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講故事(兩瓶茅臺的故事)
2023-06-08 17:26:32 1
兩瓶茅臺的故事
聲明:本文為微信公眾號城市微小說原創,任何平臺未經許可不得轉載,違權必究!
作者:陳永先
編輯:輕舞飛揚
01
唐局長特別嗜好喝茅臺,凡與他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擔任局長這些年,凡找他辦事的人都會給他奉上茅臺,日積月累,他家的地窖裡全是茅臺酒,恰似一個不大不小的存酒庫。
但唐局長的酒量並不很大,眼瞅著越來越多的茅臺酒,除了毎天必喝外,日常聊天中,他與夫人便有了一個共同的夢想:能不能想辦法把茅臺酒變成現金呢?
突然有一天,夫妻倆在閒聊中說到,既然找辦事的人都要去買茅臺,為什麼不把自家的茅臺賣給到家竄門的人呢?
於是他們便與所居小區門口的超市老闆,唐局長的小舅子商量,將自家的兩瓶茅臺放在超市收銀臺的顯著位置,期待有人能夠購買。
果不其然,還很湊效,茅臺酒剛剛放置的第一天,就被一名找唐局長辦事的人買走了。很快這兩瓶茅臺便又匆匆忙忙地回到了唐局長的家中。
02
待打發走到訪客人後,唐局長和夫人看了看兩瓶茅臺,的確是自家放到門口超市的那兩瓶。因而兩人不約而同地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隨即其夫人便又將這兩瓶茅臺送回到了門口的超市,拿了剛才賣出的酒款屁顛屁顛兒地回家了。
從此以後,凡到唐局長家竄門,請求幫忙的人員,只要帶上的是唐局長所居小區門口超市的茅臺,凡所託之事就能十拿九穩,轉眼就會妥妥地辦成。
否則,相託事宜就會拖上三四五六七天,甚至十天半月不等。慢慢地,相託辦事的人們便發現和領悟了這一奧妙;並且還有意無意地相互轉告,妥妥地成了有滋有味的心照不宣。
自從唐局長和夫人依靠自家門口小舅子的超市搗騰起這兩瓶茅臺後,明顯給小舅子的買賣增加了負擔。
因為後來為穩妥起見,從唐局長家取回茅臺的任務便交給了自己的小舅子。
一段時間後,其小舅子便建議多拿些茅臺放到超市,以免來回折騰得太繁瑣;但姐夫則告訴小舅子,家中就這兩瓶。並且姐姐也在一旁幫腔說,為了點零花錢,你姐夫都捨不得喝了。
於是小舅子只得苦笑著說,自己勤跑著點就是了。很顯然,唐局長一家明擺著不想讓小舅子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茅臺。
現實中,裝窮是當今許多官員的拿手好戲。再者,這樣做,顯然比較穩妥和保險。誰都知道唐局長早已是官場上的「老油條」了。
真人不露相,官員多高招。
03
就這樣,這兩瓶茅臺酒便義無反顧地承擔了周而復始的買賣和助力快速辦事的使命。春去秋來,隨著唐局長幫忙辦事效率的不斷提高,這兩瓶茅臺反覆周轉的步伐也進一步得到了加快和增速。
有時,兩瓶茅臺前腳剛走,不一會工夫,後腳便又回到了超市。
有好事者曾初略地統計過,這兩瓶茅臺有時一天只少要在超市和唐局長家中跑上五、六趟。特別是碰上性急心切者,乾脆就在超市門口候著,待這兩瓶茅臺重返超市門口的當兒,他便一手提貨,一手把錢迅速支付給收銀員。
星移鬥轉,這一見怪不怪的現實生活一直持續了好些年。直到唐局長快要退休的那一年,功不可沒的兩瓶茅臺似乎才放慢了自己的腳步。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後來,據說,自唐局長離職退休那天開始,這兩瓶茅臺便在超市收銀臺顯著的位置一動不動了。
- 作者簡介 -
陳永先,男,漢族,中共黨員,湖南邵陽人,歷任原北京軍區38集團軍警衛調整連戰士、文書、班長,原徐州工程兵指揮學院學員,原一一三師工兵營築城連排長,一一三師司令部軍務科代職參謀,38集團軍警衛調整連排長、副連長、政治指導員、連長,38集團軍司令部副營、正營、副團職參謀和政治協理員,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委常委、人民武裝部部長,上校軍銜。
先後立個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獲各類通令表彰若干。曾受到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接見,併合影留念。參加油裝一號、首都防空、科技大練兵比武、50周年國慶大閱兵、反應急作戰準備、攻堅-2006、北部邊境巡哨封控等重大軍事活動和軍事演習等任務,多次受到軍地雙方領導讚譽和肯定。
轉業地方工作後,多次參加全國精準扶貧和中央環保督察等任務,曾被授予"精準扶貧脫貧優秀駐村第一書記」榮譽稱號。個人愛好文學、攝影、旅遊、運動等,曾有零星詩歌、散文、小說、新聞、淺論、睿語等文字散見於軍內外報刊雜誌和網絡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