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修復版老電影茶館(走一遍茶館的三重人生)
2023-06-14 00:08:38
高清修復版老電影茶館?《茶館》是老舍先生的著作之一,後由謝添執導拍攝成劇情電影,於1982年在中國上映,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高清修復版老電影茶館?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高清修復版老電影茶館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著作之一,後由謝添執導拍攝成劇情電影,於1982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老舍先生所著同名話劇,主要以一個典型的茶館為背景,講述了20世紀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國普通民眾經歷的苦難和生活逐步崩潰的故事。
01||
盞中窺人,老舍筆下的微觀世界
老舍寫作向來善從細節入手,他慣於通過微觀貫穿個人的命運,以販夫走卒的毀滅來展現城市底層的暗無天日的生存情況,把社會悲劇引進現代文學的藝術世界裡,十分精妙。
影片《茶館》則以一個地點,三個時代為背景,展現了北京的社會風貌及各階層人物的不同命運。
茶館在明清年間發展興盛,人們閒來無事時,便會約三兩好友茶館敘舊。
老舍先生生於清末,是滿族正紅旗,對茶館的發展自然有一定了解。人們閒來無事聚集於此,方寸之地容三教九流,納各色人物,藏矛盾衝突。裡面的人各有自己的經歷也是故事,在閒聊間吐露。選茶館作為切入點,自然合適不過。
話劇的第一幕在戊戌變法失敗後,時間點選在這樣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後,足見世道不太平。
裕泰是茶館的名字,寓意生意興隆。當時茶館的生意確實不錯,但不同人物的糾紛已在這小小的茶館上演。
改革間隙總會有不同的勢力存在,封建頑固勢力與帝國主義走狗並存,民族資本主義在壓迫中緩慢發展,更有無良敗類危害社會。人心惶惶下不能亂說一句話,常四爺只因一句大清國要完就被認為是同黨抓去坐牢。
茶館主人王利發,就是一個小商人。他希望生意興旺發大財,如同他的名字一樣。他生活在社會的夾縫中,深諳世故,和什麼樣的人打交道就說什麼樣的話,為了生計他只能圓滑玲瓏,誰都不敢得罪。這種行為雖令人不恥,但於王利發而言,實在且持久。
02||
你方唱罷我登場,亂世更迭百姓憂
如果說一個腐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那麼這群可憐的百姓則進入另一個更腐敗的年代。從泥潭入沼澤,沒有絲毫緩解,只是變本加厲。
軍閥混戰的民國初年,茶館的生意隨著時代的變化開始不景氣了,王利發開始了所謂的改良。改良是他的負隅頑抗,先是出租公寓,後是添評書。但不久後,公寓被迫停租,評書也不叫座。茶館還未開張就迎來巡警的敲詐勒索。王利發只能笑臉相迎,打掉牙往肚子裡咽,心裡卻有了不平和憤慨。
如果說之前的王利發巧於混世,但他內心至少有一絲是善良的,那麼現在的他被無情的世道逼上絕路,只能自保,茶館裡人口買賣,特務抓人,他的心不為所動。
人到中年,有家有業,一點都錯不起了。牆上的「莫談國事」是一種害怕也是一種心酸。怕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影響生意,酸這世道混亂不知有何可談。
隨著第二幕的結束,影片步入了國民黨統治時期,也就是抗戰勝利後,惡勢力依舊活躍,茶館卻已破敗不堪。此時的王利發老態龍鍾,顯然也力不從心了。大半輩子操心茶館,總算堅持下來了,卻也離倒閉不遠了。
以前的處世經驗似乎不靈了,黑暗勢力不允許他的茶館再開了,他仍是善良的,面對孫女的老師,他退回茶錢讓其快逃,不再只會明哲保身。
然而,這個社會還是讓他絕望的,老王對茶館再不能想到任何挽救的辦法。對於王利發來說,茶館是他一輩子的歸宿和寄託,最終,王利發以死發出最有力的反抗。
03||
黑暗總會過去,絕望的盡頭就是希望
《茶館》裡曾提到兩位愛國人士,他們貫穿整個話劇,從壯年到老年,那就是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和旗人常四爺。
他們的出現保持了《茶館》的整體感和連續性,使情感達到統一。
初見時,秦仲義家境殷實,居高臨下,他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懂實業救國。常四爺敢愛敢恨,一身正氣,憂慮大清國要完了。
再見時,常四爺憤世嫉俗參加義和團,挑擔賣菜。秦仲義的工廠被收,單挑獨鬥而慘敗,變成一腔悲憤的窮光蛋。
命運的筆尖讓三人重聚於茶館,常四爺撿別人撒剩下的紙錢為自己祭奠,窮困的他喊著我愛我的國,可是誰愛我呢。他們本擁有不一樣的人生,卻最終和王利發擁有相同的悲慘命運。三個老頭自撒紙錢,自唱葬歌,故事就這樣收尾。
當然,《茶館》並沒有這樣結束,老舍先生還是給了我們希望。我們常說有陽光的地方就有影子,那麼同樣有影子的地方也會有陽光。康大力在西山解放區,而康順子、周秀花、王大栓等人也在最後投奔了遊擊隊。雖然《茶館》沒有明說,但黑暗終將過去,而光明也會到來。
三個不同的時代,卻一個比一個混亂腐敗。不同的衝突,不同的階層,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富有個性。明明是悲劇,卻言語含蓄幽默,一個個面孔們,跟著時間的輪迴,在這小小的茶館中帶著心酸的笑,告別一個又一個舊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