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三輪車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21:17:4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代步車,尤其涉及一種可攜式三輪車。
背景技術:
現有的老年代步車,其缺點是:老年代步車在不使用的過程中,體積比較大,因此佔用空間也就比較大,從而不利於和家用轎車等交通工具配套使用,同時存放於家中也比較佔用場地。因此,有必要改進老年代步車的常規設計,使其在滿足正常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減少佔用空間,便於攜帶,從而提高老年代步車的實際使用率。
摺疊式老年人代步車應運而生,但現有的摺疊式老年人代步車結構都比較複雜,同時費用成本高。
而作為年輕人的交通工具,普遍的是二輪電動車,摺疊後高度偏大,不易攜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方便攜帶的代步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便攜三輪車,其特徵在於:包括通過軸連接且可繞所述軸旋轉摺疊的前、後車架;
前車架包括腳踏板,腳踏板前側連接轉向車把,轉向車把底部連接一前輪;
後車架包括兩側的後車架上管,兩側的後車架上管通過後車架連接管連接,後車架連接管中心連接中心限位管;後車架上管上設有腳踏板,兩個後輪分別與兩側的後車架上管連接;後車架連接管通過座椅固定管與座椅連接;
左螺旋軸、左中間螺旋軸、中心限位軸、右中間螺旋軸、右螺旋軸依次布置,左中間螺旋軸、右中間螺旋軸與中心限位軸外側的中間軸套固定;
前車架與左中間螺旋軸、右中間螺旋軸連接,兩側的後車架上管分別與左螺旋軸、右螺旋軸連接,中心限位軸與中心限位杆通過可前後移動的銷連接。
優選地,所述前輪與電機連接,電機設於電機固定板上,電機固定板與轉向車把下端固定。
更優選地,所述轉向車把上還設有電瓶架,電瓶盒設於電瓶架上,電瓶盒連接所述電機。
優選地,所述轉向車把上部設有前把手。
優選地,所述兩個後輪分別通過後輪管與左右兩側的後車架上管連接,後輪管與後車架上管之間設有減震器。
優選地,所述前輪與轉向車把底部之間設有減震器。
優選地,所述座椅固定管連接座椅下支撐管,座椅下支撐管連接座椅底部。
優選地,所述左螺旋軸、左中間螺旋軸、中心限位軸、右中間螺旋軸、右螺旋軸通過中心軸連接,左、右螺旋軸兩端通過彈簧壓住;中心軸上設有鎖銷和鎖銷拉手。
優選地,所述左中間螺旋軸、右中間螺旋軸分別和左螺旋軸、右螺旋軸在螺旋線的臺階上平齊。
優選地,所述左螺旋軸、右螺旋軸、後車架和中間軸套在同一平面上,並且兩側的後車架上管保持以中心限位管為中心對稱。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置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結構簡單,成本低,可以摺疊,摺疊後尺寸減小,能有效減少車輛的佔用空間,從而實現便攜的功能;可以作為老年代步車,也可以作為年輕人休閒站立車,前後配有減震系統,更舒適,並且方便攜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便攜三輪車軸測圖;
圖2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便攜三輪車俯視圖;
圖3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便攜三輪車主視圖;
圖4為圖2中的A-A剖視圖;
圖5為圖4中的B-B剖視圖;
圖6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便攜三輪車摺疊後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
圖1~圖3分別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便攜三輪車軸測圖、俯視圖、主視圖,所述的便攜三輪車包括通過軸連接的前車架和後車架,不使用時,車體可沿前、後車架之間的軸旋轉摺疊。
前車架9包括腳踏板,腳踏板前側連接轉向車把6,轉向車把6底部連接一前輪8,前輪8與電機連接,電機設於電機固定板7上,電機固定板7與轉向車把6下端固定。轉向車把6上部設有前把手17。轉向車把6上還固定有電瓶架22,電瓶盒1設於電瓶架22上,電瓶盒1連接電機。
後車架包括左右兩側的後車架上管14,左右兩側的後車架上管14通過後車架連接管15連接在一起並且可以左右轉動,後車架連接管15中心連接中心限位管13。後車架上管14上設有腳踏板4,兩個後輪5分別通過後輪管10與左右兩側的後車架上管14連接,後輪管10與後車架上管14之間還設有減震器21。後車架連接管15與座椅固定管16連接,座椅固定管16連接座椅下支撐管3,座椅下支撐管3連接座椅底部2。
左螺旋軸11、左中間螺旋軸12、中心限位軸18、右中間螺旋軸19、右螺旋軸20按從左至右的順序依次布置,且通過中心軸25連接,左、右螺旋軸兩端通過彈簧26壓住。中心軸25上設有鎖銷24和鎖銷拉手25。
結合圖4和圖5,左中間螺旋軸12、右中間螺旋軸19與中心限位軸18外側的中間軸套23通過銷固定在一起。左、右中間螺旋軸分別和左、右螺旋軸在螺旋線的臺階上平齊。
前車架9與左中間螺旋軸12、右中間螺旋軸19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後車架左右兩側的後車架上管14分別與左螺旋軸11、右螺旋軸20通過螺栓連接,後車架通過左螺旋軸11、右螺旋軸20旋轉調整間距。中心限位軸18與後車架連接管15的中心限位杆13通過銷連接,銷可以沿後車架連接管15前後移動。這樣左右螺旋軸、後車架和中間軸套在同一平面上,並且左右後車架上管14能夠保持以中心限位管13為中心的對稱。
轉動前車架9時,左、右中間螺旋軸同時帶著中心軸25和鎖銷24一起轉動,後車架與左右螺旋軸、中間軸套23不轉動,兩端彈簧26壓住左、右螺旋軸,始終與左、右中間螺旋軸的螺旋面,通過螺旋軸的螺旋面推動左、右螺旋軸往左右移動,左、右後車架繞著後車架連接管15的兩個孔轉動,這樣在轉動的同時縮短後輪的間距。
當轉到180度,中間軸套23的槽孔和右中間螺旋軸19的槽孔相齊,鎖銷24通過彈簧26壓到中間軸套的槽孔內。這樣通過固定中間軸套23來固定前後車架。圖6為便攜三輪車摺疊後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