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拖滯力摩擦片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20:10:2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剎車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低拖滯力摩擦片。
背景技術:
目前,拖滯力就是一種殘餘應力,一般出現在液壓盤式制動器,由於制動活塞在工作缸內由液壓油推動工作,達到制動的目的,在制動活塞回位不完全時,會產生殘餘應力,也就是拖滯力,如果拖滯力過大的話,即使鬆開了剎車踏板,摩擦片始終和制動盤有殘餘的摩擦力。
目前市場上使用的卡鉗,其活塞密封圈設計均無法提供足夠的力,使活塞、摩擦片充分回位。
現有的摩擦片散熱效果一般,由於有殘餘摩擦力進一步產生熱量,所以剎車片的散熱問題也亟待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摩擦片剎車完成後由殘餘摩擦力、剎車片散熱效率低下的問題,提供了一種低拖滯力摩擦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低拖滯力摩擦片,其包括制動盤、制動卡鉗,制動卡鉗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鉗頭,鉗頭與底座間設有間隙,制動盤位於間隙內,底座與鉗頭相對的一側均設有摩擦機構,摩擦機構包括摩擦片、固定在摩擦片上的磁化片,兩個磁化片同磁極相對。
鉗頭上設有U形的開口,開口處的磁化片上開設有至少一個散熱孔。
鉗頭上設有用於固定摩擦機構的安裝孔,安裝孔位於開口的兩側。
摩擦片上設有用於廢料排出的槽口。
摩擦片為碳陶摩擦片。
摩擦片與磁化片外側均設有兩個45°的倒角,倒角的大小相同。
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上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於磁極異性相斥的原理,通過在剎車片內側增加磁化片,使剎車盤兩側摩擦片的磁化片同磁極相對,依靠磁力提供的斥力,帶動摩擦片充分回位,釋放摩擦片對制動盤的夾緊力,同時也減小了摩擦片的產熱量;通過在鉗頭設置U形的開口,配合磁化片上的散熱孔對剎車片進行散熱,大大提高了剎車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1—制動卡鉗、1a—底座、1b—鉗頭、1b1—開口、1b2—安裝孔、2—摩擦機構、2a—磁化片、2b—摩擦片、2c—槽口、2d—散熱孔、3—制動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
一種低拖滯力摩擦片,其包括制動盤3、制動卡鉗1,制動卡鉗1包括底座1a、固定在底座1a上的鉗頭1b,鉗頭1b與底座1a間設有間隙,制動盤3位於間隙內,底座1a與鉗頭1b相對的一側均設有摩擦機構2,摩擦機構2包括摩擦片2b、固定在摩擦片2b上的磁化片2a,兩個磁化片2a同磁極相對。磁化片2a為永久磁鐵。
鉗頭1b上設有U形的開口1b1,開口1b1處的磁化片2a上開設有至少一個散熱孔2d。摩擦片2b產生的熱量傳導到磁化片2a,磁化片2a上的散熱孔2d將熱量從開口1b1處散出,提高了散熱效率。
鉗頭1b上設有用於固定摩擦機構2的安裝孔1b2,安裝孔1b2位於開口1b1的兩側。安裝孔1b2配合螺栓將一側的摩擦機構2固定於鉗頭1b,另一側的摩擦機構2通過螺栓固定於底座1a上。
摩擦片2b上設有用於廢料排出的槽口2c。摩擦片2b摩擦產生的碎末從槽口2c排出,避免碎末堆積減小摩擦係數,影響剎車效果。
摩擦片2b為碳陶摩擦片2b。摩擦係數更大,且避免了與磁化片2a的相互吸引。
摩擦片2b與磁化片2a外側均設有兩個45°的倒角,倒角的大小相同。避免摩擦片2b與磁化片2a的兩個直角超過制動盤3的邊緣,節約材料,節約空間。
總之,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