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被列為禁書(女明星看了就挨罵的韓國)
2023-06-08 18:25:25 3
在被粉絲供養起的韓國偶像圈,你永遠預料不到愛豆會為什麼挨罵。
比如,以「韓國第一美顏」稱號被熟知的女團Red Velvet隊長裴珠泫(Irene),就曾因為在粉絲見面會上分享了一本書,而被部分男性粉絲圍攻、上傳惡意留言,甚至不惜燒毀Irene照片的來洩憤。
或許你會疑惑:名人愛閱讀,本不應該是件體現文化素養的好事兒嗎?究竟什麼樣的書,能讓女明星看了就挨罵呢?
它的名字叫做《82年生的金智英》。
這本只有薄薄100多頁的暢銷書,自從2017年成為韓國年度書籍開始,就成了現象級的存在。受盡盛讚,也背負著無數罵名。
顧名思義,書裡用紀錄片一樣的敘事方式,講述了1982年出生的女孩金智英35歲前的成長故事。雖然寫作技巧上沒什麼出彩之處,甚至可以說是平鋪直敘的流水帳。
但因為毫不避諱地展示了金智英親身經歷的——重男輕女、蕩婦羞辱和就業歧視等——在韓國這個傳統男權文化社會裡最常見、卻又最諱莫如深的種種性別偏見問題,而引發了軒然大波。
鄭裕美、孔劉主演的同名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支持者把它稱為「表面平淡,內核炸裂的女性主義小說」,不僅作者趙南柱因此榮獲了「兩性平等文化獎」;
韓國總統文在寅、國民主持人劉在石、防彈少年團的金南俊等名人,都曾公開推薦過這本書;
這個月,由它改編成的同名電影也即將上映,被主演孔劉評價為「出演時,沒什麼理由需要猶豫」,「看過劇本後,馬上給媽媽打電話道謝」。
相比之下,像Irene一樣公開對《82年生的金智英》表示過支持的女偶像就沒那麼好運了。
因為使用了寫有「GIRLS CAN DO ANYTHING」內容的手機殼,女團Apink成員孫娜恩遭受指責。
在很多粉絲、尤其是男性粉絲的視角裡,「用容貌討好宅男」而謀利的女團成員,是沒有資格表達「女性受到了男性的壓迫」這種觀點的,於是紛紛在Irene的社交網站蓋樓評論「後悔想過跟你結婚」。
另一位著名女團成員少女時代的崔秀英,也曾因為在真人秀節目中表達過自己遭遇了與小說主人公相似的差別對待,頗受非議。
至此,《82年生的金智英》成了女明星沾邊即挨罵的存在,只要你透露出讀過這本書,立刻會從「直男女神」變成「直男公敵」。
更別提冒著天下之大不韙,而飾演同名電影女主的鄭裕美了。
主演過《釜山行》和《熔爐》的她本是影后級人物,可自從選角開始就被瘋狂的罵聲圍攻,被羞辱是「82公斤的鄭裕美」,被詛咒是「最後一部作品」。
如此兩極分化的輿論衝突,似乎預兆著這是一部言辭激烈的作品。
也讓很多人下意識地給它打上了「女權主義代表作」的標籤,批評其有故意挑撥兩性矛盾的仇男傾向。
鄭裕美社交網站下的惡評
但實際上跟隨作者克制的表達,你從金智英的故事裡卻看不到一點偏激和刻意地添油加醋。
金智英就是韓國人每天走在路上,都會迎面遇到的普通女孩,甚至還算幸運的一個。
她成長於一個還算和諧公務員家庭,順利地努力學習上了重點大學後,又嫁了個能掙錢、還在婆媳矛盾裡幫著自己說話的老公,安心當著家庭主婦,怎麼看都是個典型的「好女人」範例。
可即使是這樣,35歲的某一天,金智英還是患上了抑鬱症。
在心理醫生面前,她慢慢揭露了自己作為女性一直被性別壁壘所限的人生,和種種早已被習以為常、「合理但不公平」的生活場景——
「原來,我們本以為平凡的一天,確也到處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性別壓迫。」
那麼,金智英到底經歷了什麼?
作為家裡的二女,雖然沒有拿她換嫁妝的父母,也沒有可勁兒欺壓自己的啃老兄弟;
但家裡最好的東西還是默認根據性別分配資源,被教育「要禮讓」的姐妹只能享有剩下的食物,共用一間房、一床被子。
弟弟的筷子、襪子、衛生衣衫和鞋提袋,永遠都是成雙成對的,而大姐和金智英的這些物品,永遠湊不成一對……
母親常說,因為她和姐姐既懂事又會照顧人,兩姐妹更沒有理由和弟弟爭風吃醋。
刻板印象裡的「賢惠忍讓」,導致小學六年當中,金智英的班級裡每一次都是男生當班長,女生當衛生委員。
甚至被鄰座男孩欺負,金智英哭著向老師傾訴,都會被笑著敷衍過去:「男孩子都是這樣的,愈是喜歡的女生就愈會欺負她。」
澳大利亞公益廣告視頻,女孩被打著「喜歡」名號的男生欺負。
上了中學後,經常有色狼男老師喜歡對女同學動手動腳;而金智英在公交車上揪住尾隨自己的男生後,還反被懟:
「你每次在補習班上都坐在我前面,還要走廊上對我面對微笑,怎麼今天卻把我當色狼呢?」
收到女兒求救簡訊後來接她回家的父親,依然不忘給她一番警示,不應該對男同學友善,給別人尾隨她的機會。
性騷擾事件中的蕩婦羞辱思維,在高等學府都甚囂塵上。表面溫柔的大學學長,也會在背後說有過前男友的女孩是「被嚼過的口香糖,誰還要啊」。
甚至是靠自己的力量抓到暴露狂的女同學,結果都是被老師認為丟了學校的臉,而遭到記過處分。
如你所見,比起「惹是生非」地捍衛自我,懂事才是韓國女孩的必修課。
於是,到了就業的時候,智英的姐姐雖然成績很好,可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還是「自覺」地報考了省錢的師範學院。
於是,進入職場面試時,金智英和其他女性候選者被毫不掩飾地問道:「要是客戶主管有些身體上的接觸,比如說按你肩膀啦、不經意摸你大腿啦,你們會怎麼做?」
但女孩子們還是守規矩地回答了,因為在金智英畢業那年,百大企業女性錄取率只有29.6%。就算被男領導強拉著灌酒,也沒人敢輕易辭職。
《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劇照,孫藝珍飾演的職場女性被灌酒
「什麼性別做什麼事,什麼年齡做什麼事,什麼身份做什麼事。」
三座大山壓下來後,步入而立之年的金智英在長輩的催促下結婚有了孩子,然後在眾人「順理成章」的期待下,辭掉工作成為一名全職母親。
每年中秋節,她都會穿越大半個韓國,陪著老公回到公婆家親手做家宴。儘管她就和自己的父母住在同一個城市,婚後卻從來沒和他們過過一次節。
好在丈夫也偶爾會做點兒家務,只不過每次都會加一句「幫助妻子」的前綴,仿佛是施了什麼恩惠。
在一次次命定推搡出來的卑微和妥協中,越來越迷茫的金智英也曾找過朋友傾訴,卻被對方嘲笑說「身在福中不知福」。
金智英感覺自己彷彿站在迷宮的中央,明明一直都在腳踏實地找尋出口,卻發現怎麼都走不到道路的盡頭。
反抗不得,又不敢被吞噬,只得煩惱成疾。
顯然這種對女性的枷鎖夠隱形、又難以被感同身受,正是《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韓國受到非議的原因——
「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正常的,對此有反對情緒不正常。」
畢竟同為弱者,比起《親切的金子》裡手刃加害者的復仇女神,《熔爐》和《素媛》裡遭遇了不可逆傷害的無辜孩子,金智英的遭遇實在有些「不值一提」。
同時,隨著女權運動的發展,韓國社會中一些明顯不符合現代文明趨勢的性別歧視被明文消除(比如從2005年開始,韓國的戶籍政策不再只允許男性擔任戶主)。
在很多人的思維裡,女性也沒什麼再費力不討好的反抗必要了,還不如按照約定俗成的期待,化化妝、追追星,在大環境中學會平衡利弊。
殊不知,積重難返的固有思維,還是讓很多老一套的言論有意無意、有形無形地冒出。
比如外界對女性的評判多是來自老公與娘家的經濟條件,而對於職場女性的評判則拘於「如何處理工作和家庭的關係」。
被記者問「作為一名女企業家,要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的張泉靈,反擊道「你們會問男企業家平衡性的問題嗎?」
而《82年生的金智英》指向的問題核心,恰在於「默認」二字。
正如它的腰封上寫的那句話:「一個女孩要經歷多少看不見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長大成人。」
重點不是坎坷,甚至無關男女,而是性別標籤化中的那些「不被看見」。
書中有一個情節是這樣的,金智英帶著孩子在公園曬太陽。看著孩子在推車上睡著了,她買了一杯咖啡喝,卻聽到旁邊的上班族竊竊私語:
「我也好想用先生賺來的錢買咖啡喝、整天到處去閒晃……媽蟲還真好命……」
「媽蟲」這個詞,讓童年隱藏的暗物質甦醒,它們像金智英襲來,徹底壓垮金智英的自尊心。
2014年底,標籤「媽蟲」的盛行就是作者趙南柱的創作初衷。
在韓語中,蟲有表示低等動物的貶義,而「媽蟲」則被用來貶低沒有收入,專靠老公、在家裡帶孩子的全職媽媽。金智英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賭上性命把孩子生出來,甚至放棄了生活和夢想,卻成為別人口中的一隻蟲。
但這,卻是數百萬在「為家庭奉獻才是正當職業」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韓國女孩,曾經唯一的人生選擇。
金智英的故事之所以能引發這麼大的觸動,不在於它夠特殊,反而在於它太普通。
一個不算好也不算壞的家庭,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就結婚,到了該生孩子的年紀就辭職生孩子……
正如「智英」這個代號一樣,它是韓國八十年代最爛大街的名字,就像我們的「小紅」和「小英」,也降低了每一個讀者的共情門檻。
"誰不曾或多或少地是金智英?"
書裡,本沒受過教育的媽媽看似樂在其中地為相夫教子奉獻一生,而上過大學的金智英同樣被迫裹挾了進去。
現實中,細碎日常中流淌出的種種壓抑細節,更讓這本書在女性群體中的共鳴超越了年齡,於90後韓國女生中引起了極大共鳴。因為年近30的她們,剛好被動處在婚育、職場和家庭的十字路口。
女星崔秀英的真人秀節目《90年生崔秀英》,正是對《82年生的金智英》的致敬。
共鳴,甚至超越了國界。
《82年生的金智英》一經在日本上架,就登上了「最暢銷亞洲圖書」的榜首,三次加印,供不應求;
而在中國網友的豆瓣書評裡,這本書更被奉為「東亞三國指定讀本」。
同樣是「看不見的傷」,有人回憶起了自己成長曆程中總被忽視的種種心酸,有人則想起了前幾天被隱去名字的田徑世錦賽獲獎中國女運動員。
「其實人生中的苦難,誰都會面臨,只是許多人不願意看到這一點。」
從大家的吐槽和自述中能看出,最讓人為之傷懷的不僅是社會的固有偏見,更是它束縛了被標籤化的女性本身潛能的發揮。
也因此在講完了金智英「從夢想著環遊世界,到陷於每天給孩子換尿布的庸常人生」的故事後,作者給不出任何解決辦法。
已經育有一個女兒的她,只是在小說的卷後語裡寫道:
「女兒說她長大以後想要當太空人和科學家,我希望、我相信,也努力想辦法讓女兒的成長背景可以比我過去的成長環境更美好。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我們也只能期盼那句「智英,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終究不會只活在虛無縹緲的祝福裡——
「智英們」要記得,就算去不了每個國家,也要知道世界原來這麼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