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臥輥磨布料溜槽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22:18:51 1
專利名稱:一種臥輥磨布料溜槽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臥輥磨,特別是其布料溜槽,它有效解決了物料擠壓過程中的邊緣效應,改善了臥輥磨粉磨區的料床穩定性,大幅提高臥輥磨粉磨效率。
背景技術:
目前,臥輥磨因高效節能、佔地面積小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其工作原理(見圖1)是物料進入臥輥磨後,在離心力作用下,物料隨筒體內壁以臨界轉速進行旋轉,經筒體內壓輥粉碎後,隨筒體內壁旋轉至筒體上方,被設置於筒體上方的刮料裝置刮下後,落到傾斜的布料盤上,在布料盤的作用下物料向前移動一定距離後再次落到筒體內壁,進入粉磨區再次粉磨,經過5 6次粉磨後物料通過卸料區排出。臥輥磨粉磨過程中存在著如下的不足:由於料床不穩定,設備振動大,物料在擠壓時有邊緣效應,軸端面一部分物料受到軸中部物料的擠壓力被擠出粉磨區,致使部分物料粉磨不充分,物料粉磨效率不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臥輥磨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臥輥磨布料溜槽,以穩定料床,提高物料的粉磨效率。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在物料粉磨區域前的布料區增加一布料溜槽,包括導料板、弧板、側向擋料板、軸向擋料板、筋板。布料溜槽安裝於布料盤下部,壓輥與筒體所組成的粉磨區位置,縱向剖面呈「入」字形,槽內口剖面為倒V形。布料溜槽弧板背面焊有多件「I」字形導料板,導料板與端面角度Θ 3=120 160。。軸向擋料板上端面固定於弧板內弧面上,其端面由兩個對稱布置的側向擋料板固定,側向擋料板下半部分內表面通過筋板與軸向擋料板相連。軸向擋料板與筒體水平面所呈角度θ2=30 90° ;側向擋料板下部與端面角度θ1=15 60°。工作時,經布料盤落下的物料隨筒體旋轉,在離心力及布料溜槽背面導料板的共同作用下,進入粉磨區前餵料端,在壓輥及布料溜槽弧板、軸向擋料板及側擋料板所組成的內表面的共同作用下,餵料區產生一定的擠壓力將布料溜槽與壓輥之間的物料進行預擠壓均布,物料隨著筒體繼續旋轉被壓輥咬入粉磨區,壓碎後離開壓輥並隨筒體繼續旋轉。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在於:在餵料區形成均勻穩定的料床,使得物料集中在粉磨區內,同時解決了擠壓過程中的物料因軸端面一部分物料受到軸中部物料的擠壓力被擠出粉磨區的所謂邊緣效應問題,即物料擠壓時逃逸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臥輥磨的粉磨效率及臺時產量。
圖1為臥輥磨工作示意圖;[0011]圖2為布料溜槽結構示意圖;圖3為布料溜槽A-A剖視圖。圖中:1為導料板、2為弧板、3為側向擋料板、4為軸向擋料板、5為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布料溜槽,包括導料板1、弧板2、側向擋料板3、軸向擋料板4和筋板5,布料溜槽弧板2背面焊有多件「I」字形導料板1,導料板I與端面角度Θ 3=150° ;軸向擋料板4上端面固定於弧板2內弧面上,其端面由兩個對稱布置的側向擋料板3固定,側向擋料板3下半部分內表面通過筋板5與軸向擋料板4相連。軸向擋料板4與筒體水平面所呈角度θ2=60° ;側向擋料板3下部與端面角度θ1=45°。布料溜槽安裝於壓輥與筒體所組成的粉磨區位置。工作時,經布料盤落下的物料隨筒體旋轉,在離心力及布料溜槽弧板2外表面上的導料板I共同作用下,進入粉磨區前餵料端,在壓輥及布料溜槽弧板2、軸向擋料板4及側擋料板3所組成的內表面的共同作用下,餵料區產生一定的擠壓力將布料溜槽與壓輥之間的物料進行預擠壓均布,物料隨著筒體繼續旋轉被壓輥咬入粉磨區,壓碎後離開壓輥並隨筒體繼續旋轉。
權利要求1.一種臥輥磨布料溜槽,其特徵在於:包括導料板、弧板、側向擋料板、軸向擋料板和筋板,布料溜槽弧板背面焊有多件「I」字形導料板,軸向擋料板上端面固定於弧板內弧面上,其端面由兩個對稱布置的側向擋料板固定,側向擋料板下半部分內表面通過筋板與軸向擋料板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臥輥磨布料溜槽,其特徵在於:導料板與端面角度Θ 3=120 16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臥輥磨布料溜槽,其特徵在於:軸向擋料板與筒體水平面所呈角度θ2=30 9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臥輥磨布料溜槽,其特徵在於:側向擋料板下部與端面角度 Θ 1=15 6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臥輥磨布料溜槽,包括導料板、弧板、側向擋料板、軸向擋料板和筋板,布料溜槽弧板背面焊有多件「1」字形導料板,導料板與端面角度θ3=120~160°。軸向擋料板上端面固定於弧板內弧面上,其端面由兩個對稱布置的側向擋料板固定,側向擋料板下半部分內表面通過筋板與軸向擋料板相連。軸向擋料板與筒體水平面所呈角度θ2=30~90°。側向擋料板下部與端面角度θ1=15~60°。布料溜槽安裝於壓輥與筒體所組成的粉磨區位置。
文檔編號B02C4/28GK202983843SQ201220712409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1日
發明者劉懷平, 汪洋, 何美華, 還傳華 申請人:江蘇科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