碎拌勻,精密稱取約0.4g腦組織,加入高氯酸溶液在玻璃勻漿器中勻漿,每IOOmg組織中加入高氯酸溶液700 μ L,用於沉澱蛋白並且提取單胺遞質,離心G°C,13300r/min,20min),精密吸取0. 4mL上清液於一新離心管中,並加入2倍體積磷酸二氫鈉溶液,上下顛倒混勻,離心G°C,13300r/min,20min)取上清液,得腦組織提取液。色譜條件=KromasilC18 柱 Q50mmX4· 6mm, 5 μ m),流動相 pH 4. 84 緩衝液(含 lmmol/L庚烷磺酸鈉;30mmol/L磷酸二氫鈉)-甲醇(80 20),流速1. OmL/min ;柱溫: 350C ;進樣量50μ L。螢光檢測器激發波長為290nm,發射波長為330nm。9.數據分析
各組數據均以均數士標準偏差表示,採用統計軟體SPSS17. 0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採用τ檢驗。P < 0. 05為有統計學差異,P <0.01為顯著統計學差異。三.結果1.大鼠體重變化各組大鼠體重變化見表1,經過30天束縛制動高脂飲食造模後,各組大鼠體重都有所增加。與空白組比較,束縛+高脂飲食組和束縛+正常飲食組體重增長均沒有空白組快,且在造模14、21、30天與空白組相比都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 <0.01)。高脂飲食組比空白組體重增長更快,在造模第7和14天增長最顯著,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 < 0. 01)。表1 束縛制動高脂飲食對大鼠體重的影響(χ士s,η = 6)單位g
權利要求
1.一種抑鬱症動物模型的構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高脂飼料餵養大鼠或小鼠,並進行束縛4h以上/天,造模21天以上,獲得抑鬱症動物模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大鼠為清潔級SD大鼠或Wistar大鼠。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小鼠為清潔級ICR小鼠或昆明種小鼠。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高脂飼料由基礎飼料添加質量為基礎飼料質量1 5%的膽固醇、10 20%的蛋黃、5 20%的豬油和0. 2 1. 0%的膽鹽配製而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抑鬱症動物模型的構建方法,創建了大小鼠束縛制動高脂飲食抑鬱模型。通過模擬臨床抑鬱症病因病狀的抑鬱模型,給予老鼠高脂飲食,並每天採用束縛筒束縛4h以上,來模擬臨床抑鬱患者多食高脂高能量的食物以及缺少運動的狀態,造模21天以上,通過測定糖水消耗及進行敞箱、自主活動、懸尾試驗、強迫遊泳等行為學試驗,以及測定腦內單胺遞質含量,證明了該方法成功地建立了抑鬱症模型,為抗抑鬱中藥的篩選提供了研究基礎。
文檔編號A01K67/02GK102405878SQ201110220860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日
發明者何瓊, 單偉光, 唐嵐, 張程程, 李成平, 李西秦, 梁忠麗, 王鑫, 陳豔 申請人:浙江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