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淨水器用濾芯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04:27:11 1
專利名稱:一種淨水器用濾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淨水器用濾芯,尤其是一種可排盡濾料內空氣的濾芯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淨水器,其濾芯通常都採用一種水是由上而下流過濾料的濾芯結構,這種結構的濾芯在水由上而下流經濾料時,由於濾料(如活性炭、麥飯石等)中含有空氣,空氣的密度小,其不會因水的流動而下移,因此當水流過後而空氣仍滯留在濾料中,無法排出。而空氣的存在則會影響濾料特別是活性炭的作用,造成間隙過濾現象,使活性炭的利用率降低,淨化效果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提供一種可排盡濾料內空氣的濾芯,以提高活性炭的利用率和淨化效果,避免出現間隙過濾現象。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該淨水器用濾芯,包括分別設於淨水器中板上、下方的前濾芯和主濾芯,前濾芯由前濾芯座及置於座上的濾料構成,前濾芯座上罩有濾芯罩,所述的主濾芯由濾芯體及其內的濾料構成,濾料以活性炭為主,其特徵是所述的前濾芯座具有可供原水進入的進水口和與主濾芯貫通的出水孔,出水孔處設有一可供氣體排出的回氣裝置;所述的濾芯罩為一可蓋住前濾芯座開口的封閉式蓋體,蓋體上有出氣孔;在所述的主濾芯內的濾料上方設有一能實現水氣分流的濾芯蓋。所述的前濾芯座的進水口可由均布在柱形側壁上的縱向條紋孔構成,濾芯座的底部有呈輻射狀的水槽,底部中間有向下凸起的制有出水孔的柱形凸臺。所述的濾芯蓋的外側壁與濾芯體內壁接觸配合,濾芯蓋的中部有柱狀結構,柱狀側壁上有小孔。所述濾芯蓋的上頂面或下頂面可以是平面、錐面或弧面,其上可開孔,孔上還可粘絲網。所述的回氣裝置可由一具有回氣孔的回氣節、一薄膜片及一透氣結構的定位片構成,薄膜片放置在回氣孔的頂部,可蓋住孔口,定位片設在薄膜片上方,能對薄膜片定位。所述的回氣節可以做成一可罩住前濾芯座出水孔的蓋體結構,蓋體中間有回氣孔,頂部有可設置薄膜片和定位片的凹座。所述的回氣孔可由回氣節中間部位的一可插入前濾芯座出水孔內的中孔杆體構成,另外還可在回氣節頂部凹座側壁上制有排水口。
在所述的主濾芯內下方還可設有與濾芯體內側壁固定的分別置有活化球和礦化球的活化球腔和礦化球腔以及與活化球腔和礦化球腔結合構成的可實現排氣功能的排氣裝置。所述的活化球腔和礦化球腔可由擱設於濾芯體內壁上的上隔板、中隔板及下隔板構成,側面有小孔的柱形柵與上中下隔板固定而構成一可供氣從柱形柵側面小孔向中部向上排出的排氣裝置。
所述的主濾芯體底部為孔板結構,其以下有側壁向下延伸構成的尾部,尾部處還可設有一可拆卸的後濾芯。該後濾芯可由壓蓋、控水板及濾料等構成,壓蓋與主濾芯體尾部螺紋聯接,其底部有出水孔,底部的內上方設控水板,控水板的中間有一控水孔,濾料設在控水板與主濾芯體底部之間,濾料為纖維濾料、粒狀濾料、微孔陶瓷、微孔合金或其它微孔材料,可為單件,也可為組合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1、裝有回氣裝置和排氣裝置,可將濾芯中的氣體排盡,防止出現間隙過濾現象,提高活性炭的利用率;2、具有很好的過濾效果,可將小顆粒活性炭及其它顆粒懸浮物徹底擋住,出水水質清澈;3、後濾芯為可拆式結構,堵塞時便於清洗。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前濾芯座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定位片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回氣節的結構示意圖一;圖5為回氣節的結構示意圖二;圖6為回氣節的結構示意圖三;圖7為濾芯蓋的結構示意圖一;圖8為濾芯蓋的結構示意圖二;圖9為濾芯蓋的結構示意圖三;圖10為後濾芯的結構示意圖一;圖11為後濾芯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12為後濾芯的結構示意圖三。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淨水器用濾芯主要由前濾芯1、主濾芯2、後濾芯3、回氣裝置4以及排氣裝置5等組成,其中前濾芯1安裝在淨水器中板6上方,其由前濾芯座11、濾料12、網板13及濾芯罩14構成,前濾芯座11的結構如圖2所示,其為一敝開式的柱形座體,其側壁上均布有縱向條紋孔115,淨水器的原水即由條紋孔進入前濾芯。濾芯座的底部有呈輻射狀的水槽112,其由底部的輻射狀凸筋111構成。底部的中間部位有四條由凸筋尾端向上凸起形成的立柱113和一向下凸起的制有出水通孔114的柱形凸臺116,輻射狀的水槽112匯聚於出水孔114,四條立柱113按「十」字分布,用來安裝回氣節41。柱形凸臺116上制有外螺紋,安裝時,凸臺116穿過中板6的中間通孔,並通過一螺母7將濾芯座11與中板6連接在一起,且在濾芯座11底部與中板6之間設有密封墊8。前濾芯的濾料12為無紡布和炭纖維,分層放置在濾芯座11內。網板13壓在濾料12上方並將濾料壓緊,由此避免水從濾料周邊繞道而過。濾芯罩14罩於前濾芯座11上,為一封閉式弧形蓋體,其頂部開有出氣孔141。
回氣裝置4安裝在前濾芯1的出水孔114處,其由回氣節41、薄膜片42及定位片43構成,回氣節41的結構如圖4所示,做成蓋體結構,蓋體中間有一可插入前濾芯座出水孔114內的杆體45,杆體中空構成回氣孔44。蓋體下部有蓋沿46,安裝時插入於前濾芯的濾料內。蓋體頂部有一凹座47,薄膜片42置於凹座47內並蓋住回氣孔44,該薄膜片42一是可限制水從回氣孔44進入主濾芯,二是可讓經回氣孔44向上走的氣頂開該薄膜片42後而進入濾芯罩14。定位片43設在薄膜片42上方的回氣節上,其主要是對薄膜片42限位,使薄膜片42始終處於凹座47內,不會因受氣向上頂後而離開凹座47。另外本定位片43要做成透氣結構(見圖3),這樣可供由回氣孔出來的氣進入濾芯罩。安裝時,回氣節41罩於前濾芯座的四根立柱113上,而中部杆體45插入濾芯座的出水孔114內,回氣節的下部蓋沿46插入濾料12內,然後通過濾料上方的網球3板將其固定。本回氣裝置主要是起水氣分流的作用,水從前濾芯座底部出水孔114向下流,進入22濾芯蓋;氣經回氣節回氣孔44向上走,頂開回氣節41中的薄膜片42,再穿過濾芯罩上的出氣孔141後,進入上桶。
本回氣裝置4的回氣節可有多種型式,除了上述圖4所示結構外,還可做成如圖5、圖6所示的結構,圖5所示的回氣節是在圖4所示結構的基礎上在其頂部凹座側壁上開排水口48,圖5所示的回氣節是沒有中空杆體45,直接在頂部制一回氣孔,但側壁上開有排水口48。
主濾芯2包括濾芯體21、濾芯蓋22、濾料23及排氣裝置5,濾芯體21連接在淨水器中板6下部的圓管體上,連接處設有O形密封圈9。濾芯體內的濾料23為活性炭,濾芯蓋22蓋在活性炭上方,其外側壁222與濾芯體內壁接觸配合,其中部有柱狀結構,柱狀側壁221上制有細密的縱向條紋孔(如圖7所示),柱狀側壁221可做成臺階狀。濾芯蓋的上頂面可做成平面、錐面或弧面,在上頂面或下頂面可制有進水孔,孔上還可貼絲網。本濾芯蓋的作用是實現水氣分流,水從側部下面進水而進入濾料內,濾料內的氣體則從側部上面出來進入回氣節。除了圖7所示結構外,本濾芯蓋還可做成如圖8、圖9所示的蓋體結構。圖8所示的濾芯蓋其底部沒有向上折起的與濾芯體內壁接觸的側壁,圖9所示的濾芯蓋為圖8所示濾芯蓋的倒置結構。但本濾芯蓋除了做成圖7、圖8、圖9所示的臺階型蓋體外,還可做成不是臺階型的蓋體結構,側壁上沒有中間臺階223。在濾芯體21內下方還設有活化球腔25和礦化球腔27,活化球腔25和礦化球腔27由擱設於濾芯體21內壁上的上隔板24、中隔板26、下隔板28及與上中下三隔板結合固定的柱形柵51構成,上、中隔板24、26間的空腔為活化球腔25,內置活化球,中、下隔板26、28間的空腔為礦化球腔27,內置礦化球。柱形柵51的側面有許多小孔,其與隔板固定後構成所述的排氣裝置。其作用是實現排氣功能,進入活化球腔25和礦化球腔27的水分別從中隔板26和下隔板28流下,氣從柱形柵51的側面小孔進入活性炭腔向中部向上排出。主濾芯體的底部為孔板結構,其以下有側壁向下延伸構成的尾部,尾部處還可連接一可拆卸的後濾芯3。
後濾芯3包括壓蓋31、控水板32及濾料33等,壓蓋31與主濾芯體尾部螺紋聯接,其底部中間制有出水孔311。控水板32置於壓蓋31內,其中間制有一控水孔321,本控水板32起控制水流量的作用,使濾水流速穩定。濾料33設在控水板與主濾芯體底部之間,濾料33可以選用纖維濾料(如無紡布)、微孔陶瓷(陶瓷濾片)、微孔合金或其它微孔材料,可為單件,也可為組合件。圖10、圖11、圖12所示的濾料為組合件,其上層為無紡布331、下層為陶瓷濾片332。另外還可在控水板32與濾料33間設密封墊34或密封圈35,使穿過陶瓷濾片後的水從控水板中間的控水孔321流出,而不是經控水板周邊再從壓蓋螺紋連接處流出。密封墊34或密封圈35通過壓蓋31壓緊,壓蓋31在與主濾芯體聯接的同時,一方面可壓緊無紡布,實現無紡布周邊密封,提高過濾精度,另一方面壓緊密封墊或密封圈,使密封墊或密封圈實現密封功能。其中圖12所示的後濾芯結構中,密封圈35將整個的陶瓷濾片332的外緣包住,提高周邊密封效果。
本濾芯的水過濾過程如下原水從前濾芯座的縱向條紋孔115進入前濾芯座11後,穿過前無紡布和炭纖維,再流經前濾芯座上呈輻射狀的水槽112進入其底部出水孔114,而後進入濾芯蓋22,到此完成了前濾芯1的過濾過程;經前濾芯1後的水穿過濾芯蓋22上的進水孔進入活性炭腔,經活性炭後,一部分水直接穿過活性炭進入後無紡布331,另一部份水先穿過活性炭後進入活化球腔25,再流經礦化球腔27,再進入活性炭腔,到此完成了主濾芯2的過濾過程;經主濾芯過濾後的水穿過後無紡布331,最後經過陶瓷濾片332後,水從控水板的控水孔321流出。到此完成了水的所有過濾過程。
權利要求1.一種淨水器用濾芯,包括分別設於淨水器中板(6)上、下方的前濾芯(1)和主濾芯(2),前濾芯(1)由前濾芯座(11)及置於座上的濾料(12)構成,前濾芯座上罩有濾芯罩(14),所述的主濾芯(2)由濾芯體(21)及其內的濾料(23)構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濾芯座(11)具有可供原水進入的進水口和與主濾芯貫通的出水孔,出水孔處設有一可供氣體排出的回氣裝置(4);所述的濾芯罩(14)為一可蓋住前濾芯座開口的封閉式蓋體,蓋體上有出氣孔(141);在所述的主濾芯(2)內的濾料(23)上方設有一能實現水氣分流的濾芯蓋(2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淨水器用濾芯,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主濾芯(2)內下方設有與濾芯體(21)內側壁固定的分別置有活化球和礦化球的活化球腔(25)和礦化球腔(27)以及與活化球腔和礦化球結合構成的可實現排氣功能的排氣裝置(5)。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淨水器用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回氣裝置(4)包括一具有回氣孔(44)的回氣節(41),回氣孔(44)的頂部設有一可蓋孔口的薄膜片(42),薄膜片(42)上方的回氣節(41)上設有一可對薄膜片(42)定位的透氣結構的定位片(43)。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淨水器用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濾芯蓋(22)的外側壁(222)與濾芯體(21)內壁接觸配合,濾芯蓋的中部有柱狀結構,柱狀側壁(221)上有小孔。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淨水器用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活化球腔(25)和礦化球腔(27)由擱設於濾芯體內壁上的上隔板(24)、中隔板(26)及下隔板(28)構成,側面有小孔的柱形柵(51)與上中下隔板(24、26、28)固定而構成一可供氣從柱形柵側面小孔向中部向上排出的排氣裝置(5)。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淨水器用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主濾芯體(21)底部為孔板結構,其以下有側壁向下延伸構成的尾部,尾部處設有可拆卸的後濾芯(3)。
7.如權利用要求6所述的淨水器用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後濾芯(3)包括一與主濾芯體尾部螺紋聯接的含有出水孔(311)的壓蓋(31),壓蓋(31)底部的內上方設有一控水板(32),控水板(32)的中間有一控水孔(321),控水板(32)與主濾芯體(21)底部之間設濾料(33)。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淨水器用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濾芯座(11)的進水口由均布在柱形側壁上的縱向條紋孔(115)構成,濾芯座(11)的底部有呈輻射狀的水槽(112),底部中間有向下凸起的制有出水孔(114)的柱形凸臺(116)。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淨水器用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回氣節(41)做成一可罩住前濾芯座出水孔(114)的蓋體結構,蓋體中間有回氣孔(44),頂部有可設置薄膜片(42)和定位片(43)的凹座(47)。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淨水器用濾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回氣節(41)中間部位有一可插入前濾芯座出水孔(114)內的杆體(45),杆體中空構成所述的回氣孔(44),在回氣節頂部凹座側壁上可制有排水口(48)。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淨水器用濾芯,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控水板(32)與濾料(33)之間設有一密封墊(34),密封墊(34)設在控水板的周邊(3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排盡濾料內空氣的濾芯結構,包括分別設於淨水器中板上、下方的前濾芯和主濾芯,前濾芯由前濾芯座及置於座內的濾料構成,前濾芯座具有可供原水進入的進水口和與主濾芯貫通的出水孔,出水孔處設有一可供氣體排出的回氣裝置;濾芯罩罩於濾芯座上,其上有出氣孔;在主濾芯內的濾料上方設有一能實現水氣分流的濾芯蓋,在濾芯內下方設有一可實現排氣功能的排氣裝置,在主濾芯的尾部連接有一可拆卸的後濾芯。本濾芯可將濾芯中的氣體排盡,防止出現間隙過濾現象,可提高活性炭的利用率和過濾效果。
文檔編號B01D24/00GK2616270SQ03230730
公開日2004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25日
發明者黃樟焱, 戴開躍 申請人:葉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