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側進膠針閥式熱咀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0:42:1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針閥式熱咀,尤其涉及一種側進膠針閥式熱咀。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醫療包裝工業,例如:加長的細管形狀的產品如注射針筒、吸管或類似於深管狀的產品,其產品形狀細長,普通熱咀不可能進膠這種幾何形狀產品,導致普通熱咀無法滿足其生產要求。而且,普通側進膠開放式熱咀又有高澆口、拉絲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側進膠針閥式熱咀,能有效的解決普通熱咀不可能進膠的幾何形狀產品的生產問題,而且沒有普通側進膠開放式熱咀的高澆口、拉絲等問題,具有澆口美觀的優勢。
對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側進膠針閥式熱咀,其包括熱咀咀體,所述熱咀咀體的中部設有主閥針過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居於主閥針過孔的兩側;所述熱咀咀體的前端設有兩個咀頭,所述兩個咀頭對稱分居於所述熱咀咀體的兩側,所述咀頭內設有出料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分別與兩個咀頭的出料流道連通;所述主閥針過孔內設有主閥針,所述出料流道內設有封膠閥針,所述主閥針通過鉸鏈槓桿分別與兩個封膠閥針連接,所述主閥針上下移動帶動兩個封膠閥針分別水平移動。
其中,所述主閥針向下移動時,通過鉸鏈槓桿帶動兩個封膠閥針分別向外水平移動,從而實現澆口的關閉;所述主閥針向上移動時,通過鉸鏈槓桿帶動兩個封膠閥針分別向熱咀內水平移動,使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內的物料經過出料流道進入到澆口進行注澆,將物料注射到模具中,澆口小,且不會有拉絲現象,其解決了普通側進膠開放式熱咀的高澆口、拉絲等問題,具有澆口美觀的優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咀頭的前部外側設有封膠環。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熱咀咀體的外側設有加熱套。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咀頭的材質為鈹銅。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出料流道的延伸方向與主閥針過孔的延伸方向垂直。採用此技術方案,方便加工,便於實現。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主閥針過孔的前端設有錐臺狀的供鉸鏈槓桿移動的鉸鏈槓桿過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鉸鏈槓桿過孔的兩側對稱設有供封膠閥針伸入的封膠入口,所述封膠閥針與封膠入口密封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採用本實用新型的側進膠針閥式熱咀,利用氣壓驅動閥針帶動鉸鏈槓桿實現澆口的開關,當閥針向上運動時通過鉸鏈槓桿使封膠閥針後退實現澆口的開啟,當閥針向下運動時通過鉸鏈槓桿使封膠閥針前進實現澆口的關閉,操作簡單,有效的實現了兩側同時進膠,其不僅有效的解決普通熱咀不可能進膠的幾何形狀產品的生產問題,而且沒有普通側進膠開放式熱咀的高澆口、拉絲等問題,具有澆口美觀的優勢;滿足高端注射針筒等細長產品對於外觀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澆口處於開啟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澆口處於關閉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優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側進膠針閥式熱咀,其包括熱咀咀體1,所述熱咀咀體1的中部設有主閥針過孔2、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所述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分居於主閥針過孔2的兩側;所述熱咀咀體1的前端設有兩個咀頭5,所述兩個咀頭5對稱分居於所述熱咀咀體1前端的兩側,所述咀頭5內設有出料流道6,所述第一流道3、第二流道4分別與兩個咀頭5的出料流道6連通;所述出料流道6的延伸方向與主閥針過孔2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主閥針過孔2內設有主閥針7,所述出料流道6設有封膠閥針8,兩個咀頭5共有兩個封膠閥針8,所述主閥針7通過鉸鏈槓桿9分別與兩個封膠閥針8連接,所述主閥針7上下移動帶動兩個封膠閥針8分別水平移動。所述咀頭5前部外側設有封膠環10。所述側進膠針閥式熱咀安裝在模具上時,咀頭5對準熱咀壓蓋12的澆口11,封膠環10與熱咀壓蓋12緊密連接。所述咀頭5的材質為鈹銅。
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主閥針過孔2的前端設有錐臺狀的供鉸鏈槓桿9移動的鉸鏈槓桿過孔13,所述鉸鏈槓桿過孔13的兩側對稱設有供封膠閥針8伸入的封膠入口14,所述封膠閥針8與封膠入口14通過密封圈密封連接,防止物料流入到鉸鏈槓桿過孔13內。
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側進膠針閥式熱咀安裝在模具上時,利用氣缸驅動主閥針7帶動鉸鏈槓桿9移動,鉸鏈槓桿9帶動兩個封膠閥針8水平移動,實現澆口11的開關。當主閥針6向上運動時,通過鉸鏈槓桿9使封膠閥針8向熱咀咀體1的內部後退實現澆口11的開啟,當主閥針6向下運動時,通過鉸鏈槓桿9使封膠閥針8前進實現澆口11的關閉,操作簡單。
以上所述之具體實施方式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並非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範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包括並不限於本具體實施方式,凡依照本實用新型之形狀、結構所作的等效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