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自動卸載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8:32:56 2
壓縮機自動卸載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壓縮機自動卸載結構,在壓縮機機體內設置有一卸載活塞缸,該卸載活塞缸與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相通,在壓縮機閥板上安裝有兩個通孔,這兩個通孔分別與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卸載活塞缸相通,在壓縮機機體底部設置有高壓排氣孔,該高壓排氣孔與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相通,該高壓排氣孔直徑大於所述兩個通孔直徑,在壓縮機機體側面還設置有一卸載通孔,該卸載通孔與卸載活塞缸相通,在卸載活塞缸上還具有卸載活塞,在卸載活塞缸底部具有彈簧座,該彈簧座與卸載活塞之間設置有彈簧。採用上述結構後,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小型壓縮機中,使壓縮機電機在沒有負載的情況下啟動,減小了電機的啟動力矩和啟動電流,節約了能源。
【專利說明】壓縮機自動卸載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 一種壓縮機自動卸載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冰箱等製冷器具上使用的壓縮機包括機體、機體上的閥板、高壓腔以及氣缸蓋,機體內具有氣缸以及高壓排氣通道,這種壓縮機結構存在的缺點是在壓縮機再次啟動時,壓縮機內會有高低壓差,使壓縮機電機在有負載的情況下啟動,增加了電機的啟動力矩和啟動電流,能源不能很好的被利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壓縮機自動卸載結構,它能卸掉壓縮機內的高低壓差,使壓縮機電機在沒有負載的情況下啟動,減小了電機的啟動力矩和啟動電流,節約了能源。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種壓縮機自動卸載結構,在壓縮機機體內設置有一卸載活塞缸,該卸載活塞缸與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相通,在壓縮機閥板上安裝有兩個通孔,這兩個通孔分別與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卸載活塞缸相通,在壓縮機機體底部設置有高壓排氣孔,該高壓排氣孔與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相通,該高壓排氣孔直徑大於所述兩個通孔直徑,在壓縮機機體側面還設置有一卸載通孔,該卸載通孔與卸載活塞缸相通,在卸載活塞缸上還具有卸載活塞,在卸載活塞缸底部具有彈簧座,該彈簧座與卸載活塞之間設置有彈簧,該卸載活塞能封閉所述卸載通孔。
[0006]採用上述結構後,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小型壓縮機中,使其能卸掉壓縮機內的高低壓差,使壓縮機電機在沒有負載的情況下啟動,減小了電機的啟動力矩和啟動電流,節約了能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如圖1所不,一種壓縮機自動卸載結構,在壓縮機機體I內設置有一卸載活塞缸2,該卸載活塞缸2與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3相通,在壓縮機閥板4上安裝有兩個通孔5,這兩個通孔5分別與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3、卸載活塞缸2相通,在壓縮機機體I底部設置有高壓排氣孔6,該高壓排氣孔6與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3相通,該高壓排氣孔6直徑大於所述兩個通孔5直徑,在壓縮機機體I側面還設置有一卸載通孔7,該卸載通孔7與卸載活塞缸2相通,在卸載活塞缸2上還具有卸載活塞8,在卸載活塞缸2底部具有彈簧座9,該彈簧座9與卸載活塞8之間設置有彈簧10,該卸載活塞8能封閉所述卸載通孔7。
[0010]壓縮機工作時,壓縮機閥板4上的兩個通孔5因小於高壓排氣孔6,使高壓腔11的壓力大於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3的壓力,產生壓力差,使卸載活塞缸2內的卸載活塞8克服彈簧10彈力並推動卸載活塞8向下移動,封閉卸載通孔7,使高壓排氣通道壓力升高,經高壓止回閥通向冷凝器。當壓縮機停止工作時,高壓腔11壓力與高壓排氣通道3壓力縮小而達到平衡,卸載活塞8在彈簧10彈力作用下推動卸載活塞8向上移動,使卸載通孔7與卸載活塞缸2、高壓排氣通道3相通,這樣就能卸掉壓縮機內的高低壓差,使壓縮機電機在沒有負載的情況下啟動,減小了電機的啟動力矩和啟動電流,節約了能源。
【權利要求】
1.一種壓縮機自動卸載結構,其特徵在於:在壓縮機機體(I)內設置有一卸載活塞缸(2),該卸載活塞缸(2)與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3)相通,在壓縮機閥板(4)上安裝有兩個通孔(5),這兩個通孔(5)分別與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3)、卸載活塞缸(2)相通,在壓縮機機體(I)底部設置有高壓排氣孔出),該高壓排氣孔(6)與壓縮機高壓排氣通道(3)相通,該高壓排氣孔(6)直徑大於所述兩個通孔(5)直徑,在壓縮機機體(I)側面還設置有一卸載通孔(7),該卸載通孔(7)與卸載活塞缸(2)相通,在卸載活塞缸⑵上還具有卸載活塞(8),在卸載活塞缸(2)底部具有彈簧座(9),該彈簧座(9)與卸載活塞(8)之間設置有彈簧(10),該卸載活塞⑶能封閉所述卸載通孔(7)。
【文檔編號】F04B39/00GK203476639SQ201320490224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7日
【發明者】梁苗椿, 梁雷軍, 陳超, 吳儲正, 邢懿燁, 王超炯 申請人:浙江迪貝電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