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07:14:01 1
專利名稱:一種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技術領域[0001]本發明涉及土木工程領域,特別是涉及填土邊坡支護工程領域。
技術背景[0002]隨著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利用填方建造房屋、修建公路、鐵路等項目越來越多, 大量的填方邊坡支護是填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填土成孔難、填料組成複雜、不均勻, 填土邊坡支護一直是巖土邊坡支護的一大難題,特別是當邊坡較陡時,目前常用的填方邊坡支護方式為重力式擋牆、扶臂式擋牆等填土邊坡支護形式,造價高、工期長。[0003]發明內容[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該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能充分發揮巖土體的潛力,提供巨大的錨固力,並能將巨大的錨固力可靠地傳遞至被錨固的物體,擴大了錨杆的應用範圍,可大幅度降低填方邊坡支護的成本與工期,安全可靠,造價低。[0005]該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包括填土傳力帶、填土錨杆兩部分組成,其中的填土傳力帶與填土直接接觸,填土錨杆包括杆體與錨固體兩部分組成,杆體位於錨固體內,填土傳力帶與錨固體連接。[0006]在上述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中,上述的填土傳力帶是在填土施工時設置於填土中的一種與填土直接接觸的受力結構。[0007]在上述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中,上述的填土傳力帶是填土施工時設置於填土中的砂漿、混凝土或水泥漿中的一種。[0008]在上述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中,上述的填土傳力帶是在填土施工時設置於填土中的一種管狀結構。[0009]在上述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中,上述的填土傳力帶是在填土施工時設置於填土中的管狀結構與砂漿、混凝土、水泥漿中的一種之組合。[0010]在上述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中,上述的填土傳力帶包含設置於填土中的一個或多個塊狀結構。[0011]在上述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中,上述的填土錨杆包括原狀土錨固段與填土穿越錨杆段兩部分組成,其中的原狀土錨固段為施工在與填土相連的原狀土中的錨杆,填土穿越錨杆段為填土施工時安置於填土中的錨杆。[0012]本發明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施工方便,造價低,錨杆承載力大,成功解決了填土邊坡支護對錨杆擋牆使用的限制,可在填土施工過程中有效保護埋設於填土中的錨杆不被破壞,施工工期短,可廣範應用於填土邊坡支護等工程領域。
[0013]圖1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用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結構構造示意圖。[0014]圖2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用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施工第一步示意圖。[0015]圖3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用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施工第二步示意圖。[0016]圖4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用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施工第三步示意圖。[0017]圖5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用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施工第四步示意圖。[0018]圖6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用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施工第五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結合圖1至圖6介紹本發明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結構構造、工作原理與施工方法。首先結合圖1、圖6介紹本發明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結構構造。如圖1所示,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包括填土傳力帶(1)、填土錨杆兩部分組成, 其中的填土傳力帶(1)與填土直接接觸,填土錨杆與填土傳力帶(1)連接,填土錨杆包括杆體(2)與錨固體(3)兩部分組成,杆體(2)位於錨固體(3)內,在圖1中的填土傳力帶⑴ 可以是混凝土,也可以是砂漿,還可以是水泥漿,填土傳力帶(1)的形狀可以是管狀、條形、 或一個塊狀體,填土傳力帶(1)還可以是多個塊狀體的組合。杆體( 可以是鋼筋,也可以是鋼絞線,還可以是鋼管等抗拉構件。錨固體(3)可以是水泥砂漿、水泥漿、環氧樹脂等材料,為了確保杆體⑵位於錨固體⑶內,可在錨固體⑶與杆體⑵之間設置定位器G), 定位器(4)可用鋼筋製作,定位器(4)可保證杆體( 有足夠的保護層厚度。在填方邊坡支護中,在填土寬度較大,填土體本身不足以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可將填土錨杆的一部分設置在與填土區域相連的原狀土內,如圖6所示,在原狀土內的填土錨杆部分即為原狀土錨固段(6),原狀土錨固段(6)的結構構造亦包括杆體(2)與錨固體(3)兩部分組成,可參照現有錨杆技術實施。本實施例以下部分主要結合圖2至圖6,介紹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的施工方法。如圖2所示,在施工方法的第一步,現場原狀土表面清理後,測定原狀土的坡面線(9)的坡度如圖2所示,結合坡面線(9)與設計圖紙中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的位置要求, 確定原狀土錨固段(6)的錨杆入土口位置(5),完成第一步,進入第2步。在本步驟中,主要是在填土前完成相應位置原狀土錨固段(6)的施工,可採用現有錨杆施工方法完成,在本步驟中,如圖3所示,可根據需要,在填土施工前完成全部原狀土錨固段(6)的施工,也可以與分層填土施工步驟相結合,自下向上在填土覆蓋前逐層施工原狀土錨固段(6),原狀土錨固段(6)的杆體( 可採用1根直徑32的鋼筋製作,錨固體( 可選用水泥漿或水泥砂漿製作,從而完成第二步,進入第三步。在本步驟中,如圖4所示,自下向上逐層回填土至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的填土穿越錨杆段(7)的上部,並設置與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方向一致的填土內邊坡(8),可在填土內邊坡(8)上開300mmX 300mm的槽,在槽內先回填50mm 厚的砂漿,然後將直徑73mm、厚度4mm的鋼管(10)放置於砂漿的上方,並在鋼管(10)內放置一根直徑32mm的鋼筋作為填土穿越錨杆段(7)的杆體O),並在杆體(2)上設置定位器 G),以確保杆體⑵位於鋼管(10)的中心位置,將已施工的原狀土錨固段(6)的鋼筋與填土穿越錨杆段(7)的鋼筋連接為一體作為杆體O),之後在槽內回填厚150mm的砂漿將鋼管(10)覆蓋,然後將開槽填平。在本步驟中埋置的鋼管(10)與覆蓋於鋼管(10)的砂漿一起組成了本發明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的填土傳力帶(1),為了提高填土傳力帶(1)與填土之間的連接強度,可沿著鋼管(10)不同位置設置一個或多個塊狀砂漿或混凝土結構。填土傳力帶(1)在填土施工過程中可增加填土體的穩定性。在本步驟中,因鋼管(10)與杆體 (2)之間未設置牢固連接,因此,在填土施工過程中,即使出現較大的填土沉降與水平位移,位於鋼管(10)內部的杆體(2)在鋼管(10)的保護下不會受到破壞,鋼管(10)還可以在填土壓實過程中保護杆體(2)不被壓實機械等施工過程因素影響,同時保證了原狀土錨固段 (6)在填土施工過程中不被破壞。從而完成第三步,進入第四步。在本步驟中主要是按照填土施工要求回填下一層土,重複第三步,如圖5所示。從而進入第五步。在本步驟中,如圖6 所示,待填土施工厚度足夠,填土施工對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的破壞因素消除後,向鋼管 (10)內注入水泥漿或水泥砂漿,待水泥漿或水泥砂漿凝固後便形成了填土穿越錨杆段(7) 的錨固體(3),然後將已經施工完成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的杆體O)與被錨固體(11) 鎖定,形成填土邊坡錨杆擋牆支護。被錨固體(11)可以是噴射鋼筋混凝土擋牆,也可以是抗滑樁、格構梁等擋土結構。從而完成本發明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施工。 本專利包括但不限於本領域內專業人士可替代使用的其他施工方法。
權利要求1.一種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其特徵是該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包括填土傳力帶 (1)、填土錨杆兩部分組成,其中的填土傳力帶(1)與填土直接接觸,填土錨杆包括杆體(2) 與錨固體C3)兩部分組成,杆體( 位於錨固體C3)內,填土傳力帶(1)與錨固體C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其特徵是填土傳力帶(1)是在填土施工時設置於填土中的一種與填土直接接觸的受力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其特徵是填土傳力帶(1)是填土施工時設置於填土中的砂漿、混凝土或水泥漿中的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其特徵是填土傳力帶(1)是在填土施工時設置於填土中的一種管狀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其特徵是填土傳力帶(1)是在填土施工時設置於填土中的管狀結構與砂漿、混凝土、水泥漿中的一種之組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其特徵是填土傳力帶(1)包含設置於填土中的一個或多個塊狀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其特徵是填土錨杆包括原狀土錨固段(6)與填土穿越錨杆段(7)兩部分組成,其中的原狀土錨固段(6)為施工在與填土相連的原狀土中的錨杆,填土穿越錨杆段(7)為填土施工時安置於填土中的錨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填土邊坡支護領域中的一種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該填土邊坡支護複合錨杆包括填土傳力帶(1)、填土錨杆兩部分組成,其中的填土傳力帶(1)與填土直接接觸,填土錨杆包括杆體(2)與錨固體(3)兩部分組成,杆體(2)位於錨固體(3)內,填土傳力帶(1)與錨固體(3)連接,在施工時,可在原狀土中施工錨杆,並與設置於填土中的杆體(2)連接,待填土施工對錨杆的破壞因素消除後再施工錨固體(3),成功解決了填土邊坡支護對錨杆擋牆使用的限制,可在填土施工過程中有效保護埋設於填土中的錨杆不被破壞,施工方便,工期短,造價低,承載力大,可廣範應用於填土邊坡支護工程領域。
文檔編號E02D5/74GK202280058SQ20112042383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31日
發明者張繼紅 申請人:張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