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及其切換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01 18:05:05 1
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及其切換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包括一個滑塊(12)、一個第一彈簧(14)、一個第二彈簧(16)和一個底座(18)。第一彈簧的一端可抵靠在滑塊上,第二彈簧可套設在第一彈簧外側,第二彈簧的一端可抵靠在滑塊上。底座包括一個朝向滑塊的承壓面(182)、一個突設於承壓面的第一限位部(184)、和一個突設於承壓面的第二限位部(186),第一彈簧可套設在第一限位部上,並抵靠於承壓面,第二彈簧可嵌設於第二限位部,並抵靠於承壓面。
【專利說明】 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及其切換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彈性機構,尤其涉及一種用於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具有上述彈性機構的切換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低壓電氣領域中,常利用一個切換裝置來控制電路在斷開狀態和閉合狀態間切換,可實現快速斷開或閉合的功能,以最大限度地減小電弧的影響。為了實現切換動作的快速完成,在切換裝置中通常還設有一個輔助切換的彈性機構,主要是利用彈簧存儲或釋放彈性勢能以輔助切換動作的完成。同時可以利用彈簧在切換動作中產生的大輔助扭矩,增加切換動作的切換力。
[0003]現有彈性機構一般只設有一個彈簧,而在某些切換裝置中,因需要彈性機構提供較大的輔助扭矩,需要設計兩個彈簧才能實現輔助切換動作,但是兩個彈簧在壓縮和伸展的過程中,容易因相互碰撞而損壞。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其具有兩個彈簧,且可有效防止兩個彈簧間的相互碰撞,以穩定的為切換裝置的切換動作提供較大的輔助扭矩。
[0005]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彈性機構的切換裝置。其彈性機構可以提供較大的輔助扭矩,且不易損壞。
[0006]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其包括一個滑塊、一個第一彈簧、一個第二彈簧和一個底座。第一彈簧的一端可抵靠在滑塊上,第二彈簧可套設在第一彈簧外側,第二彈簧的一端可抵靠在滑塊上。底座包括一個朝向滑塊的承壓面、一個突設於承壓面的第一限位部、和一個突設於承壓面的第二限位部,第一彈簧可套設在第一限位部上,並抵靠於承壓面,第二彈簧可嵌設於第二限位部,並抵靠於承壓面。
[0007]在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的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包括四個可均布於第二彈簧外側的凸起。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四個凸起與承壓面為一體,四個凸起藉由承壓面的材料切割後彎折而成。採用這樣的設計,可以使結構更簡單,且容易製造。
[0008]在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的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為一個突設於承壓面的圓環形凸臺。
[0009]在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的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為設置在承壓面上的圓形凸臺。採用這樣的設計,可以使結構更簡單,且容易製造。
[0010]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切換裝置,其包括一個可轉動的凸輪和兩個上述彈性機構,彈性機構分別設置在凸輪的兩側,且各彈性機構的滑塊可與凸輪接觸。
[0011]將第一彈簧套設在第一限位部上,將套設在第一彈簧外側的第二彈簧嵌設於第二限位部,可以在儘量不幹擾彈簧動作的情況下固定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的位置,使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在壓縮和伸展的過程中,不易相互碰撞。
[0012]下文將以明確易懂的方式,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優選實施例,對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及其切換裝置的上述特性、技術特徵、優點及其實現方式予以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以下附圖僅對本發明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並不限定本發明的範圍。
[0014]圖1用以說明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的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的分解立體結構。
[0015]圖2用以說明圖1中所示第一彈簧組裝在滑塊後的分解立體結構。
[0016]圖3用以說明圖1所示的彈性機構組合後的立體結構。
[0017]圖4用以說明底座的另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
[0018]圖5用以說明切換裝置的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
[0019]標號說明
[0020]12 滑塊
[0021]14第一彈簧
[0022]16第二彈簧
[0023]18 底座
[0024]184第一限位部
[0025]186第二限位部
[0026]20 凸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了對發明的技術特徵、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在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結構相同或結構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0028]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當實例、例子或說明」,不應將在本文中被描述為「示意性」的任何圖示、實施方式解釋為一種更優選的或更具優點的技術方案。
[0029]為使圖面簡潔,各圖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部分,它們並不代表其作為產品的實際結構。另外,為使圖面簡潔便於理解,在有些圖中具有相同結構或功能的部件,僅示意性地繪示了其中的一個,或僅標出了其中的一個。
[0030]在本文中,「一個」不僅表示「僅此一個」,也可以表示「多於一個」的情形。另外,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僅用於彼此的區分,而非表示它們的重要程度及順序等。
[0031]圖1用以說明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的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的分解立體結構。圖2用以說明圖1中所示第一彈簧組裝在滑塊後的分解立體結構。圖3用以說明圖1所示的彈性機構組合後的立體結構。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包括一個滑塊12、一個第一彈簧14、一個第二彈簧16和一個底座18。第一彈簧14的一端可抵靠在滑塊12上,第二彈簧16可套設在第一彈簧14外側,第二彈簧16的一端可抵靠在滑塊12上。底座18包括一個朝向滑塊12的承壓面182、一個突設於承壓面182的第一限位部184、和一個突設於承壓面182的第二限位部186,第一彈簧14可套設在第一限位部184上,並抵靠於承壓面182,第二彈簧16可嵌設於第二限位部186,並抵靠於承壓面182。
[0032]組裝時,可先將第一彈簧14套設在第一限位部184上,如圖2所示,然後再將第二彈簧16套設在第一彈簧14外側,並使第二彈簧16嵌設於第二限位部186,最後組裝上滑塊12,如圖3所示。第一限位部184可定位第一彈簧14的位置,第二限位部186可定位第二彈簧的位置,使滑塊12同時壓縮第一彈簧14和第二彈簧16時、或第一彈簧14和第二彈簧16同時伸展推動滑塊12時,第一彈簧14和第二彈簧16不易錯位,不易相互碰撞,從而提高彈性機構的強度,可穩定的為切換裝置的切換動作提供較大的輔助扭矩。另外,第一限位部184設置在第一彈簧14內側,第二限位部186設置在第二彈簧16的外部,這樣使兩個相互套接的第一彈簧14和第二彈簧間16沒有障礙物,可最大可能地避免影響第一彈簧14和第二彈簧16的工作,避免能量損失。
[0033]如圖1至圖3所示的彈性機構,其中第一限位部184為設置在承壓面182上的圓形凸臺。採用這樣的設計,可以使整個結構更簡單,且容易製造,上述圓形凸臺可通過衝壓底座18製得,當然根據設計需要的不同,第一限位部也可以採用其他結構,例如也可以採用圓環形凸臺,將第一彈簧14套設在該圓環形凸臺的外側。
[0034]如圖1至圖3所示的彈性機構,第二限位部186包括四個可均布於第二彈簧16外側的凸起,四個凸起可貼靠於第二彈簧16的外側,以限定第二彈簧16的位置。其中,在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四個凸起與底座18的承壓面182為一體結構,四個凸起可藉由承壓面182的材料切割後彎折而成。採用這樣的設計,可以使結構更簡單,且容易製造。當然根據設計需要的不同,第二限位部186也可以採用其他結構,例如請參見圖4,圖4中所示的第二限位部186為一個突設於承壓面182的圓環形凸臺,第二彈簧16可嵌設在該圓環形凸臺內側,即該圓環形凸臺的內側貼靠於第二彈簧16的外側。
[0035]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切換裝置,如圖5所示,其包括一個可轉動的凸輪20,和兩個上述彈性機構,兩個彈性機構分別設置在凸輪20的兩側,且各彈性機構的滑塊12可與凸輪20接觸。彈性機構可在凸輪20轉動過程中,為凸輪20提供輔助扭矩。
[0036]將第一彈簧14套設在第一限位部184上,將套設在第一彈簧14外側的第二彈簧16嵌設於第二限位部186,可以在儘量不幹擾彈簧動作的情況下固定第一彈簧14和第二彈簧16的位置,使第一彈簧14和第二彈簧16在壓縮和伸展的過程中,不易相互碰撞。
[0037]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是按照各個實施例描述的,但並非每個實施例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0038]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例的具體說明,它們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案或變更,如特徵的組合、分割或重複,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切換裝置的彈性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機構包括: 一個滑塊(12); 一個第一彈簧(14),所述第一彈簧(14)的一端可抵靠在所述滑塊(12)上; 一個可套設在所述第一彈簧(14)外側的第二彈簧(16),所述第二彈簧(16)的一端可抵靠在所述滑塊(12)上; 一個底座(18),所述底座(18)包括一個朝向所述滑塊(12)的承壓面(182)、一個突設於所述承壓面(182)的第一限位部(184)、和一個突設於所述承壓面(182)的第二限位部(186),所述第一彈簧(14)可套設在所述第一限位部(184)上,並抵靠於所述承壓面(182),所述第二彈簧(16)可嵌設於所述第二限位部(186),並抵靠於所述承壓面(18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性機構,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186)包括四個可均布於所述第二彈簧(16)外側的凸起。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彈性機構,其中,四個所述凸起與所述承壓面(182)為一體,其藉由所述承壓面(182)的材料切割後彎折而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性機構,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186)為一個突設於所述承壓面(182)的圓環形凸臺。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性機構,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84)為設置在所述承壓面(182)上的圓形凸臺。
6.切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切換裝置包括: 一個可轉動的凸輪(20); 兩個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彈性機構,所述彈性機構分別設置在所述凸輪(20)的兩側,且各所述彈性機構的滑塊(12)可與所述凸輪(20)接觸。
【文檔編號】H01H5/10GK104425149SQ201310389768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30日
【發明者】蒲恩強, 宋磊, 劉明華, 沈建良, 劉雲 申請人:西門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