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預分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8:11:31 1

本發明涉及生活垃圾分類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生活垃圾預分機。
背景技術:
多年來,我國的生活垃圾收集、分類狀況一直未曾有嚴格的管控標準。由此導致生活垃圾中大量的可循環再生利用資源被白白地浪費掉,同時還給城鄉自然環境帶來了難以治理的髒、亂、臭的惡性汙染。在全世界範圍內,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也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傳統的做法是填埋和焚燒,這樣都容易產生二次汙染;但是分類處理又存在比較大的技術難度,最大的難度就在於將混雜在一起的生活垃圾按類別分開。目前生活垃圾並沒有進行嚴格的分類,在運輸到垃圾處理廠時,只能通過機械或人工先進行分類,然後再處理,人工處理髒且累,對工作人員身體健康傷害較大;機械處理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所有種類垃圾都混在一起,其中包括硬質如石塊、鐵塊,軟質如布料、織品、塑料紙,現有的技術基本都是先抓取一定量垃圾,放置到篩網上,通過震蕩、風吹、磁選進行分類,處理完一批後,再抓取一定量放上去處理,這種不進行預處理直接篩分的方式能夠篩分的出去的垃圾有限,大塊的垃圾都無法自動分離,仍然需要大量人力輔助篩選;這樣最大的缺點仍就是處理速度滿,一條常規處理線,一天處理量在幾十噸左右。
而由於軟質垃圾和硬質垃圾是混合放置,尤其布料、織品垃圾中會含有大量的水分,這就導致現有的破碎方式不能適用;使用刀具破碎,硬質垃圾會破壞刀具,硬質垃圾往往又包裹在布料、織品或者塑料紙垃圾中,破碎硬質垃圾時,往往又把含水的布料、織品垃圾擠成非常緊密的一坨,這樣一是硬質垃圾不會被破碎掉,二是後續對軟質垃圾的分離也無法進行;同時,現有技術在處理硬質垃圾時,垃圾中鐵塊的存在對設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非常容易造成擠壓面損傷或者崩齒,造成設備損壞。如申請號為:201210340673.2,名稱為:生活垃圾處理機的申請文件介紹的通過在輥刀軸上分別設有鋸齒形刀片,進行切碎垃圾,這會經常因為大鐵塊的存在而崩齒。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硬質、軟質垃圾都能得到有效快速處理,且處理安全迅速的生活垃圾預分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生活垃圾預分機,包括支架和分離結構,所述支架為框架式結構,分離結構設置在支架上;所述分離結構包括破碎部、輥刀部、分層部;所述破碎部包括兩個相向轉動的輥軸,輥軸兩端通過軸承以轉動連接的方式設置在支架上部,繞輥軸的圓周外表面設置有破碎齒;兩輥軸間隙的上部設置有撥片和滑杆,所述撥片兩側邊與破碎齒的齒頂相切,滑杆與輥軸的中軸線平行,滑杆兩端分別與支架相連,撥片與滑杆以滑動方式相連,所述撥片還連接有能夠帶動撥片沿滑杆往復滑動的牽引繩;所述輥刀部設置在破碎部的下部,輥刀部包括兩個繞同一時針轉動的輥刀軸,輥刀軸兩端通過軸承以轉動連接的方式設置在支架中部,輥刀軸外壁上沿輥刀軸中軸線方向等間距地設置有預設數量的輥刀頭;分層部設置在輥刀部下方,所述分層部與輥刀部之間還設置有輔助下料裝置;所述分層部包括水平設置的傳送帶輸送機構,還包括設置在傳送帶輸送機構上方的勻速轉動的攤勻輥,所述攤勻輥包括轉軸和轉軸壁上設置的預設數量的撥齒;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為分離結構提供動力的電動機。
進一步地,所述破碎齒橫截面的中軸線與過破碎齒橫截面底部中點的輥軸橫截面中軸線的夾角為α,所述α的大小為16°—22°。
進一步地,所述輥刀部和破碎部之間設置有物料過度板,所述物料過渡板用於輔助破碎部的垃圾落在輥刀部上。
進一步地,所述輥刀頭為兩個端部設置有刀刃並具有漸變橫截面的半圓環首尾相接組成的環狀結構,刀刃間隔180°;刀刃與環狀結構直徑的夾角為60~90°;一個輥刀軸上同一輥刀頭的兩刀刃間的連線與另一輥刀軸上同一輥刀頭的兩刀刃間的連線垂直。
進一步地,相鄰兩輥刀頭間的間距等於輥刀頭的寬度,兩輥刀軸上的輥刀頭交錯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輔助下料裝置包括料鬥和勻速轉動的下料輥,所述料鬥的上開口與輥刀部相通,料鬥的下開口與下料輥相連通,通過控制下料輥的轉速控制由輥刀部向分層部落料的速度。
進一步地,所述傳送帶輸送機構末端上部還設置有為後續流程提供物料的供料箱。
進一步地,兩輥軸中的一個設置為能夠與機架相對水平滑動,能夠與機架相對水平滑動的輥軸連接有一個用來調節其水平位置的彈簧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破碎部的滾軸、輥刀軸、下料輥分別通過鏈條連接有第一電動機、第二電動機、第三電動機。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外部設置有護罩,護罩上部設置有除塵設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將混合垃圾投入本發明後,經過破碎部和輥刀部的處理硬質垃圾和軟質垃圾都被處理成預設大小,在落到分層部的傳送帶輸送機構上後,經攤勻輥的撥齒撥弄,密度大、重量大的石塊、鐵塊沉到下部,質量小、密度小的布料、織品、塑料紙浮到上層來,便於布料、織品、塑料紙這些軟質輕垃圾與石塊、鐵塊等硬質重垃圾分離;在破碎部對石塊、鐵塊處理時,經過將破碎齒角度的特殊設計,能夠在擊碎石塊的同時,避免崩齒;破碎齒角度α在16°—22°內,鐵塊能夠在兩輥軸間通過破碎齒的挑動和擠壓向上滑動,而不會出現向下硬塞和破碎齒硬碰硬導致崩齒的發生,小於16°時破碎齒容易和鐵塊產生硬碰硬擠壓而蹦齒,大於22°時,鐵塊容易被破碎齒下壓硬塞到兩輥軸間,不易向上滑動,造成兩輥軸和破碎齒的損毀;在出現鐵塊被破碎齒挑動和擠壓向上滑動的情況時,鐵塊會被不斷地調整姿態,若是小鐵塊會經過姿態調整從兩輥軸間落下,若是大鐵塊會留在破碎部,可以先停止送料,其餘垃圾落盡後,暫停輥軸轉動,然後通過撥片撥下;大鐵塊在生活垃圾中含量較少,同時因為下料輥的設置,輥軸短暫的停機分層部可以正常工作,不會影響日處理量;鋼筋等可以順利從兩輥軸間滑落;兩輥刀軸上的輥刀頭的刀刃夾角為90°,這樣設置是為了,一邊的刀刃將成陀地布料、織品等韌性大的垃圾挑開,轉過90°後另一邊的刀刃將展開的部分勾住,兩邊刀刃通過拉扯,將韌性垃圾處理成便於下一工序處理的大小,如果將兩輥刀軸上的輥刀頭的刀刃夾角設置為180°,因為混合垃圾中韌性垃圾都是成陀地,容易兩邊刀刃同時扯住邊沿,從而將人形垃圾纏繞在一邊輥刀軸上,降低了處理效率;刀刃的形狀適合卡住鋼筋等柱狀垃圾,並通過刀刃和另一輥刀軸配合產生的剪切力將其切斷;設置下料輥勻速轉動,通過控制下料輥的轉速控制由輥刀部向分層部落料的速度,保證了落在傳送帶輸送機構上垃圾的數量始終是攤勻輥的最佳工作量,保證了分層效率,提高了與分離的準確度,而且能夠連續生產,不需要間隔定量投放,單日處理量600噸以上;本發明採用塔式布局,更節能也更有利於粉塵的收集,環保。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明另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發明輥軸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是本發明輥軸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5是本發明輥刀部橫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6是本發明輥刀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7是本發明撥片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第一電動機,2、破碎部,3、第二電動機,4、物料過度板,5、輥刀部,6、料鬥,7、彈簧機構,8、下料輥,9、攤勻輥,10、供料箱,11、傳送帶輸送機構,12、第三電動機、13、護罩,14、除塵設備,15、輥軸,16、破碎齒,17、輥刀軸,18、輥刀頭,19、滑杆,20、牽引繩。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的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
在對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關係的描述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範圍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附圖1-7中,提供的生活垃圾預分機,包括支架和分離結構,所述支架為框架式結構,分離結構設置在支架上;所述分離結構包括破碎部2、輥刀部5、分層部;所述破碎部2包括兩個相向轉動的輥軸15,輥軸15兩端通過軸承以轉動連接的方式設置在支架上部,繞輥軸15的圓周外表面設置有破碎齒16;兩輥軸15間隙的上部設置有撥片和滑杆19,所述撥片兩側邊與破碎齒16的齒頂相切,滑杆19與輥軸15的中軸線平行,滑杆19兩端分別與支架相連,撥片與滑杆19以滑動方式相連,所述撥片還連接有能夠帶動撥片沿滑杆19往復滑動的牽引繩20;所述輥刀部5設置在破碎部2的下部,輥刀部5包括兩個繞同一時針轉動的輥刀軸17,輥刀軸17兩端通過軸承以轉動連接的方式設置在支架中部,輥刀軸17外壁上沿輥刀軸17中軸線方向等間距地設置有預設數量的輥刀頭18;分層部設置在輥刀部5下方,所述分層部與輥刀部5之間還設置有輔助下料裝置;所述分層部包括水平設置的傳送帶輸送機構11,還包括設置在傳送帶輸送機構11上方的勻速轉動的攤勻輥9,所述攤勻輥9包括轉軸和轉軸壁上設置的預設數量的撥齒;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為分離結構提供動力的電動機。
所述破碎齒16橫截面的中軸線與過破碎齒16橫截面底部中點的輥軸15橫截面中軸線的夾角為α,所述α的大小為16°—22°,優選18°—20°,進一步優選為20°。
所述輥刀部5和破碎部2之間設置有物料過度板4,所述物料過渡板用於輔助破碎部2的垃圾落在輥刀部5上。
所述輥刀頭18為兩個端部設置有刀刃並具有漸變橫截面的半圓環首尾相接組成的環狀結構,刀刃間隔180°;刀刃與環狀結構直徑的夾角為60~90°;一個輥刀軸17上同一輥刀頭18的兩刀刃間的連線與另一輥刀軸17上同一輥刀頭18的兩刀刃間的連線垂直。
相鄰兩輥刀頭18間的間距等於輥刀頭18的寬度,兩輥刀軸17上的輥刀頭18交錯設置。
所述輔助下料裝置包括料鬥6和勻速轉動的下料輥8,所述料鬥6的上開口與輥刀部5相通,料鬥6的下開口與下料輥8相連通,通過控制下料輥8的轉速控制由輥刀部5向分層部落料的速度。
所述傳送帶輸送機構11末端上部還設置有為後續流程提供物料的供料箱10。
兩輥軸15中的一個設置為能夠與機架相對水平滑動,能夠與機架相對水平滑動的輥軸15連接有一個用來調節其水平位置的彈簧機構7。
所述破碎部2的滾軸、輥刀軸17、下料輥8分別通過鏈條連接有第一電動機1、第二電動機3、第三電動機12。
所述機架外部設置有護罩13,護罩13上部設置有除塵設備14。
具體地,將混合垃圾投入本發明後,經過破碎部2和輥刀部5的處理硬質垃圾和軟質垃圾都被處理成預設大小,在落到分層部的傳送帶輸送機構11上後,經攤勻輥9的撥齒撥弄,密度大、重量大的石塊、鐵塊沉到下部,質量小、密度小的布料、織品、塑料紙浮到上層來,便於布料、織品、塑料紙這些軟質輕垃圾與石塊、鐵塊等硬質重垃圾分離;在破碎部2對石塊、鐵塊處理時,經過將破碎齒16角度的特殊設計,能夠在擊碎石塊的同時,避免崩齒;α在16°—22°內,鐵塊能夠在兩輥軸15間通過破碎齒16的挑動和擠壓向上滑動,而不會出現向下硬塞和破碎齒16硬碰硬導致崩齒的發生,小於16°時破碎齒16容易和鐵塊產生硬碰硬擠壓而蹦齒,大於22°時,鐵塊容易被破碎齒16下壓硬塞到兩輥軸15間,不易向上滑動,造成兩輥軸15和破碎齒16的損毀;在出現鐵塊被破碎齒16挑動和擠壓向上滑動的情況時,鐵塊會被不斷地調整姿態,若是小鐵塊會經過姿態調整從兩輥軸15間落下,若是大鐵塊會留在破碎部2,可以先停止送料,其餘垃圾落盡後,暫停輥軸15轉動,然後通過撥片撥下;大鐵塊在生活垃圾中含量較少,同時因為下料輥8的設置,輥軸15短暫的停機分層部可以正常工作,不會影響日處理量;鋼筋等可以順利從兩輥軸15間滑落;兩輥刀軸17上的輥刀頭18的刀刃夾角為90°,這樣設置是為了,一邊的刀刃將成陀地布料、織品等韌性大的垃圾挑開,轉過90°後另一邊的刀刃將展開的部分勾住,兩邊刀刃通過拉扯,將韌性垃圾處理成便於下一工序處理的大小,如果將兩輥刀軸17上的輥刀頭18的刀刃夾角設置為180°,因為混合垃圾中韌性垃圾都是成陀地,容易兩邊刀刃同時扯住邊沿,從而將人形垃圾纏繞在一邊輥刀軸17上,降低了處理效率;刀刃的形狀適合卡住鋼筋等柱狀垃圾,並通過刀刃和另一輥刀軸17配合產生的剪切力將其切斷;設置下料輥8勻速轉動,通過控制下料輥8的轉速控制由輥刀部5向分層部落料的速度,保證了落在傳送帶輸送機構11上垃圾的數量始終是攤勻輥9的最佳工作量,保證了分層效率,提高了與分離的準確度;本發明採用塔式布局,更節能也更有利於粉塵的收集。
除說明書所述技術特徵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已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