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20:46:51 1
專利名稱: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工具,特別是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衝擊電鑽的機體前端與輸出軸之間沒有設置防油墊圈,在工作的時候,機體內潤滑油容易從機體前端與輸出軸之間的縫隙流失,造成潤滑油的嚴重浪費且使機體內潤滑油含量過低,各個做相對運動的零件之間摩擦力加大,磨損也隨之加大,另外因加工產生的廢料顆粒以及外界灰塵也容易從該縫隙進入到機體內,並與機體內潤滑油攪渾在一起,更加劇了各零件之間的磨損,從而導致衝擊電鑽的使用壽命普遍較短。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其不但使用壽命長、不浪費潤滑油,而且結構簡單、合理,製造成本低。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包括手柄、機體和鑽夾頭;所述手柄內設有開關裝置;所述機體內設有由所述開關裝置驅動的電機,由所述電機驅動的傳動機構,與所述傳動機構傳動連接的輸出軸;所述輸出軸的前端外伸於所述機體並與所述鑽夾頭固定在一起;所述機體前端與所述輸出軸之間設有一防油墊圈。
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如下附屬技術特徵所述防油墊圈由一軟質墊圈及外嵌於所述軟質墊圈的嵌件組成;所述軟質墊圈與所述輸出軸過盈配合,所述嵌件的外端嵌入所述機體前端。
所述軟質墊圈的截面形狀為菱形或圓形。
所述嵌件為一環形薄板,其內周壁上均勻分布有多個矩形凹槽。
所述嵌件的內周壁嵌入所述軟質墊圈的外周壁上。
所述防油墊圈與所述輸出軸之間的過盈量0.1mm-0.4mm。
所述防油墊圈與所述輸出軸之間的過盈量0.2mm。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第一該結構通過在機體前端與輸出軸之間設置一防油墊圈,能有效防止機體內潤滑油從機體前端與輸出軸之間的縫隙流失,使機體內潤滑油長時間保持正常含量,保證機體內各個做相對運動的零件都能得到有效的潤滑,磨損減小,另外因加工產生的廢料顆粒以及外界灰塵也不能從該縫隙進入到機體內,保證機體內潤滑油不被汙染,因而不但使用壽命長,而且不浪費潤滑油。
第二通過在機體前端與輸出軸之間設置一防油墊圈,能有效防止機體內潤滑油從機體前端與輸出軸之間的縫隙流失,使機體內潤滑油長時間保持正常含量,保證機體內各個做相對運動的零件都能得到有效的潤滑,磨損減小,另外因加工產生的廢料顆粒以及外界灰塵也不能從該縫隙進入到機體內,保證機體內潤滑油不被汙染,因而不但使用壽命長,而且不浪費潤滑油。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防油墊圈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A-A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圖3,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包括手柄1、機體2和鑽夾頭10;所述手柄1內設有開關裝置3;所述機體2內設有由開關裝置3驅動的電機4,由所述電機4驅動的傳動機構5,與所述傳動機構5傳動連接的輸出軸6;所述輸出軸6的前端外伸於所述機體2並與所述鑽夾頭10固定在一起;所述機體2前端與所述輸出軸6之間設有一防油墊圈16。
如上所述,防油墊圈16由一軟質墊圈161與外嵌於軟質墊圈的嵌件162組成,軟質墊圈161與輸出軸6過盈配合,嵌件162的外端嵌入機體2前端,以保證機體2前端與輸出軸6之間沒有縫隙,潤滑油不至於從此處流失,軟質墊圈161截面形狀為菱形或圓形,嵌件162為一環形薄板,其內周壁上均勻分布有多個矩形凹槽163,同時,嵌件162的內周壁外嵌於軟質墊圈161外周壁上,矩形凹槽可卡住軟質墊圈161,使其在衝擊電鑽工作時不隨輸出軸6的轉動而轉動。
防油墊圈161與輸出軸6之間的過盈量0.1mm-0.4mm,最佳值為0.2mm,以保證密封的可靠性。
上述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於本實用新型的範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包括手柄(1)、機體(2)和鑽夾頭(10);所述手柄(1)內設有開關裝置(3);所述機體(2)內設有由所述開關裝置(3)驅動的電機(4),由所述電機(4)驅動的傳動機構(5),與所述傳動機構(5)傳動連接的輸出軸(6);所述輸出軸(6)的前端外伸於所述機體(2)並與所述鑽夾頭(10)固定在一起;其特徵在於所述機體(2)前端與所述輸出軸(6)之間設有一防油墊圈(1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油墊圈(16)由一軟質墊圈(161)與外嵌於所述軟質墊圈的嵌件(162)組成,所述軟質墊圈(161)與所述輸出軸(6)過盈配合,所述嵌件(162)的外端嵌入所述機體(2)前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其特徵在於所述軟質墊圈(161)截面形狀為菱形或圓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其特徵在於所述嵌件(162)為一環形薄板,其內周壁上均勻分布有多個矩形凹槽(163)。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其特徵在於所述嵌件(162)的內周壁嵌入所述軟質墊圈(161)的外周壁上。
6.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油墊圈(161)與所述輸出軸(6)之間的過盈量0.1mm-0.4mm。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油墊圈(161)與所述輸出軸(6)之間的過盈量0.2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改進的衝擊電鑽,包括手柄1、機體2和鑽夾頭10手柄1內設有開關裝置3;機體2內設有由開關裝置3驅動的電機4,由電機4驅動的傳動機構5,與傳動機構5傳動連接的輸出軸6;輸出軸6的前端外伸於機體2並與鑽夾頭10固定在一起;機體2前端與輸出軸6之間設有一防油墊圈16,該防油墊圈不但結構簡單、合理、製造成本低,而且還使得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衝擊電鑽使用壽命長、不會浪費潤滑油等。
文檔編號B25D16/00GK2900048SQ20062012071
公開日2007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3日
發明者徐振豐 申請人:吳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