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電影不同階段(漫威電影發展史)
2023-06-08 13:55:40 1
這是蜘蛛俠嶄新人生的開篇,卻同時也是雷神人生的一個結點。2017年的漫威選擇了《蜘蛛俠:英雄歸來》和《雷神3:諸神黃昏》作為這一年上映的最後兩部電影作品,究竟是隨意而為,還是故意為之?
重回漫威大家庭的小蜘蛛在《超凡蜘蛛俠2》遭遇滑鐵盧,票房、口碑全線崩塌之後,「超凡蜘蛛俠」系列電影的開發計劃遭到索尼高層的擱置,連同《險惡六人組》、《毒液》等相關衍生電影的製作也相繼受到影響,或取消,或終止。
就在輿論媒體和全球無數粉絲納悶不已的時候,索尼和漫威突然爆出了聯手開發重啟新的蜘蛛俠系列電影的消息,讓原本對於「蜘蛛俠」電影開發灰心喪氣的粉絲們為之一振。
隨後沒過多久,在《美國隊長3:內戰》中,我們首次見到了期盼已久的,屬於漫威電影宇宙的新一版蜘蛛俠。
嶄新的服飾、年輕的演員以及高額的製作成本讓僅僅在《美國隊長3》中出場不過數分鐘的蜘蛛俠成功圈粉了不少觀眾。使得蜘蛛俠的首次驚豔亮相成為了《美國隊長3》中除了「鐵盾情仇」之外的又一大亮點。
在演員的選擇上,相比索尼前兩版蜘蛛俠扮演者託比·馬奎爾和安德魯·加菲爾德首次出演蜘蛛俠時接近30歲年齡,出生於1996年的英國演員湯姆·赫蘭德無疑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蜘蛛俠扮演者。
而他紮實的戲劇表演功底和柔韌的體操才能更使得他在扮演蜘蛛俠的時候,能夠得心應手,愈加輕車熟路。
作為「小蜘蛛」親爹的漫威相比只顧眼前利益的養父索尼,對如何開發蜘蛛俠這一經典IP角色,顯然有著更加成熟而長遠的考慮。
一方面先讓小蜘蛛在漫威電影宇宙的其他電影裡面混個臉熟,塑造起鮮明而立體的人物形象,然後另一方面則是對《蜘蛛俠》獨立電影系列有條不紊的開發。
在前兩版「蜘蛛俠」系列電影中,觀眾已經看過兩次蜘蛛俠的誕生了,漫威顯然不想讓蜘蛛咬人的故事情節再一次在新版電影首作之中佔據大量篇幅。
然後就是在故事選擇上,由於前兩版《蜘蛛俠》主要展現的是彼得·帕克的大學時代以及工作時代,新版電影如果再執迷不悟地著重表現這兩個時期的蜘蛛俠,很容易使得電影變得同質化,且缺乏亮點。
所以漫威挑了個非常年輕的演員,選擇了彼得·帕克的高中時代作為系列電影的表現重點。
以前的《蜘蛛俠》系列電影由於電影版權獨立屬於索尼,所以電影之中無法出現其他的漫威英雄角色與之互動(這主要也是因為哥倫比亞當年只買了蜘蛛俠這一個英雄角色的改編權)。
因此在蜘蛛俠的成長過程之中,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除了梅姨、本叔、女朋友以及好朋友奧斯本,沒誰會說沒事來給彼得·帕克做個心理疏導什麼的。
最關鍵,他最親的四個人,除了梅姨雷打不動的好好活著,其他人動不動就非死即傷,慘的沒誰了。
先說本叔,在老版《蜘蛛俠》系列和《超凡蜘蛛俠》中,連續死了兩次,他給蜘蛛俠影響最深的也就只有老版《蜘蛛俠》中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再說女朋友吧,老版的《蜘蛛俠》,雖然瑪麗·珍沒有死,但是卻多次成為了反派角色威脅蜘蛛俠的有力盾牌。到了《超凡蜘蛛俠2》中,格溫之死差點沒把蜘蛛俠整崩潰。
奧斯本更不用說了,子承父業,繼承了綠魔稱號和裝備的他在《蜘蛛俠》系列和《超凡蜘蛛俠》系列中連續掛了兩次。這樣說起來,作為一個從小沒爹沒媽的孩子,成長過程中還遭遇了那麼多黑暗,蜘蛛俠是真的慘。
但是回歸了漫威電影宇宙之後的新版《蜘蛛俠》系列電影就完全不一樣了,在前期有鋼鐵俠這個如師如父的英雄角色陪伴,後面鋼鐵俠走了又有了鋼鐵俠的胖管家哈皮(雖然後者很有可能是奔著梅姨來的),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更是有一堆同學陪伴學習。
相信未來還會時不時來幾個超級英雄串串門,所以荷蘭弟扮演的蜘蛛俠應該是目前為之最幸福的一代蜘蛛俠了。
言歸正傳,《蜘蛛俠:英雄歸來》在劇情上雖然獨闢蹊徑展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蜘蛛俠形象,並且擁有許多致敬元素和場面,但是前期劇情對於路人觀眾而言,仍然會不可避免的陷入疲乏無聊之中。
所幸另一個實力派演員的加入,使得這部電影沒有全線崩潰,那就是在2014年憑藉《鳥人》迎來事業生涯第二春的麥可·基頓。
曾經因為飾演蝙蝠俠到達事業巔峰的他憑藉「鳥人」一角再次吸引了觀眾關注,這次再度回歸超級英雄電影之中的他,真的就成為了「鳥人」,不對是禿鷲。
從電影的故事劇情和背景格局來看,與其說《蜘蛛俠:英雄歸來》是一部超級英雄類型電影,倒不如說它是一部披著超級英雄外衣的校園青春輕喜劇。這部電影中的彼得·帕克與以往的光輝英雄形象似乎一點兒都不沾邊,初出茅廬的他在經歷了「內戰」之後,身懷著超能力卻無處釋放自己除暴安良的熱情,只有整天給鋼鐵俠發簡訊或者上街幫助老太太過馬路、尋找丟失的寵物……
另一方面青春的悸動和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也會讓他不知所措。校園生活中發生的種種瑣事也對他造成了困擾,許多同主人公一樣處於學生時代或者曾經經歷過青春年華的觀眾會漸漸發現,電影中的彼得.帕克,不也正是那個在青春歲月之中同樣迷茫,同樣在不斷成長的自己嗎?
顛覆前作的諸神黃昏在經歷兩部前作不倫不類、不冷不熱的鋪墊之後,《雷神》系列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系列第三部終結篇(雖然現在的我們都知道有《雷神4》了)。
系列前兩部的失敗,讓漫威痛定思痛,最終選擇放棄前作的神話嚴肅基調,改走輕鬆幽默的銀河喜劇風格。
這種原本死馬當活馬醫的嘗試卻意外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雖然國內一眾影評人對這部系列終曲充滿了鄙夷和批評,但是依然擋不住在北美票房的口碑與票房大賣之後,引發的國內觀影熱潮。畫風突變之後的《雷神3》在故事基調上的改變,並沒有影響電影對於索爾與洛基之間相愛相殺的兄弟深情描摹,成為了本片的一大看點。
現在讓我們從頭到尾細細品鑑這部在上映之時堪稱漫威世上最佳的漫改電影。
《雷神3》首先在副標題上就獨具深意,「諸神黃昏」這個名字的由來最早是引自於北歐神話的大事件「諸神黃昏」,它導致了許多在北歐神話體系佔據重要地位的神明就此隕落,包括奧丁、海姆達爾等等。
這場「神仙打架」源自火焰巨人對眾神的開戰,戰爭最終會以世界陷入黑暗,並在黑暗之中重新復甦的結果而告終。在西方神學界和歷史學界對於「諸神黃昏」的研究與討論至今仍然是一大議題。
到了漫威漫畫之中,「諸神黃昏」被有板有眼的搬入了《雷神》的系列漫畫中,並且成為漫威漫畫世界主宇宙中的一大重要事件。
在漫畫之中,「諸神黃昏」不僅對北歐眾神所在的阿斯加德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同時也造成許多「復仇者聯盟」成員的殞命,對世界的未來走向形成了巨大影響。
如果單純依照神話情節和漫畫原著進行改編的話,這個故事不可避免的會帶有沉重的史詩感和現實色彩,並且其中將會牽扯出大量的人物角色和故事背景,顯然不是一部《雷神3》就能夠說得清、理得明的。
所以在拍攝過兩部讚譽有加的雷神個人短片之後新晉為《雷神3》的導演塔伊加.維迪提看來,作為《雷神》系列電影的續作,電影自然應該側重於雷神的個人成長和經歷之上,對於那些紛繁浩雜的故事支線內容,則儘量刪繁就簡。
最終,在這樣的創作思想之下,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雷神3》的故事劇情其實並不複雜,僅有一條故事主線,並且在喜劇風格影響之下,許多故事情節甚至會顯得有些無釐頭。
故事最大的原創改編莫過於對海拉角色的重新編排演繹,在漫畫原著之中,海拉本是洛基和女巨人安爾伯達的女兒,並且還和滅霸有過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糾葛。
電影顯然不可能像漫畫這樣隨心所欲的安排,索性就把這個角色獨立作為電影的反派人物,並且將她變作了索爾和洛基的大姐大。常言道,在毀滅中重生是英雄本色。
海拉這個人物最終通過血洗阿斯加德,使得索爾和洛基流離失所,淪為競技場的鬥士。也就有了後來兩個人難得的同生共死、促膝談心,讓人們看到了另類的兄弟情深。
影片在借鑑了《諸神黃昏》漫畫原著的同時,為了引入綠巨人,還對《星球綠巨人》的部分漫畫情節進行了取用,比如綠巨人在瑟卡星球上的競技經歷。
《雷神3》最大的驚喜與其說是在電影前半段阿斯加德的毀滅,倒不如說是在垃圾星球瑟卡,這一部分的電影場景中,充滿了濃厚的致敬元素和數不勝數的彩蛋,比如在瑟卡競技場高塔上出現的巨大塑像上,我們就能找到類人體、戰神阿瑞斯、雙頭野獸、馬臉雷神以及綠巨人的形象。
總體來講,對於習慣了漫威輕鬆搞笑風格的影迷來說,《雷神3》無疑會成為漫威電影宇宙的又一經典之作,影片宏大的故事場面、多變的人物形象以及跌宕起伏的劇情都在漫威電影宇宙的發展史上畫上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但是影片在電影風格上的轉變,劇情情節上的無釐頭與拖沓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電影失去了許多忠實於漫畫原著和電影前作的觀眾。不過,《雷神3》的最終還是成功的,也為漫威電影未來的開發提供了新的創作方向。
「英雄歸來」與「諸神黃昏」共同挑起了漫威電影宇宙第三階段承前啟後的大任,同時更展現出漫威越加成熟的電影製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