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翻譜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8:16:46 2
專利名稱:自動翻譜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樂隊演湊的附屬設備。
目前舞臺上各種樂隊大型演湊,翻閱樂譜皆採用手工操作,當需要翻譜時,需將一支手暫仃下來演湊,翻完樂譜後再接著演湊,其不足之處手工翻閱樂譜需要時間、不方便、有時影響演湊效果。
為解決以上演湊時手工翻閱樂譜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自動翻譜機,採用橡膠吸盤作吸附元件,利用電機的機械傳動,中間由連杆連接,需要時腳踩踏板,通過電機傳動即可自動翻譜,有效的解決了演湊中的手動翻譜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是這樣實現的本翻譜機由Ⅰ電機軀動機構、Ⅱ擺杆滑塊機構及Ⅲ吸譜機構三部分組成(如
圖1所示);Ⅰ電機軀動機構由小電機帶動齒輪變速箱,變速箱由小磨擦輪、大磨擦輪及變速齒輪組成。Ⅱ擺杆滑塊機構由擺頭、擋杆、擺杆、連杆和滑塊組成,擺杆一端與變速箱齒輪連接,在擺杆內裝有連杆、連杆一端與滑塊固定,另一端與擺頭連接,在擺頭上固定有擋杆;Ⅲ吸譜機構有閥杆、閥套、彈簧、吸託及吸盤組成,其中閥杆與擺頭固定在一起,閥杆下面裝有閥套和彈簧,彈簧下面裝有吸託和吸盤,在電機變速箱和擺杆的下面裝有曲線滑板、滑板上開有圓弧型滑槽,連杆端頭的滑塊洽好在滑槽內滑動,在樂譜下面放有託架,託架上裝有託盤、彈簧和透明膠片組成。其工作過程自動翻譜機放在樂譜的下側中間,腳踩踏板、接通電源、電機開始轉動,電機通過變速齒輪傳動,帶擺杆轉動,擺杆轉到右側,滑塊在滑槽的右始點,此時吸盤洽好放在樂譜右面篇幅上,由於吸盤向下的壓力形成吸盤負壓吸附作用,將樂譜篇幅吸起,電機繼續轉動,滑塊順著曲線滑槽向左滑動,將樂譜翻向左側,同時滑塊在曲線滑槽內移動帶動連杆向外稍加移動,使得檔杆在自己的軌道內連同擺頭作90°旋轉,由於擺頭的轉動同時帶動吸盤作90°旋轉,這樣吸盤就自動脫離樂譜回到下面位置,一頁樂譜翻閱完畢(如圖3所示)。
本實用新型之優點實現了自動翻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合在各種大型演湊中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附圖給出。
圖1為自動翻譜機結構原理圖;圖2為自動翻譜機吸盤結構圖;圖3為自動翻譜機吸盤投影圖;圖4為自動翻譜機工作位置圖。
其結構由
圖1知,Ⅰ電機驅動機構、(1)為曲線滑板、滑板(1)上裝有大磨擦輪(3)、小磨擦輪(4)、變速輪(5)及電機(6)、滑板(1)上同時裝有Ⅱ擺杆滑塊機構,與變速箱齒輪連接有擺杆(14),中間裝有連杆(15),其端部的滑塊916),在滑杆(14)另一端頭裝有擺頭(12),擺頭(12)上固定有檔杆(13);Ⅲ吸譜機構之閥杆(7)與擺頭(12)連接,閥杆(7)外面有閥套(8),其上裝有彈簧(9),下面裝有吸託(10)和吸盤(11),由圖2知,吸盤(11)和樂譜(17)的下面裝有託架,託加由託盤(18)、彈簧(19)和(20)膠片組成,保證樂譜放上後及吸盤能夠充分平整接觸,翻譜不失誤。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翻譜機,它是由Ⅰ電機軀動機構、Ⅱ擺杆滑塊機構及Ⅲ吸譜機構三部分組成,其特徵是Ⅰ電機軀動機構由電機(6)和齒輪變速箱組成;Ⅱ擺杆滑塊機構由擺頭(12)、擋杆(13)、擺杆(14)、連杆(15)和滑塊(16)組成;Ⅲ吸譜機構由閥杆(7)、閥套(8)、彈簧(9)、吸託(10)及吸盤(11)組成,其連接是變速箱齒輪(3)與擺杆(14)連接,擺杆(14)另一端與Ⅲ吸譜機構連接。
2.按權利要求1所述之自動翻譜機,其特徵是Ⅰ電機驅動機構由電機(6)、大磨擦輪(3)、小磨擦輪(4)及變速輪(5)組成,其中大磨擦輪(3)與擺杆(14)連接。
3.按權利要求1所述之自動翻譜機,其特徵是Ⅱ擺杆滑塊機構,其擺杆(14)一端與變速箱齒輪(3)連接,擺杆(14)內裝有連杆(15)、連杆(15)一端與滑塊(16)固定,另一端與擺頭(12)連接,在擺頭上固定有擋杆(13)。
4.按權利要求1所述之自動翻譜機,其特徵是Ⅲ吸譜機構,其中閥杆(7)和擺頭(12)固定在一起,閥杆(7)下面裝有閥套(8)和彈簧(9),彈簧(9)下面裝有吸託(10)和吸盤(11)。
專利摘要本裝置為一種樂隊演奏的附屬設備,其結構由電機驅動機構、擺杆滑塊機構和吸譜機構三部分組成,電機通過變速箱與擺杆連接,由於擺杆的轉動帶動滑塊在曲線滑道內滑動,由於連接支杆使吸譜機構的吸盤與譜頁按觸,電機轉動帶動滑杆左右移動來達到翻閱樂譜的目的。其優點實現了自動翻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合在各種大型演奏中使用。
文檔編號B42D9/00GK2114559SQ9221038
公開日1992年9月2日 申請日期1992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1992年3月11日
發明者林振綱 申請人:林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