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拍攝色調分析(淺談由畫面感優質的電影體會核心的畫面拍攝技巧)
2023-06-09 07:44:15 2
作者微博:@Grain膠片影像世界
近期為了提升審美鑑賞能力觀看了不少畫面被一致稱讚的電影,部分電影的精細畫質、深究的構圖與色彩的賦予深深吸引!那麼我們在日常攝影中如何把畫面經營好呢?
下面我來說一下研究的感悟:
1、保證畫面精細與清晰是前提:
在我們進入畫面後期的色彩與校色修改時很多攝影師會進入一個誤區,就是把自己所學的調色技巧儘量的全部運用到畫面中,這樣延伸出一個問題是過度的後期,過度的後期不僅使畫面的精細程度與細節大大的損失,有時候不成熟的過度調色還會使畫面失真嚴重,
所以在不是要大力突出環境與畫面主題的特殊情況時不要過度誇張的後期!
清晰與色彩還原是畫面的前提
一個自然的色彩還原與精細的畫面會使不少觀看者為之迷醉,所以我們日常拍攝作品時儘量的在拍攝時就把畫面的精細度以及銳度等控制在最佳狀態
具體方法的概況:
一、減少拍攝過程中的震動
如果拍攝過程中出現震動會使得照片十分模糊,即使對焦十分精確也會影響照片的清晰度,發生震動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相機本身的震動,另一種則是被攝主體本身發生動態,這兩種都會影響照片效果,會使照片變得很模糊。所以搭載防抖功能的機身和鏡頭在一定時間會對畫面的清晰發揮作用。
二、防止震動的幾種方法
1、可以準備三腳架亦或獨腳架,可以根據拍攝條件選擇合適的架子,然後把相機放在架子上就能保持平穩。
2、可以用縮短快門時間的方法來減少相機震動產生的影像模糊。
3、在不使用三腳架的情況下,我們要確保持機的姿勢正確,這樣才能避免震動。
三、結相的最佳狀態
不要覺得鏡頭的光圈越小,結像的清晰度就越大。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鏡頭成像的最佳狀態其實是在將其最大光圈縮小2-3擋後,只有這樣的情況下,結像才能是最佳的。
2、賦予畫面正確的色彩風格
關於畫面色彩的調製前期我寫了很多的文章,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是在處理色彩偏向時一定要根據畫面的內容與畫面的情緒而定,
色彩情緒
「某種方式的光線照在一個物體或某種主題上就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情緒或氣氛,如果與多種因素結合便可以化平凡為神奇。」這裡引用一下英國偉大的攝影家比爾·白蘭德的經典語錄。
色調扮演了一個創造情緒的重要角色。調性的不同處理是
繪畫傳達情緒的重要手段,一個黑色主導的調性就會產生一種陰鬱或神秘的氣氛,而以明亮色調為主導的畫面則傳達出快樂、愉悅的情感來。
亮調子與暗調子的不同分布與安排也能給作品創造出不同情緒感。比如,黑色調安排在畫面的下半部,那麼就會有一種力量感和穩定感,但如果黑色調安排在畫面的上半部則產生類似於山雨欲來的情境,氣氛會變得陰鬱和兇險。學會如何通過色調的安排和處理來表達不同的氣氛和意義對於畫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畫家創造出感人的繪畫作品。
並且在色彩搭配上一定要用到色彩搭配原理也就是相似色與互補色,上面的色輪相鄰的為相似色對應的為互補色!
色輪
一般我們傾向於認為波長比較長的一端(偏紅色的一端)是暖色,而波長較短的一端(偏藍色的一端)則是冷色。然而這種區分方式並不準確。
阿恩海姆認為,冷暖的色彩感受並不是由主要色彩來決定的,而是由主色彩向另一種色彩的偏離程度所決定的。比如,飽和的紅色是「暖」的,但是如果其中混合了藍色,它的感覺就會偏向「冷」。
換句話說,決定色彩冷暖感受的不是色彩本身,而是色彩之間的張力,或者說是色彩發展趨勢。偏藍的紅色會變「冷」是因為藍色成為它變化的方向。而如果兩者的比例接近,色彩的「冷暖」屬性就會變得很模糊。
在電影中,創作者常常利用冷暖色的感受來影響我們對於氣氛和情緒的理解。例如,在 小 津 安 二 郎 導 演 的《 浮 草》(Ukigusa,1959)開場的鏡頭中,畫面中的主色調由海和天的藍色構成,但之後的鏡頭中出現了紅色的郵箱。緊接著,鏡頭進入室內,偏暖的顏色佔據了更多的空間,而人物也拿著扇子,說天氣真熱。色彩的冷暖變化使得我們能更容易融入場景的氣氛中(見下圖)。
由於不同色彩的屬性及其所引起的情緒和氣氛有很大的差異,所以電影創作者可以利用色彩引導觀眾對事物的情緒判斷。
我們通常會覺得色彩能量比較高的色彩或者暖色會讓人產生比較刺激和興奮的感覺,而色彩能量比較低的色彩或者冷色會顯得比較冷靜和低調。相比之下,前者的感覺是擴張、向上的,而後者的感覺則是收縮、向下的。
例如,我們通常見到需要冷靜氣質的工種制服基本上都採用偏冷的色彩,如醫生、警察。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色彩選擇都與色彩對情緒的影響有著極大的關係。
通過在電影中製造色彩情緒和氛圍的變化和衝突,就能利用色彩主題增強情緒的衝擊力和戲劇性。
3、顏色調製分析
高飽和度色彩
飽和度在我們的照片中所起的具體作用:一種顏色的飽和度越高,它就越鮮豔;反之,一種顏色的飽和度越低,它就越接近於灰色。
一張照片的飽和度越高,畫面的「攻擊性」就越強,就越能引起人的注意,但是過高的飽和度有時候會讓人產生反感的情緒。反之,一張照片的飽和度越低,畫面就越「平和」,就越能給人安靜,舒適的視覺感受,但是過低的飽和度有時候會讓畫面產生不通透感。
膠片感的照片
膠片感是照片撩人的一個重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