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前門內板衝壓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23:17:21 3

本發明涉及汽車製造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汽車前門內板衝壓模具。
背景技術:
汽車製造過程中,零部件的生產大多使用到模具,汽車前門內板衝壓模具目前有三套模具,包括一套四工位模和兩套六工位模,生產時,三套模具需要使用到三個壓力機以及三個操作工人,生產效率較低,生產勞動成本較高,零部件在多個模具間進行重新定位也造成了零部件加工尺寸的不穩定性,增加了零件的報廢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勞動成本,保證零件加工尺寸的穩定性、降低零件報廢率的汽車前門內板衝壓模具。
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包括兩套模具,每套模具均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第一套模具包括衝孔工位、切缺口工位和成型工位,衝孔工位和切缺口工位均對稱設在成型工位的兩側;第二套模具包括兩個衝孔切邊工位,兩個衝孔切邊工位對稱設於模具中心軸線兩側。
所述的衝孔工位包括衝孔凸模Ⅰ、衝孔凹模Ⅰ、固定塊和限位塊,所述的衝孔凸模Ⅰ設於上模板,固定塊設於下模板,限位塊為兩塊,分別設於固定塊兩端,衝孔凹模Ⅰ滑動在兩塊限位塊之間的固定塊上;所述的衝孔凸模Ⅰ在合模時插入衝孔凹模Ⅰ和限位塊之間間隙以驅動衝孔凹模Ⅰ滑動。
所述的切缺口工位包括壓緊凸模、壓緊凹模、壓緊凹模固定座、託料支撐座、切缺口凸模,切缺口凹模和切缺口凹模固定座,所述的壓緊凸模和切缺口凸模設於上模板,壓緊凹模固定座、託料支撐座,切缺口凹模和切缺口凹模固定座設於下模板,壓緊凹模橫向滑動在壓緊凹模固定座上,切缺口凹模上下滑動在切缺口凹模固定座上,託料支撐座設於切缺口凹模固定座的端部,壓緊凸模和切缺口凸模向下運動,帶動壓緊凹模向託料支撐座方向運動,帶動切缺口凹模向下運動。
所述的成型工位包括相匹配的成型凸模和成型凹模,所述的成型凸模和成型凹模分別設於上模板和下模板。
所述的衝孔切邊工位包括衝孔凸模Ⅱ、衝孔凹模Ⅱ、切邊凸模和切邊凹模,衝孔凸模Ⅱ和切邊凸模設於上模板,衝孔凹模Ⅱ和切邊凹模設於下模板。
採用以上結構後,本發明汽車前門內板衝壓模具在第一套模具中將傳統模具的一個衝孔工位整合多了一個切缺口工位,在第二套模具中將傳統模具中的切邊、切缺口和衝孔工位整合到一個工位,使衝孔和切邊整合到一個衝壓動作中完成,切缺口整合到第一套模具中,使用本發明衝壓汽車前門內板,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生產勞動成本,保證零件加工尺寸的穩定性、降低零件報廢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套模具的下模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套模具切缺口工位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套模具切缺口工位的另一結構示意圖(省略託料支撐座和切缺口凹模固定座)。
圖5為本發明第一套模具衝孔工位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一套模具成型工位的成型凹模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一套模具成型工位的成型凸模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一套模具合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二套模具的下模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立體圖。
圖11為本發明第二套模具合模的結構示意圖(省略上模板、下模板)。
圖12為本發明第二套模具的切邊凹模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第二套模具的切邊凸模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下模板,2、切缺口工位,2.1、壓緊凸模,2.2、壓緊凹模固定座,2.3、壓緊凹模,2.4、託料支撐座,2.5、切缺口凸模,2.6、切缺口凹模,2.7、切缺口凹模固定座,3、成型工位,3.1、成型凹模,3.2、成型凸模。4、衝孔工位,4.1、限位塊,4.2、衝孔凹模Ⅰ,4.3、衝孔凸模Ⅰ,4.4、固定塊,5、衝孔切邊工位,5.1、衝孔凸模Ⅱ,5.2、衝孔凹模Ⅱ,5.3、切邊凹模,5.4、切邊凸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13所示,本發明汽車前門內板模具,包括兩套模具,每套模具均包括上模板和下模1,第一套模具包括衝孔工位4、切缺口工位2和成型工位3,衝孔工位4和切缺口工位2均對稱設在成型工位3的兩側,即衝孔工位4和切缺口工位2都設連個,兩個衝孔工位4對稱設在成型工位3的兩側,兩個切缺口工位2對稱設在成型工位3的兩側,第二套模具包括兩個衝孔切邊工位,兩個衝孔切邊工位對稱設於模具中心軸線兩側。
本發明在具體實施時,衝孔工位4包括衝孔凸模Ⅰ4.3、衝孔凹模Ⅰ4.2、固定塊4.4和限位塊4.1,衝孔凸模Ⅰ4.3連接於上模板,固定塊4.4連接於下模板1,限位塊4.1設為兩塊,分別設於固定塊4.4兩端,衝孔凹模Ⅰ4.2通過設在固定塊4.4上的滑軌滑動在兩塊限位塊4.1之間;衝孔凹模Ⅰ4.2靠近限位塊4.1的一端設有衝孔的衝頭,衝孔凹模Ⅰ4.2靠近限位塊4.1的另一端和限位塊4.1有間隙,衝孔凸模Ⅰ4.3在合模時插入此間隙以驅動衝孔凹模Ⅰ4.2滑動並通過一端的衝頭工件進行衝孔作業。
切缺口工位2包括壓緊凸模2.1、壓緊凹模2.3、壓緊凹模固定座2.2、託料支撐座2.4、切缺口凸模2.5,切缺口凹模2.6和切缺口凹模固定座2.7,壓緊凸模2.1和切缺口凸模2.5設於上模板,壓緊凹模固定座2.7、託料支撐座2.4,切缺口凹模2.6和切缺口凹模固定座2.7設於下模板1,壓緊凹模2.3橫向滑動在壓緊凹模固定座2.7上,切缺口凹模2.6上下滑動在切缺口凹模固定座2.7上,託料支撐座2.4設於切缺口凹模固定座2.7的端部,壓緊凸模2.1和切缺口凸模2.5向下運動,帶動壓緊凹模2.3向託料支撐座2.4方向運動,帶動切缺口凹模2.6向下運動。
卻缺口工位衝缺過程:壓緊凸模2.1和切缺口凸模2.5向下運動,帶動壓緊凹模2.3向託料支撐座2.4方向運動,對內板零件進行加緊,加緊過程先於衝切過程,同時帶動切缺口凹模2.6在切缺口凹模固定座2.7內向下運動,切缺口凹模2.6上設置刀刃,通過刃口對內板進行切缺口,實現切缺口作業,當上模板復位後,壓緊凹模2.3和切缺口凹模2.6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進行復位。
成型工位3包括相匹配的成型凸模3.2和成型凹模3.1,成型凸模3.2和成型凹模3.1分別設於上模板和下模板1。衝孔切邊工位5包括衝孔凸模Ⅱ5.1、衝孔凹模Ⅱ5.2、切邊凸模5.2和切邊凹模5.3,衝孔凸模Ⅱ5.1和切邊凸模5.2連接於上模板,衝孔凹模Ⅱ5.2和切邊凹模5.3設於下模板1,且衝孔凹模Ⅱ5.2和切邊凹模5.3緊貼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