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車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21:13:16 2
專利名稱:三輪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三輪車,屬交通運輸領域自行車及其轉向裝置類,是指一種前雙輪後單輪機構使其更平穩、安全的三輪車改良結構。
目前現有的三輪車(
圖1)是前單輪後雙輪結構,利用前輪轉向達到轉彎的目的,用人力、電力或其他機械動力直接驅動前進,現有的三輪車結構後面左右二輪是用平行方式設置,在理想狀態下無法改變方向,因此在駕駛轉動方向盤或把手使前輪向左或向右轉動連帶使後面左右二輪隨前輪轉動的幅度來轉動時,容易發生重心不穩及迴轉半徑過大的情形,尤其那些使用電動馬達或汽油引擎的三輪車,往往由於駕駛者在轉彎時未及時將速度降低,使三輪車在轉彎時加速離心力的作用造成極大的危險,現有的三輪車在使用中顯然具有轉向不易、重心不穩及容易傾倒翻復等缺點,待研究改良。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良的三輪車,其車架主體具有前雙輪後單輪的結構,用四連杆原理製成轉向機構,使前面左右二輪通過駕駛者轉動方向盤或把手能同步轉一適當角度,使轉彎時順暢、平穩、安全,同時可有效縮減轉彎半徑,使操作更輕便靈活。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由車架主體、驅動機構、剎車制動機構及轉向機構組成,車架主體具有前雙輪後單輪結構,車架主體前端中央設有軸座,軸座的左右二側端各設有轉軸座;轉向機構中前輪轉軸的頂端設有方向盤或把手,轉軸靠近底端外緣設有一向外延伸突出的固定塊,在該固定塊上設有一貫穿孔,其第一連杆的左右兩側端分別與前輪轉軸上的固定塊及第一輪軸固定座後端所設的固定塊樞接,第二連杆左右兩端分別與第一輪軸固定座前端的固定塊及第二輪軸固定座所設的固定塊樞接。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按下列方案實現,即第一連杆的左右兩側端設有貫穿孔;第一輪軸固定座為匚形,其上下兩端設有貫穿孔,第一輪軸固定座的外側邊設有一輪軸,第一輪軸固定座的前後兩端分別設有一向外延伸突出的固定塊,固定塊上設有貫穿孔;第二連杆較第一連杆長,且第二連杆的左右兩側端設有貫穿孔;第二輪軸固定座為匚形,其上下兩端設有貫穿孔,第二輪軸固定座外側邊設有一輪軸,第二輪軸固定座的前端設有一向外延伸突出的固定塊,在固定塊上設有貫穿孔;其驅動機構用電動馬達直接或間接驅動後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易於安裝操作及維修,轉彎時重心穩,不易翻倒,能縮減迴轉半徑。
附圖圖面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三輪車的立體外觀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前端轉向機構的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前端轉向機構的動作示意圖茲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三輪車(圖2、圖3)主要由車架主體1、驅動機構4、剎車制動機構8及轉向機構9組成,驅動機構4及剎車制動機構8屬現有技術,非本實用新型重點,不再說明;該車架主體1具有前雙輪後單輪結構,於車架主體1前端中央設有軸座2,於軸座2的左右二外側端各設有轉軸座3,而轉向機構4(圖3、圖4)包括一前輪轉軸10,該前輪轉軸10的頂端設有方向盤或把手,於前輪轉軸10靠近底端的外緣設有一向外延伸突出的固定塊11,於固定塊11上設有貫穿孔12;第一連杆13,在第一連杆13的左右兩側端設有貫穿孔14;第一輪軸固定座15為匚形,其上下兩端則有貫穿孔16使第一輪軸固定座15可樞接於車架主體1一側邊的轉軸座3上,於第一輪軸固定座15的外側邊設有一輪軸17,供車輪29套設於輪軸17上而可以自由轉動,此外,於第一輪軸固定座15的前後兩端分別設有一向外延伸突出的固定塊18、19,在固定塊上設有貫穿孔20、21;第二連杆22的長度較第一連杆13為長且第二連杆12的左右兩側端也設有貫穿孔23,第二輪軸固定座24為匚形,其上下兩端設有貫穿孔25,使第二輪軸固定座24可樞接於車架主體1另一側邊轉軸座3上,於第二輪軸固定座24的外側邊設有一輪軸26,供車輪29套設於輪軸26上而可以自由轉動,於第二輪軸固定座24的前端設有一向外延伸突出的固定塊27,於固定塊27上設有貫穿孔28;根據以上所述結構,將第一連杆13左右兩端分別與前輪轉軸10上的固定塊11及第一輪軸固定座15後端所設的固定塊19樞接,另將第二連杆22左右兩端分別與第一輪軸固定座15前端的固定塊18及第二輪軸固定座24所設的固定塊27樞接,當轉動把手右轉時,前輪轉軸10上的固定塊11也順時針旋轉,並由第一連杆13帶動第一輪軸固定座15順時針轉動,同時第二連杆22帶動第二輪軸固定座24同步轉動,反之亦同,可利用前述的轉向機構9達到左、右二側的車輪29同步轉動的功能;本實用新型除可直接用腳踏踏板5驅動外,也可用一電動馬達6直接或間接驅動後輪轉動,而剎車制動機構8則分別設於前輪及後輪上,供應電動馬達6的電池可設在駕駛者前方的踏腳處。
本實用新型的前雙輪後單輪的設計,並用四連杆原理製成的轉向機構4使前面左、右二側輪子29在轉動方向盤或把手時,能同步轉動,使電動三輪車轉彎時順暢平穩,又可縮減其迴轉半徑,能適用於市區及狹窄的路面上行駛,可有效的增加其操作的靈活性;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易於安裝,操作方便及便於維修的特點,克服了現有三輪車轉彎時因重心不穩易傾倒翻車的缺點,同時可縮減迴轉半徑,更為靈活,便於使用,申請前未見於任何刊物或在其他場合公開過。
權利要求1.一種三輪車,其特徵在於由車架主體、驅動機構、剎車制動機構及轉向機構組成,車架主體具有前雙輪後單輪結構,車架主體前端中央設有軸座,軸座的左右二側端各設有轉軸座;轉向機構中前輪轉軸的頂端設有方向盤或把手,轉軸靠近底端外緣設有一向外延伸突出的固定塊,在該固定塊上設有一貫穿孔;其第一連杆的左右兩側端分別與前輪轉軸上的固定塊及第一輪軸固定座後端所設的固定塊樞接,第二連杆左右兩端分別與第一輪軸固定座前端的固定塊及第二輪軸固定座所設的固定塊樞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徵在於第一連杆的左右兩側端設有貫穿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徵在於第一輪軸固定座為匚形,其上下兩端設有貫穿孔,第一輪軸固定座的外側邊設有一輪軸,第一輪軸固定座的前後兩端分別設有一向外延伸突出的固定塊,固定塊上設有貫穿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徵在於第二連杆較第一連杆長,且第二連杆的左右兩側端設有貫穿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徵在於第二輪軸固定座為匚形,其上下兩端設有貫穿孔,第二輪軸固定座外側邊設有一輪軸,第二輪軸固定座的前端設有一向外延伸突出的固定塊,在固定塊上設有貫穿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徵在於其驅動機構用電動馬達直接或間接驅動後輪。
專利摘要一種三輪車,主要由車架主體、驅動機構、剎車制動機構及轉向機構組成,車架主體具有前雙輪後單輪的結構,用四連杆原理製成的轉向機構,使前面二側輪子於轉動方向盤或把手時同步轉一適當角度,使該三輪車轉彎時更為平穩順暢,具有結構簡單,易於操作及維修,操作靈活的特點。
文檔編號B62K5/00GK2375551SQ99208660
公開日2000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1999年4月27日
發明者歐阿林 申請人:歐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