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化油器及其阻風門控制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04:45:36 1
專利名稱:一種化油器及其阻風門控制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的化油器,特別是一種化油器及其全自動阻風門。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產品自動控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般啟動發 動機時都需要手動關閉化油器阻風門,啟動後需要手動打開阻風門,阻風門是人工控制的, 極其不便。參見圖1,圖1為現有技術的化油器及其阻風門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為常規化 油器,在啟動發動機時,阻風門100是全閉狀態,啟動後需要人工通過轉動撥叉200帶動阻 風門軸300旋轉打開阻風門100,當發動機停機後,下一次冷機啟動時,又需要人工關閉阻 風門100,啟動後再打開。專利號為「ZL200820078655.0」,名稱為「一種化油器」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 公開的化油器,可提高發動機啟動的可靠性,避免啟動困難和阻風門打開後產生怠速熄 火,但該化油器的阻風門需人工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操作的方便性。專利號為 「ZL200510055078.4」,名稱為「自動阻風門裝置」的中國發明專利,其所公開的自動阻風門 裝置可進行與發動機的運轉狀態相適應的精確的阻風門控制,但其結構複雜,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安全方便且其阻風門 可以實現自動控制的化油器及其阻風門。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阻風門控制機構,設置在發動機的化 油器上,其中,所述阻風門控制機構包括阻風門搖臂、滑動連杆、回位彈簧及用於控制所述 阻風門搖臂位置的金屬溫控裝置,所述滑動連杆連接所述化油器的節氣門搖臂及所述化油 器的阻風門軸,所述回位彈簧設置在所述阻風門軸上並與所述化油器的化油器本體連接, 所述阻風門搖臂轉動連接在所述阻風門軸上,所述阻風門搖臂上設置有用於推動所述阻風 門軸轉動的搖臂工作面,所述金屬溫控裝置與所述阻風門搖臂連接,所述金屬溫控裝置設 置在所述發動機的發熱部件上。上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中,所述金屬溫控裝置包括雙金屬片溫控器和溫控器 連杆,所述溫控器連杆的一端與所述雙金屬片溫控器連接,所述阻風門搖臂與所述溫控器 連杆的另一端轉動連接。上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中,所述雙金屬片溫控器設置在所述發動機的消音器 或氣缸上。上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中,所述阻風門搖臂包括順序連接的第一平面、第二 平面及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上設置有用於與所述阻風門軸連接的第一連接孔,所述第 三平面上設置有用於與所述溫控器連杆連接的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二平面為所述搖臂工作 上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中,所述第一平面與所述第三平面平行設置,所述第平面與所述第一平面及所述第二平面垂直設置,所述第一平面與所述第二平面之間設置有 第一過渡弧面,所述第二平面與所述第三平面之間設置有第二過渡弧面。上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中,還包括用於限定阻風門搖臂和回位扭簧的軸套,所 述軸套套在所述阻風門軸上,所述回位扭簧及所述阻風門搖臂套在所述軸套上,所述阻風 門搖臂位於所述回位扭簧上方。上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中,所述滑動連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滑動槽,所述 第一端設置有用於與所述節氣門搖臂連接的滑動連接孔,所述滑動槽沿所述滑動連杆的長 度方向設置,所述滑動槽靠近所述第二端。上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中,所述滑動連杆為直線結構、弧形結構或彎折結構。上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中,所述溫控器連杆與所述阻風門搖臂通過搖臂連接 件連接,所述搖臂連接件包括連杆連接部、搖臂連接部及用於連接所述連杆連接部及所述 搖臂連接部的連接面,所述連杆連接部設置有與所述溫控器連杆適配的連接槽,所述搖臂 連接部設置有與所述溫控器連杆適配的連接孔。為了更好地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體及 安裝在所述化油器本體上的節氣門、與所述節氣門連接的節氣門搖臂、阻風門、與所述阻風 門連接的阻風門軸及阻風門控制機構,其中,所述阻風門控制機構為上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於本實用新型在節氣門與阻風門之間增加一滑動連 杆,阻風門處增加一回位扭簧和搖臂,另外在發動機上增加一金屬溫控裝置,共同實現阻風 門自動開關,完全滿足發動機工作的需要,並達到環保要求。本實用新型除了具有使用方 便、結構簡單、穩定可靠等優點外,比常規化油器更加環保,本實用新型避免了常規化油器 在發動機啟動後,因用戶打開阻風門過遲造成混合氣過濃而產生濃煙,汙染環境,具有較高 的實用經濟價值。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 限定。
圖1為現有技術的化油器及其阻風門結構示意圖;圖2A為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及其阻風門控制機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B為圖2A另一方向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A為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在發動機冷機時節氣門狀態示意圖;圖3B為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在發動機冷機時阻風門狀態示意圖;圖3C為圖3B的俯視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在冷機啟動時阻風門狀態示意圖;圖4B為圖4A的俯視圖;圖5A為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在怠速工況位置的俯視圖;圖5B為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在全開工況位置的俯視圖;圖6A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阻風門搖臂與金屬溫控裝置連接示意圖;圖6B為發動機冷機時金屬溫控裝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圖;[0029]圖6C為發動機熱機時金屬溫控裝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7A為本實用新型阻風門搖臂與阻風門軸的裝配關係示意圖;圖7B為圖7A的俯視圖;圖8A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滑動連杆結構示意圖;圖8B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滑動連杆結構示意圖;圖8C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滑動連杆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阻風門搖臂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回位扭簧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搖臂連接件結構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現有技術100 阻風門200 撥叉300 阻風門軸本實用新型1 化油器本體2節氣門21節氣門轉銷3節氣門搖臂4 阻風門41 阻風門轉銷5 阻風門軸51 阻風門軸側面6阻風門控制機構61 阻風門搖臂611 第一平面612 第二平面613 第三平面614第一連接孔615第二連接孔616第一過渡弧面617第二過渡弧面62 滑動連杆621 第一端622 第二端623滑動連接孔624 滑動槽64 回位扭簧641 彈簧體[0068]642第一彈簧端643第二彈簧端65金屬溫控裝置651雙金屬片溫控器652溫控器連杆67搖臂連接件671連杆連接部672搖臂連接部673連接面674連接槽675連接孔68軸套7 發動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體的描述參見圖1、圖2A及圖2B,圖1為現有技術的化油器及其阻風門結構示意圖,圖2A為 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及其阻風門控制機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B為圖2A另一方向的立體 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體1及安裝在所述化油器本體1上的節 氣門2、與所述節氣門2連接的節氣門搖臂3、阻風門4、與所述阻風門4連接的阻風門軸5 及阻風門控制機構6,因其他均為較成熟的現有技術,在此不作贅述,下面僅對所述阻風門 控制機構6予以詳細說明。參見圖2B,本實用新型的阻風門控制機構6,設置在發動機7的化油器上,所述阻 風門控制機構6包括阻風門搖臂61、滑動連杆62、回位扭簧64及用於控制所述阻風門搖臂 61位置的金屬溫控裝置65,所述金屬溫控裝置65與所述阻風門搖臂61連接,所述金屬溫 控裝置65設置在所述發動機7的發熱部件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發動機的發熱部件是指 發動機上隨發動機熱機時有溫度變化的地方,本實施例中優選該金屬溫控裝置65設置在 發動機7的消音器或者氣缸上。本實施例中的所述金屬溫控裝置優選雙金屬片溫控器651 及溫控器連杆652,當然也可以選用其他可根據溫度變化改變位置關係的溫控裝置,只要能 實現對阻風門搖臂61的控制,從而實現對阻風門4的自動控制即可,對此不做限制。所述滑 動連杆62連接所述化油器的節氣門搖臂3及所述化油器的阻風門軸5,所述回位扭簧64設 置在所述阻風門軸5上並與所述化油器的本體1連接,所述阻風門搖臂61轉動連接在所述 阻風門軸5上,所述阻風門搖臂61上設置有用於推動所述阻風門軸5轉動的搖臂工作面, 所述溫控器連杆652的一端與所述雙金屬片溫控器651連接,所述阻風門搖臂61與所述溫 控器連杆652的另一端轉動連接,所述雙金屬片溫控器651設置在所述發動機上。本實用新型的阻風門控制機構6適用於冷機時節氣門2全開狀態的發動機,其工 作原理參見圖3A 圖3C,圖3A為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在發動機冷機時節氣門狀態示意圖, 圖3B為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在發動機冷機時阻風門狀態示意圖,圖3C為圖3B的俯視圖。 發動機在冷機狀態時,如圖所示,節氣門2處於全開位置,阻風門4在回位扭簧64的作用下處於全閉位置。阻風門4需要實現的工作過程如下a、冷機時,阻風門4全閉;b、冷啟動時,阻風門4半開,避免阻風門4打開過早或過晚引起熄火;C、熱機後,阻風門4全開,節氣門2可以轉至任意工況;d、熱啟動時,阻風門4保持全開;e、停機後,阻風門4回到全閉位置,為下一次啟動做好準備。參見圖4A、圖4B,圖4A為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在冷機啟動時阻風門狀態示意圖, 圖4B為圖4A的俯視圖。如圖所示,冷機啟動發動機時,節氣門2轉動到空載位置,通過滑 動連杆62帶動阻風門4轉動至半開位置。這樣不會因為啟動時打開阻風門4過早或過遲, 導致發動機熄火,或因過晚打開阻風門4造成混合氣過濃產生濃煙汙染環境,因此具有良 好的啟動性能和環保要求。發動機熱機過程隨著發動機運行,安裝在發動機7的消音器或者氣缸上的雙金 屬片溫控器651,會隨著溫度升高發生彎曲旋轉運動,從而通過溫控器連杆652帶動與之相 連的阻風門搖臂61轉動。如圖2B所示,搖臂工作面(即第二平面612)轉至圖示位置與阻 風門軸側面51接觸,便會帶著阻風門軸5轉動,直至阻風門4全開。發動機正常工作發動機熱機後,阻風門4通過雙金屬片溫控器651控制,會一直 處於全開狀態。節氣門2此時可以轉至任意工況位置,節氣門2上的節氣門轉銷21可以在 滑動連杆62的滑動槽624內滑動,與阻風門4暫時失去關聯,滿足發動機各種工況下運行 的要求。如圖5A、圖5B所示為發動機工作的兩個極限位置,圖5A為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在 怠速工況位置的俯視圖,圖5B為本實用新型的化油器在全開工況位置的俯視圖。熱機啟動當發動機在熱機時停機後,節氣門2會回到初始全開位置,阻風門4由 於雙金屬片溫控器651的作用處於全開位置不變,馬上再次啟動發動機,剛好滿足熱機啟 動阻風門4全開的要求。發動機停機發動機停機後,節氣門2會自動回位到初始狀態全開位置。隨著發動 機溫度下降,雙金屬片溫控器651的雙金屬片會慢慢恢復原始狀態而發生彎曲迴旋運動, 通過溫控器連杆652帶動阻風門搖臂61反向轉動,慢慢回到冷機位置。與此同時,隨著阻 風門搖臂61工作面脫離阻風門軸側面51,阻風門4會在回位扭簧64的作用下回到冷機狀 態的全閉位置。此過程中,滑動連杆62會隨著滑動,但不對節氣門3進行控制。參見圖2B及圖6A 圖6C,圖6A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阻風門搖臂與金屬溫控 裝置連接示意圖,圖6B為發動機冷機時金屬溫控裝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6C為發動機熱 機時金屬溫控裝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6B及圖6C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阻風門控制機構 6的兩個極限位置。本實用新型在發動機的發動機7的消音器或者氣缸上的雙金屬片溫控 器651,與阻風門搖臂61通過溫控器連杆652轉動連接。溫控器連杆652的形狀可以根據 不同的發動機及化油器結構進行設計,對此沒有限制。圖6A、圖6B所示為冷機位置狀態,當 溫度升高時,雙金屬片溫控器651會發生彎曲旋轉,從而拉動溫控器連杆652,帶動與之相 連的阻風門搖臂61轉動,到達圖6C所示位置;當溫度降低,雙金屬片溫控器651會反向回 旋,帶動溫控器連杆652和阻風門搖臂61回到圖6B所示的冷機位置。參見圖7A、圖7B,圖7A為本實用新型阻風門搖臂與阻風門軸的裝配關係示意圖, 圖7B為圖7A的俯視圖。阻風門控制機構6還包括用於限定阻風門搖臂61和回位扭簧64的軸套68,所述軸套68套在所述阻風門軸5上,所述回位扭簧64及所述阻風門搖臂61套 在所述軸套68上,所述阻風門搖臂61位於所述回位扭簧64上方。參見圖8A 圖8C,圖8A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滑動連杆結構示意圖,圖8B為 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滑動連杆結構示意圖,圖8C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滑動連 杆結構示意圖。所述滑動連杆62包括第一端621、第二端622及滑動槽624,所述第一端 621設置有用於與所述節氣門搖臂3連接的滑動連接孔623,所述滑動槽624沿所述滑動連 杆62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滑動槽624靠近所述第二端621。本實用新型對該滑動連杆62 的形狀沒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實現上述的節氣門2與阻風門4的聯動功能即可,例如所述滑 動連杆62可為直線型連杆,即該滑動連杆62為軸對稱結構,所述滑動連杆62的對稱軸線 為直線(如圖8C);或者所述滑動連杆62為弧形結構(如圖8A)或彎折結構(如圖8B)等 均可。參見圖9,圖9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阻風門搖臂結構示意圖。所述阻風門搖臂 61包括順序連接的第一平面611、第二平面612及第三平面613,所述第一平面611上設置 有用於與所述阻風門軸5連接的第一連接孔614,所述第三平面613上設置有用於與所述溫 控器連杆652連接的第二連接孔615,所述第二平面612為所述搖臂工作面。本實施例中, 所述第一平面611與所述第三平面613平行設置,所述第二平面612與所述第一平面611 及所述第二平面612垂直設置,所述第一平面611與所述第二平面612之間設置有第一過 渡弧面616,所述第二平面612與所述第三平面613之間設置有第二過渡弧面617。參見圖10,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回位扭簧結構示意圖。該回位扭簧64 包括彈簧體641和用於與所述阻風門軸連接的第一端642即用於與所述化油器本體1連接 的第二端643。該回位扭簧64的扭力應滿足設定的要求,即其扭力在阻風門搖臂61在溫控 器連杆652的帶動下可推動阻風門軸5轉動,在該推動力結束時也可以實現阻風門軸5的 順利復位。參見圖11,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搖臂連接件結構示意圖。所述溫控器連 杆652與所述阻風門搖臂61通過搖臂連接件67連接,所述搖臂連接件67包括連杆連接部 671、搖臂連接部672及用於連接所述連杆連接部671及所述搖臂連接部672的連接面673, 所述連杆連接部671設置有與所述溫控器連杆652適配的連接槽674,所述搖臂連接部672 設置有與所述溫控器連杆652適配的連接孔675。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槽674的軸線與所 述連接孔675的軸線垂直設置。本實用新型藉助機械結構實現阻風門的自動控制,在節氣門與阻風門之間增加一 滑動連杆,阻風門處增加一回位扭簧和阻風門搖臂,另外在發動機上增加一金屬溫控裝置, 共同實現阻風門自動開關,完全滿足發動機工作的需要,具有使用方便、結構簡單、穩定可 靠的優點。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 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 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阻風門控制機構,設置在發動機的化油器上,其特徵在於,所述阻風門控制機構 包括阻風門搖臂、滑動連杆、回位彈簧及用於控制所述阻風門搖臂位置的金屬溫控裝置,所 述滑動連杆連接所述化油器的節氣門搖臂及所述化油器的阻風門軸,所述回位彈簧設置在 所述阻風門軸上並與所述化油器的化油器本體連接,所述阻風門搖臂轉動連接在所述阻風 門軸上,所述阻風門搖臂上設置有用於推動所述阻風門軸轉動的搖臂工作面,所述金屬溫 控裝置與所述阻風門搖臂連接,所述金屬溫控裝置設置在所述發動機的發熱部件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金屬溫控裝置包括雙金屬 片溫控器和溫控器連杆,所述溫控器連杆的一端與所述雙金屬片溫控器連接,所述阻風門 搖臂與所述溫控器連杆的另一端轉動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雙金屬片溫控器設置在所 述發動機的消音器或氣缸上。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阻風門搖臂包括順序連接 的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及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上設置有用於與所述阻風門軸連接的第 一連接孔,所述第三平面上設置有用於與所述溫控器連杆連接的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二平 面為所述搖臂工作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平面與所述第三平面 平行設置,所述第二平面與所述第一平面及所述第二平面垂直設置,所述第一平面與所述 第二平面之間設置有第一過渡弧面,所述第二平面與所述第三平面之間設置有第二過渡弧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限定阻風門搖臂和 回位扭簧的軸套,所述軸套套在所述阻風門軸上,所述回位扭簧及所述阻風門搖臂套在所 述軸套上,所述阻風門搖臂位於所述回位扭簧上方。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動連杆包括第一端、第二 端及滑動槽,所述第一端設置有用於與所述節氣門搖臂連接的滑動連接孔,所述滑動槽沿 所述滑動連杆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滑動槽靠近所述第二端。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動連杆為直線結構、弧形 結構或彎折結構。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溫控器連杆與所述阻風門 搖臂通過搖臂連接件連接,所述搖臂連接件包括連杆連接部、搖臂連接部及用於連接所述 連杆連接部及所述搖臂連接部的連接面,所述連杆連接部設置有與所述溫控器連杆適配的 連接槽,所述搖臂連接部設置有與所述溫控器連杆適配的連接孔。
10.一種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體及安裝在所述化油器本體上的節氣門、與所述節氣 門連接的節氣門搖臂、阻風門、與所述阻風門連接的阻風門軸及阻風門控制機構,其特徵在 於,所述阻風門控制機構為上述權利要求1 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阻風門控制機構。
專利摘要一種化油器及其阻風門控制機構,該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體及安裝在該化油器本體上的節氣門、與該節氣門連接的節氣門搖臂、阻風門、與該阻風門連接的阻風門軸及阻風門控制機構,該阻風門控制機構包括阻風門搖臂、滑動連杆、回位彈簧及用於控制該阻風門搖臂位置的金屬溫控裝置,該滑動連杆連接該化油器的節氣門搖臂及該化油器的阻風門軸,該回位彈簧設置在該阻風門軸上並與該化油器的化油器本體連接,該阻風門搖臂轉動連接在該阻風門軸上,該阻風門搖臂上設置有用於推動該阻風門軸轉動的搖臂工作面,該金屬溫控裝置與該阻風門搖臂連接,該金屬溫控裝置設置在該發動機的發熱部件上。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結構簡單、穩定可靠。
文檔編號F02M1/10GK201786481SQ20102027361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3日
發明者徐小平, 徐炎, 陳儉敏 申請人:陳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