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3:38:56 1
專利名稱: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LED照明領域,特別提及ー種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
背景技術:
LED作為ー種新型的緑色光源產品,是未來照明領域的發展趨勢,很多的傳統燈具都改為採用LED作為光源,具有節能環保的優點。很多LED燈具上都會裝配聚光裝置使光線聚集,比如光學透鏡,以提高照明光班的亮度,比如LED筒燈、可攜式手電筒等。這些LED燈具在製作之初,光學透鏡與LED光源便固定在燈體內部,因此這些燈具在使用時經常會出現燈具光線被聚集的光斑並沒有照射到被照物上,達不到清晰的照明效果,究其原因,是由於光學透鏡與LED光源的距離設定不合理,使光學透鏡聚集成的光斑與燈具之間的距離不能滿足不同的照明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種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它具有可以調節燈具光斑位置,滿足不同的照明要求的優點。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包括筒狀燈體,位於燈體內部的第一光學部件與第二光學部件,以及覆蓋於燈體開ロ部的面蓋,所述面蓋具有柱管,所述燈體套置於所述柱管上,其特徵在幹,所述面蓋的柱管外壁的倒鉤卡接於所述燈體內壁的環形槽;所述第一光學部件與所述面蓋的柱管通過螺紋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光學部件外壁上的導軌位於所述燈體內壁的導槽;第二光學部件在燈體內固定設置。優選地,所述第一光學部件為LED光源,所述第二光學部件為聚光透鏡。優選地,所述第二光學部件固定於所述面蓋的柱管內圏。優選地,所述第一光學部件為聚光透鏡,所述第二光學部件為LED光源。優選地,所述第二光學部件固定於所述燈體內壁上。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通過第一光學部件與所述面蓋的柱管通過螺紋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光學部件外壁上的導軌位於所述燈體內壁的導槽內,這樣轉動面蓋,使其與燈體發生相對旋轉,面蓋的柱管也會隨之旋轉,第一光學部件也具有隨之旋轉的趨勢,但由於第一光學部件的導軌位於所述燈體內壁的導槽內,使第一光學部件不能旋轉,因此在面蓋的柱管與第一光學部件之間的螺紋配合下,第一光學部件會沿差螺紋的軸向移動,實現調節第一光學部件與第二光學部件之間的距離,因此可以間接地調節燈具形成的光斑與燈具之間的距離,即可以滿足各種不同的照明要求。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ー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ー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結構示意圖。圖中10、燈體 20、第一光學部件30、第二光學部件40、面蓋 50、柱管60、倒鉤70、環形槽 80、導軌90、導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 圍。實施例,見圖I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ー種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包括筒狀燈體10,位於燈體10內部的第一光學部件20與第二光學部件30,以及覆蓋於燈體10開ロ部的面蓋40,所述面蓋40具有柱管50,所述燈體10套置於所述柱管50上,其特徵在於,所述面蓋40的柱管50外壁的倒鉤60卡接於所述燈體10內壁的環形槽70 ;所述第一光學部件20與所述面蓋40的柱管50通過螺紋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光學部件20外壁上的導軌80位於所述燈體10內壁的導槽90 ;第二光學部件30在燈體10內固定設置。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光學部件20與所述面蓋40的柱管50通過螺紋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光學部件20外壁上的導軌80位於所述燈體10內壁的導槽90內,這樣轉動面蓋40,使其與燈體10發生相對旋轉,面蓋40的柱管50也會隨之旋轉,第一光學部件20也具有隨之旋轉的趨勢,但由於第一光學部件20的導軌80位於所述燈體10內壁的導槽90內,使第一光學部件20不能旋轉,因此在面蓋40的柱管50與第一光學部件20之間的螺紋配合下,第一光學部件20會沿差螺紋的軸向移動,實現調節第一光學部件20與第二光學部件30之間的距離,因此可以間接地調節燈具形成的光斑與燈具之間的距離,即可以滿足各種不同的照明要求。在LED燈具內,為了聚集光線成光斑,必然會具有LED光源與聚光透鏡,調節LED光源與聚光透鏡之間的距離便可實現調節光斑位置的目的。但為了簡化燈具結構,一般都是調節其中ー個的位置,來調節兩者之間的距離,所以便有調節LED光源的位置而聚光透鏡固定不動,或者調節聚光透鏡的位置而LED光源固定不動這樣兩種選擇。根據上述的說明,本實用新型具有兩套方案其ー是,如圖I所示,所述第一光學部件20為LED光源,所述第二光學部件30為聚光透鏡,所述第二光學部件30固定於所述面蓋40的柱管50內圈,使LED光源與面蓋40的柱管50之間通過螺紋配合,並且LED光源通過其上的導軌80與燈體10上的導槽90配合,旋轉面蓋40便可帶動LED光源移動,調節LED光源與聚光透鏡之間的距離;其ニ是,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光學部件20為聚光透鏡,所述第二光學部件30為LED光源,所述第二光學部件30固定於所述燈體10內壁上,使聚光透鏡與面蓋40上的柱管50之間通過螺紋配合,並且聚光透鏡通過其上的導軌80與燈體10上的導槽90配合,旋轉面蓋40便可帶動聚光透鏡移動,調節聚光透鏡與LED光源之間的距離。不論哪種方案,都可以實現能調節兩者之間距離的效果,以調節燈具光斑與燈具之間的距離,滿足多種不同要求的照明。本實用新型的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它具有可以調節燈具光斑位置,滿足不同的照明要求的優點。
權利要求1.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包括筒狀燈體(10),位於燈體(10)內部的第一光學部件(20)與第二光學部件(30),以及覆蓋於燈體(10)開ロ部的面蓋(40),所述面蓋(40)具有柱管(50),所述燈體(10)套置於所述柱管(50)上,其特徵在於,所述面蓋(40)的柱管(50)外壁的倒鉤¢0)卡接於所述燈體(10)內壁的環形槽(70);所述第一光學部件(20)與所述面蓋(40)的柱管(50)通過螺紋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光學部件(20)外壁上的導軌(80)位於所述燈體(10)內壁的導槽(90);第二光學部件(30)在燈體(10)內固定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其特徵在幹,所述第一光學部件(20)為LED光源,所述第二光學部件(30)為聚光透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光學部件(30)固定於所述面蓋(40)的柱管(50)內圏。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光學部件(20)為聚光透鏡,所述第二光學部件(30)為LED光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其特徵在幹,所述第二光學部件(30)固定於所述燈體(10)內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通過調節第一光學部件(20)與第二光學部件(30)之間的距離,來實現調節燈具光斑與燈具之間的距離,因此本實用新型的LED燈具光斑調節結構,它具有可以調節燈具光斑位置,滿足不同的照明要求的優點。
文檔編號F21V14/02GK202419498SQ20112057658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9日
發明者李善良 申請人: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