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拉絲澆口套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8:37:56 1

本發明涉及注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拉絲澆口套。
背景技術:
注塑生產過程中,澆口套用於讓熔融的塑膠原料從注塑機的噴嘴注入到模具內部流道。現有技術中所使用的澆口套是直通型,在注塑過程中,產品的澆口位置冷卻慢,導致澆口在脫模時,未冷卻的材料從螺杆射嘴中拉出時產生一條絲狀的塑膠,造成拉絲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拉絲澆口套,可以防止澆口拉出時出現拉絲現象。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防拉絲澆口套,包括澆口套本體和隔片,該澆口套本體包括套頭和設置於套頭底端上的套杆,該套頭的中部設有注膠流道,該套杆的中部設有流膠通道,套頭的注膠流道與套杆的流膠通道相接通,套頭的上部設有注膠凹槽,該注膠凹槽的底部設有注膠口,該注膠口與套頭的注膠流道相接通,該注膠凹槽上開設有穿過注膠口的隔片插槽,隔片插入到該隔片插槽中,所述套杆的流膠通道的末端具有冷卻凹口,且該冷卻凹口沿徑向貫穿套杆的末端。
進一步的,所述注膠凹槽為弧形。
進一步的,所述隔片的上端為弧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中的套頭的注膠口處設有隔片,隔片將注膠流道分為兩部分,可以使得澆口冷卻到位,有效防止出現拉絲現象。而且,套杆的流膠通道的末端具有冷卻凹口,從而與隔片配合,加速了整個澆口套的注膠流道和流膠通道內的廢料的冷卻凝固,保證了澆口廢料的脫模有效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中的隔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防拉絲澆口套,包括澆口套本體1和隔片2,該澆口套本體1包括套頭11和設置於套頭11底端上的套杆12,該套頭11的中部設有注膠流道111,該套杆12的中部設有流膠通道121,套頭11的注膠流道111與套杆12的流膠通道121相接通。套頭11的上部設有注膠凹槽112,該注膠凹槽112的底部設有注膠口113,該注膠口113與套頭11的注膠流道111相接通,該注膠凹槽112的槽壁上開設有穿過注膠口113的隔片插槽114,隔片2插入到該隔片插槽114中,並伸入到套頭11的注膠流道111內。所述套杆12的流膠通道121的末端具有冷卻凹口122,且該冷卻凹口122沿徑向貫穿套杆的末端。冷卻凹口122的內端為弧形。
進一步說,所述注膠凹槽112為弧形。所述隔片2的上端為弧形,從而與弧形的注膠凹槽112配合。
工作時,注塑機的噴嘴噴出的熔融塑膠經由該澆口套進入注塑模具。注塑成型後,取出成型產品時,將已冷卻凝固的澆口套內的澆口廢料取出。本發明中的套頭11的注膠口113處設有隔片2,隔片2將注膠流道111分為兩部分,可以使得澆口廢料冷卻到位,有效防止出現拉絲現象。而且,套杆12的流膠通道121的末端具有冷卻凹口122,從而與隔片2配合,加速了整個澆口套的注膠流道111和流膠通道121內的廢料的冷卻凝固,保證了澆口廢料的脫模有效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