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裝甑系統的視覺測控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7:07:36 3
專利名稱:一種全自動裝甑系統的視覺測控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裝甑系統的視覺測控機構。
背景技術:
中國白酒從小作坊式生產到規模化釀造,其裝甑工藝始終是人工操作完成,這種方式使得在裝甑過程中,生產效率、質量和出酒率受人為因素影響大。並且生產中人工勞動強度大,技術要求高,招工越來越難,用工成本也越來越高。全自動裝甑系統是一種專門為白酒釀造中裝甑工藝研製的自動化設備,能夠實現釀酒全面機械化和信息化。但是裝甑過程中,香醅料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冒氣現象,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準確的對冒氣區域補料。因此有必要為全自動裝甑系統研製一種視覺測控機構,使甑料的冒氣區域能夠及時準確的被發現和定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全自動裝甑系統的視覺測控機構,能對增桶內香醅料的冒氣位置進行及時、準確的定位。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自動裝甑系統的視覺測控機構 ,包括底座、升降架、旋轉裝置和紅外相機;所述升降架安裝在底座上;所述旋轉裝置的一端安裝在升降架頂部,另一端安裝紅外相機;所述紅外相機對甑桶內料面的溫度及高度進行實時監控。所述升降架採用多節式結構。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後,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的紅外相機監控甑桶內料面的溫度,當香醅料冒氣時,對冒氣位置進行及時、準確的定位,並反饋給裝甑機器人,使裝甑機器人實現見溼蓋料,有效控制冒氣點數量;同時紅外相機還監控甑桶內料面的高度,使得裝甑機器人每鋪完一層料,升降架能夠帶動紅外相機及時上升,使紅外相機與甑桶內料面始終保持恆定的距離,保證紅外相機能夠對全部的料面進行監控。(2)本實用新型的升降架採用多節式結構,這種結構使得升降架能夠升到更高的距離。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號為:底座1、升降架2、旋轉裝置3、紅外相機4。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實施例1)見圖1,本實施例的全自動裝甑系統的視覺測控機構,包括底座1、升降架2、旋轉裝置3和紅外相機4。升降架2安裝在底座I上。旋轉裝置3的一端安裝在升降架2頂部,另一端安裝紅外相機4。紅外相機4對甑桶內料面的溫度及高度進行實時監控。升降架2採用多節式結構。裝甑機器人裝甑時,紅外相機4監控甑桶內料面的溫度,當香醅料冒氣時,對冒氣位置進行及時、準確的定位,並反饋給裝甑機器人,使裝甑機器人實現見溼蓋料,有效控制冒氣點數量。同時紅外相機4還監控甑桶內料面的高度,使得裝甑機器人每鋪完一層料,升降架2能夠及時上升一節,使紅外相機4始終保持在恆定的拍攝距離內,保證紅外相機4能夠對全部的料面進行監控。本實施例的全自動 裝甑系統的視覺測控機構的原理是:通過紅外相機4測得冒氣之前溫升區域的平均灰度值在120左右,蒸汽冒出時達到160以上;然後通過對紅外相機4現場採集的視頻進行分析處理,發現正常區域的平均灰度值不高於80,而冒氣區域的灰度值與正常區域的灰度值有非常明顯的差異,並且呈現連續升高的趨勢。由此便能對冒氣區域進行準確及時、準確的定位,使裝甑機器人實現見溼蓋料,有效控制冒氣點數量。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裝甑系統的視覺測控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1)、升降架(2)、旋轉裝置(3)和紅外相機(4);所述升降架(2)安裝在底座(I)上;所述旋轉裝置(3)的一端安裝在升降架(2)頂部,另一端安裝紅外相機(4);所述紅外相機(4)對甑桶內料面的溫度及高度進行實時監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裝甑系統的視覺測控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升降架(2)採用多節式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裝甑系統的視覺測控機構,包括底座、升降架、旋轉裝置和紅外相機;所述升降架安裝在底座上;所述旋轉裝置的一端安裝在升降架頂部,另一端安裝紅外相機;所述紅外相機對甑桶內料面的溫度及高度進行實時監控。本實用新型的紅外相機監控甑桶內料面的溫度,當香醅料冒氣時,對冒氣位置進行及時、準確的定位,並反饋給裝甑機器人,使裝甑機器人實現見溼蓋料,有效控制冒氣點數量;同時紅外相機還監控甑桶內料面的高度,使得裝甑機器人每鋪完一層料,升降架能夠帶動紅外相機及時上升,使紅外相機與甑桶內料面始終保持恆定的距離,保證紅外相機能夠對全部的料面進行監控。
文檔編號G01J5/00GK203144378SQ20132002891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8日
發明者曲東升, 劉彥武, 李長峰, 趙桂忠, 梁健, 劉雨順, 閔繼江, 邵喬林 申請人:常州銘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