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快餐盒的製作方法
2023-06-23 06:10:16 1
一種快餐盒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快餐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包括具有上開口的第一容納腔和一側與第一容納腔相連的盒蓋,所述盒蓋和第一容納腔可構成密封的腔室;還包括第二容納腔,所述盒蓋用作第二容納腔的下底;所述第一容納腔的左側面向上延伸出一個上部設有筷子插入口的左側板,所述盒體的右側面設有與左側板對稱的右側板。本實用新型具有不容易遺漏筷子且便於攜帶的有益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快餐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快餐盒。
【背景技術】
[0002]在人們去食堂窗口打飯時,經常需要使用快餐盒將飯菜帶到其他地方食用,現在使用的快餐盒一般只包括盒體和盒蓋,這種快餐盒盛裝熱飯、熱菜等比較燙手,需要用手捧或另外套裝塑膠袋的方式攜帶,非常不方便;另一方面,由於快餐盒與筷子需要分開拿取,容易出現忘記拿筷子的狀況。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種方便攜帶的可攜式的快餐盒。
[0004]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快餐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包括具有上開口的第一容納腔和一側與第一容納腔相連的盒蓋,所述盒蓋和第一容納腔可構成密封的腔室;還包括第二容納腔,所述盒蓋用作第二容納腔的下底;所述第一容納腔的左側面向上延伸出一個上部設有筷子插入口的左側板,所述盒體的右側面設有與左側板對稱的右側板;所述盒體的長度小於筷子的長度。
[0006]作為優選,所述筷子插入口的中心位於所述左、右側板的豎向中線上。由於筷子插入口的中心分別位於左側板和右側板的豎向中線上,插入筷子後快餐盒的受力分布均勻,從提手部位提起快餐盒不易使菜湯灑出;由於快餐盒是一次性用品,用筷子插入筷子插入口充當快餐盒的提手而不是快餐盒本體另外設置提手部位有利於節省材料。
[0007]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容納腔是前後開口,四面閉合的中空的立方體。第二容納腔前後開口,方便放入和拿出飯盒。
[0008]在打飯時一般要用到兩個快餐盒分別用來裝菜和飯,使用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快餐盒的第一容納腔用於裝菜,用普通結構的快餐盒用於裝飯,將飯盒放在第二腔室,便於攜帶;左側板和右側板上設有筷子插入口,筷子作為快餐盒整體的一部分,能有效防止出現打包人員忘記拿筷子的情況。
[0009]因此,本實用新型達到了不容易遺漏筷子且便於攜帶的有益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0012]圖3為可放置於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容納腔內的飯盒結構示意圖。
[0013]其中:
[0014]1、盒體,2、第一容納腔,3、盒蓋,4、第二容納腔,5、左側板,6、筷子插入口,7、右側板,8、篌子,9、飯盒。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6]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快餐盒,採用強度較大的硬質紙板製成,包括盒體1,所述盒體I包括具有上開口的第一容納腔2和一側與第一容納腔2相連的盒蓋3,所述盒蓋3和第一容納腔2可構成密封的腔室;還包括第二容納腔4,所述盒蓋3用作第二容納腔4的下底;所述第一容納腔2的左側面向上延伸出一個上部設有筷子插入口 6的左側板5,所述盒體2的右側面設有與左側板5對稱的右側板7。
[0017]所述筷子插入口 6的中心位於所述左側板5和右側板7的豎向中線上;筷子8插入所述筷子插入口 6後,左側板5、右側板7和筷子8形成快餐盒的提手部位。由於筷子插入口 6的中心分別位於左側板5和右側板7的豎向中線上,插入筷子8後快餐盒的受力分布均勻,從提手部位提起快餐盒不易使菜湯灑出。
[0018]所述第二容納腔4與第一容納腔2的長度和寬度相同,第二容納腔4是前後開口,四面閉合的中空的立方體。
[0019]如圖3所示是一個具有上開口一次性飯盒9,飯盒9與第二容納腔4的大小相匹配,可放置於第二容納腔4內且不易滑落。
[0020]具體使用時,先在第一容納腔2裡盛菜,扣上盒蓋3,再將裝有飯的飯盒9放入第二容納腔4中,最後將筷子從快餐盒左側板5和右側板7上的筷子插入口 6插入。
【權利要求】
1.一種快餐盒,包括盒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盒體包括具有上開口的第一容納腔和一側與第一容納腔相連的盒蓋,所述盒蓋和第一容納腔可構成密封的腔室;還包括第二容納腔,所述盒蓋用作第二容納腔的下底;所述第一容納腔的左側面向上延伸出一個上部設有筷子插入口的左側板,所述盒體的右側面設有與左側板對稱的右側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餐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筷子插入口的中心位於所述左、右側板的豎向中線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餐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容納腔是前後開口,四面閉合的中空的立方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餐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盒體的長度小於筷子的長度。
【文檔編號】A45C11/20GK204146525SQ201420494765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31日
【發明者】許曉峰, 黃杰, 駱琴, 許慧, 周朝韋, 張建春, 高穎 申請人:浙江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