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機7劇情全系列解說(打完生化危機7不過癮)
2023-06-14 03:15:35 1
前段時間發售的《生化危機7》無疑是這段時間的話題之作。「後生化」時代充斥著火爆的動作場面,系列早已變成了動作大片,與恐怖漸行漸遠。然而這一代卻標榜對初代的回歸,再一次把愛好者們心心念念的「恐懼感」帶了回來,讓無數新老玩家在喜慶的新春佳節卻過得提心弔膽,好好享受了一把指尖冰涼魂飛魄散的激爽感覺。
《生化危機7》的主題是復古,對系列初代的回歸。事實證明它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但除此以外,當你完整的體驗完《生化危機7》之後你會發現,它不單單是對系列初代的還原,同時也吸收了許多美式恐怖電影的元素。作為一個開重口味車的老司機,我在被嚇得心驚肉跳之餘竟然還有點似曾相識的親切感。
Capcom這次的借鑑個人認為還是非常成功的,許多經典的橋段和設定都被運用到了遊戲之中,特別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去體驗,有著非凡的臨場感和衝擊力。「把好作品推(an)介(li)給別人」的實用性服務精神一直是VGTIME所倡導的。既然《生化危機7》與恐怖電影有著深厚的淵源,我就羅列了幾部與《生化危機7》有著相似點的恐怖電影。一些硬派玩家打完《生化危機7》,如果還沒有爽到,這幾部電影可能會給你帶來額外的驚嚇。
故事梗概:幾位青年為了探尋自己祖先的故居,開展了一場旅行。與此同時當地不斷出現離奇的失蹤案件。旅程一切正常,直到他們遇到了一個古怪的搭車客,事態開始急轉直下。等他們意識到的時候,他們已然落入了一個精神病殺手和他古怪家人的魔爪之中。
《生化危機7》在公布貝克一家的設定時就讓人感覺在對《德州電鋸殺人事件》有借鑑。遊戲中出現的電鋸,充滿危險氣息的宅邸,詭異的家族成員等元素,都能夠在系列電影裡找到出處。特別是「晚飯」這個橋段,簡直是對電影情節的神還原。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吃晚飯本來是一件挺溫馨的事,卻變成了一場可怖的儀式,用遊戲裡的第一人稱來感受,被三個變態目光注視,那種感覺真是一言難盡吶。
這部系列電影也算得上是聞名於世界的,即使你沒看過,也一定從各個渠道知道它的存在。《德州電鋸殺人事件》第一部於1974年上映,在當時引發了巨大的反響,更是讓連環殺手題材的虐殺電影在七八十年代極度盛行,同時也讓電鋸作為一般的伐木工具以外變成了一個恐怖的符號。
74年的原版今天看來顯得非常粗糙,部分演員們僵硬的表演感覺有那麼點尷尬,血腥程度更是讓各種身經百戰的九零,零零後嗤之以鼻。即使如今看來過時,電影卻相當注重對氣氛的營造,拍攝手法雖然粗糙但貴在寫實,充滿顆粒的畫面質感給人看一種紀錄片的錯覺。雖然這是一部以血腥為賣點的恐怖電影,但是對於很注重對周遭環境的刻畫以及用鏡頭語言製造不安的情緒。即使今天看來,這部74年的老片還是始終讓觀眾處於緊張的氛圍之中。
如果你覺得老版實在看不下去也無妨。新千年之後,喜歡爆破的麥可·貝導演作為製片人炮製了兩部重啟版的《德州電鋸殺人事件》。分別是《新德州電鋸殺人事件》(Texas Chainsaw Massacre)和《德州電鋸殺人事件:前傳》(Texas Chainsaw Massacre: Beginning)這兩部製作水準和口碑都還不錯,其中也不乏一些日後成名的演員。雖然故事在原作基礎上沒什麼改變,但其水準還是高於市面上絕大部分的同類型電影的。不習慣老版本的粗糲,新版一樣是個不錯的選擇。
《生化7》昏黃的色調更接近重啟版
故事梗概:主角金是一名此前有過前科的慣偷。金盆洗手之後成為了一個殺蟲公司的員工,機緣巧合之下得知了一家客戶家中保險箱的位置。為了解救因為還債而無路可走的前妻,只得重操舊業,打起了客戶家中保險箱的主意。瓢潑大雨中,金潛入了顧客家中,但他發現原先的主人遭到了殘殺,並且屋子裡遍布致命的陷阱,一名瘋狂的殺手正在伺機而動,而倒黴的金則與他不期而遇......
《生化危機7》這次強調的是生存恐怖。彈藥極度匱乏不說,敵人又無比兇殘。敵強我弱,為了活命,只能選擇與怪物們周旋,所以捉迷藏佔了整個遊戲很大的比重。地板在吱嘎作響,老漢可能就在附近,我緊緊握著手中的小刀,即使我知道這可憐的武裝並沒有多少殺傷力,面對著下一個轉角仿佛如臨大敵。《生化危機7》緊張刺激的躲貓貓與電影《夜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最恐怖的永遠不是恐懼本身,而是恐懼潛伏在你身邊,但你不確定它在何處。
一般的恐怖電影設定都是反派極其強大而受害者都普遍智商堪憂,只有主角最後靠運氣逃出生天。《夜魔》則打破了反派瘋狂碾壓的傳統套路,反派雖然邪惡而強大,然而主角也完全不落於下風,可以說是智商和膽量兼備。在你躲我藏的過程中,即使反派佔有絕對的優勢,主角還是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兩人展開了生與死的博弈,全程高潮迭起,毫無尿點。
《夜魔》中殺手的擅長在受害者家中布置各種各樣的陷阱。走廊轉角處設置鋼絲,如果觸發頭頂上懸掛的鋼刃便會毫不留情地斬下。鋪滿整個房間的捕獸夾,不幸踩中一個便會失去平衡跌倒,全身各部位被無數捕獸夾所撕碎。這些巧妙而惡毒的陷阱遍布整個屋子,原本寬敞溫暖的家卻成了處處暗藏殺機的人間煉獄。機關的設定和神出鬼沒的反派讓觀眾總是處於一種緊張的氛圍中,緊咬下唇,捏緊雙拳,提防著隨時有可能出現的慘烈畫面。為了體現殘忍感,《夜魔》在血腥程度上沒有任何妥協,血肉模糊的場面比比皆是。如果對此類畫面會產生不適的話,不建議觀看。
聽筒上裝釘子,陰險程度可見一斑
故事梗概:女主播安吉拉和她的攝影師正在拍攝一部以消防員日常為主題的電視節目。一天夜裡,他們隨著消防隊一起出動來到一棟公寓。原本,安吉拉一行以為這只是一次稀鬆平常的拍攝任務,但事情卻變得越發可怕起來。有人死去,經過一段時間後居然復活並且變得極其狂暴和嗜血,被啃咬的人身上也出現了同樣的現象,似乎一種病毒正在這裡蔓延。他們的攝影機則將這一切都記錄了下來......
《生化危機7》的戰鬥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狹小與緊迫以及第一人稱帶來的臨場感。狹窄的走廊轉角,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的過道,甚至是電梯間都會成為戰鬥的場所。何時何地都有遭遇戰鬥的可能,而且場地的限制則讓玩家失去了迂迴的可能,緊張程度直線上升。第一人稱視角的呈現又進一步放大了恐懼感。
《死亡錄像》幾乎就是《生化危機7》概念的的最佳體現。電影的一直在圍繞著「真實」和「緊迫」做文章。全程第一人稱敘事,以記者的視角去紀錄整個事件,打破了傳統攝影手法建立在觀眾與故事之間的隔閡。搖晃的鏡頭與突如其來的近距離特寫,看似粗糙卻賦予了一種真實的慘烈,觀影從旁觀變為親身經歷,仿佛親眼見證了慘劇的全過程。除了獨到的第一人稱偽紀錄片視角,《死亡錄像》為人稱道的地方也在於它在真實之上所營造的緊迫感。從主角進入公寓開始,就不斷出現衝突,每當一個事件暫告段落,觀眾的神經開始放緩之時,故事總會突然出現驚爆點,狹小空間突然爆發的危機,突如其來的死亡,讓人應接不暇。並且每一次的衝突都在不斷升級,一個普通夜晚的微小治安事件一步步變成了無可挽回的絕望境地,緊迫感始終縈繞在觀看者的心中。
感到不安的不只是角色,還有觀眾
做事要有始有終,電影也一樣。不少恐怖電影有不錯的創意和精彩過程,但到了結局卻草草收場,令人掃興。完整性對於一部電影來講是極其重要的,結局並不非得驚為天人,但至少得把事情交代清楚,為整個故事畫上一個合情合理的句號。《死亡錄像》的結尾是處理得不錯的,把穿插在整個故事中的各個伏筆和鋪墊都串聯到了一起,最後做到了自圓其說。有理有據令人信服,而不是「臥槽這TM都行」的草率收尾。再說句題外話,《生化危機7》的故事被不少玩家詬病,我覺得倒還行。和系列劇情脫節是不爭的事實,但把這一作從系列中剝離,從故事上來看也算是圓滿了,事件的起因以及大部分的謎團靠著劇情和大部分文檔也都交代了個清楚。劇情有頭有尾,最後的反轉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末了留個懸念倒也無可厚非。
故事梗概:這個系列的電影一共有三部。每一部都由4個小故事組成,風格迥異,從科幻到靈異甚至是後啟示錄題材。有的主打恐怖氛圍,有的充滿了血漿的衝擊性畫面,有些則令人匪夷所思看完細思極恐。這些光怪陸離的故事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由錄像帶的方式展現......
《生化危機7》的錄像帶設定簡直是神來之筆,有沒有?一點都不突兀的視角切換,操縱其他角色在「過去時空」的遊戲過程中能獲知當前流程中關鍵道具或者隱藏要素的情報,順利解開謎題過程中有一種未卜先知的爽快淋漓。從敘事上來看也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是借鑑,但用得起到好處。
這部電影系列是這幾年恐怖電影當中口碑不錯的一款。獵奇小故事合集這種形式由來已久,無論是西方的《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和《世界奇妙物語》都算是把這個類型發揮到了極致。《致命錄像帶》主打第一人稱的敘事和錄像帶獨有的粗糙小作坊風味。每個故事都會由一位B級片的大佬操刀,創意很有想法,看過了許多同類型電影依然能讓人眼前一亮。作為恐怖電影,這個系列在尺度上放得很開,血漿斷肢體以及一些不可描述的畫面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我個人推薦第二部,4個故事都很有料,第一個關於未來社會人類眼球被電子眼所替代,與此同時主角開始看到一些原來看不到的東西。第二個故事,用第一人稱記錄了人類變成殭屍的過程,驚恐之餘竟有些傷感。第三個關於東南亞邪教,人在被極端宗教洗腦後各種瘋狂的行徑,看得人心裡發毛。第四個故事是一幫熊孩子在湖邊小屋歡度假期,沒想到居然遭遇來自其他星球的物種襲擊。
第二部最讓人膽戰心驚的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