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液冷卻電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0:21:31
專利名稱:充液冷卻電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水冷式電機。
迄今為止,水冷式電機的冷卻是通過在電機外殼的水套中流過的冷卻水進行熱交換,達到冷卻。此種冷卻方式在封閉式電機中,由於不是直接冷卻電機的發熱部件,故熱交換困難,冷卻效率低、效果差。電機內部溫度梯度大,影響電機的輸出功率和正常運行。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提供一種將冷卻液直接充入電機空腔內的充液冷卻電機,降低電機溫升,提高冷卻效果和輸出功率。
本實用新型的充液冷卻電機是將冷卻液由電機機座上端的注液孔注入封閉式電機機座空腔中,直接與電機的發熱部件,如定子、轉子繞組直接接觸,發生熱交換;冷卻液吸收的熱量則由電機機座水室、端蓋水道、水冷卻器所串聯構成的外循環冷卻水進行熱交換,由冷卻水將熱量帶出。
冷卻液選用阻燃型電解液,可使電機工作在具有爆炸性環境的工作場所。
與注液孔相對稱,在電機機座下端設有放液孔,在機座上設置對稱的觀察窗;冷卻水進、出口可互換;電機轉軸與端蓋處採用機械密封。
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在相同主參數、相同體積下,充液冷卻電機與一般水冷電機相比,輸出功率可提高40%以上。對於在特殊場合要求電機體積小、輸出功率大時,具有重要意義。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作詳細描述。
圖1充液冷卻電機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充液冷卻電機是將GY101變壓器矽油的冷卻液(1)從機座(15)上端注液孔(2)充入機座(15)空腔中,直接與定子鐵心(11)、轉子鐵心(12)、定子繞組(17)、轉子繞組(16)接觸,發生熱交換。和注液孔(2)相對稱,在機座(15)的下端設一排液孔(3)。在機座(15)上設置對稱的觀察窗(10)。
吸收熱量的冷卻液(1)則和外循環的冷卻水(26)進行熱交換,將其熱量帶出。冷卻水(26)從冷卻水進口(8)輸入,進右端蓋(6)A水道(4)流入右冷卻器(5),再經右端蓋(6)B水道(7)至機座(15)的冷卻水室(14),流至左端蓋(21)C水室(25),再經左冷卻器(18),進左端蓋(21)D水室(20),最後從冷卻水出口(19)排出。冷卻水進口(8)和冷卻水出口(19)可互換。
機座(15),左、右端蓋(21、6)用鋼板焊接構成;左、右冷卻器(18、5)採用薄壁紫銅管制成。
轉軸(13)和左、右端蓋(21、6)配合處選用機械密封動環(23)和機械密封靜環(24)組成的機械密封,保證軸承(9)的潤滑和冷卻。
權利要求1.一種充液冷卻電機由定子繞組(17)、轉子繞組組成,其特徵在於冷卻液(1)經注液孔(2)充入電機機座(15)空腔內,直接與定子鐵心(11)、轉子鐵心(12)、定子繞組(17)、轉子繞組接觸,發生熱交換,吸收熱量;吸收熱量的冷卻液(1)由與進行外循環的冷卻水(26)進行熱交換、散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液冷卻電機,其特徵在於進行外循環的冷卻水(26)從冷卻水進口(8)輸入,進右端蓋(6)A水道(4),流入右冷卻器(5)。現經右端蓋(6)B水道(7)至機座(15)的冷卻水室(14),流至左端蓋(21)C水室(25),再經左冷卻器(18),進左端蓋(21)D水室(20),最後從冷卻水出口(19)排出,冷卻水進口(8)和冷卻水出口(19)可互換。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液冷卻電機,其特徵在於冷卻液(1)選用GY-101型變壓器矽油。
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充液冷卻電機,其特徵在於機座(15)、右端蓋(6)均用鋼板焊接製成。
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充液冷卻電機,其特徵在於左冷卻器(17)、右冷卻器(13)由薄壁紫銅管制成。
專利摘要充液冷卻電機是將GY101變壓器矽油冷卻液充入電機機座空腔中,直接與電機發熱部件進行熱交換;吸收熱量後的冷卻液則和在機座水室、端蓋水道、冷卻器所串聯構成水道中流過的外循環冷卻水進行熱交換,將熱量帶出。提高冷卻效果,比同體積的水冷電機輸出功率提高40%以上。
文檔編號H02K9/19GK2187855SQ94238628
公開日1995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199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1994年4月29日
發明者李雲罡, 徐任恕, 楊曉洲 申請人: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上海分院, 撫順煤礦電機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