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拆裝降磨損密封環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3:21:01 1
專利名稱:易拆裝降磨損密封環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流體機械的軸密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易拆裝降磨損密封環。
背景技術:
傳統的密封環,一般是指一個環形的金屬片。例如泵設備轉子中,學用到這種整體呈圓環形的密封環。往往在拆裝轉子時,將其從軸端套入以利轉子的密封。但密封環是一種易損件,如遇泵站維修需要換密封環時,必須將轉子從泵座取出之後,方能更換密封環, 這就給維修 了很大的不便。況且做完動平衡測試後還可能需要反覆拆裝,這樣一來就會給泵的維修帶來更大的麻煩。另一方面,傳統密封環動環和靜環直接接觸實現密封,密封環間摩擦磨損嚴重,密封裝置使用壽命非常短,對於密封要求較高的場合,要求實現密封介質零洩漏,傳統機械密封也無法實現。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便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降低機械密封端面直接接觸引起的摩擦和磨損的易拆裝降磨損密封環,該密封環在使用拆裝極為方便。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易拆裝降磨損密封環,包括環體,所述環體呈半圓弧形,所述環體的兩環端端面均與環體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垂直,所述環體的外側面設有截面呈T型的凸肋,所述環體的內側面均勻分布有數個耐磨槽,所述耐磨槽由兩並列的直線槽和一弧線槽構成,所述直線槽沿環體徑向設置,所述弧線槽沿環體周向設置且與所述直線槽遠離環體內側面的一端相連通。作為優選,所述耐磨槽數量為三個,它們開槽深度一致。作為優選,所述耐磨槽的深度為2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由於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環呈半圓弧形,在取出泵蓋時可直接更換密封環,不需要將轉子從泵座中取出來,這樣便省去了很多由於反覆拆裝帶來的如轉子固定、對中等麻煩,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給維修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凸肋方便人們在拆裝時抵推或夾取該密封環;在密封環內側設置耐磨槽,降低了密封端面的摩擦磨損程度,延長了密封環的工作壽命,保證了設置的長期穩定運行,消除了設備運行的安全隱患,減少了設備檢修成本,也很容易把吸入密封面之間的固體顆粒及時排除。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斷面圖。圖中:1、環體;2、端面;3、凸肋;4、耐磨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易拆裝降磨損密封環,包括環體1,所述環體1呈半圓弧形,所述環體1的兩環端端面2均與環體1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垂直,所述環體1的外側面設有截面呈T型的凸肋3,所述環體1的內側面均勻分布有三個耐磨槽4,它們開槽深度均為 2mm,所述耐磨槽4由兩並列的直線槽和一弧線槽構成,所述直線槽沿環體1徑向設置,所述弧線槽沿環體1周向設置且與所述直線槽遠離環體1內側面的一端相連通。
權利要求1.一種易拆裝降磨損密封環,包括環體(1),其特徵在於所述環體(1)呈半圓弧形, 所述環體(1)的兩環端端面(2)均與環體(1)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垂直,所述環體(1)的外側面設有截面呈T型的凸肋(3),所述環體(1)的內側面均勻分布有數個耐磨槽(4),所述耐磨槽(4)由兩並列的直線槽和一弧線槽構成,所述直線槽沿環體(1)徑向設置,所述弧線槽沿環體(1)周向設置且與所述直線槽遠離環體(1)內側面的一端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裝降磨損密封環,其特徵在於所述耐磨槽(4)數量為三個,它們開槽深度一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易拆裝降磨損密封環,其特徵在於所述耐磨槽(4)的深度為2mm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易拆裝降磨損密封環,包括環體,所述環體呈半圓弧形,所述環體的兩環端端面均與環體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垂直,所述環體的外側面設有截面呈T型的凸肋,所述環體的內側面均勻分布有數個耐磨槽,所述耐磨槽由兩並列的直線槽和一弧線槽構成,所述直線槽沿環體徑向設置,所述弧線槽沿環體周向設置且與所述直線槽遠離環體內側面的一端相連通。由於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環呈半圓弧形,在取出泵蓋時可直接更換密封環,不需要將轉子從泵座中取出來,這樣便省去了很多由於反覆拆裝帶來的麻煩;凸肋方便人們在拆裝時抵推或夾取該密封環;在密封環內側設置耐磨槽,降低了密封端面的摩擦磨損程度,延長了密封環的工作壽命。
文檔編號F16J15/16GK202158196SQ20112027377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30日
發明者王英 申請人: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