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09:50:21 2
一種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既能防除禾本科雜草又能防除闊葉雜草,且效果良好的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所述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包含碸嘧磺隆和撲草淨,碸嘧磺隆和撲草淨的重量比為1∶3~225。本發明的除草組合物具有除草活性高、除草譜廣、安全性高、成分組成簡單等眾多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農藥領域,尤其是除草劑領域,涉及一種含碸嘧磺隆和撲草淨的馬鈴薯苗後除草劑。
【背景技術】
[0002]馬鈴薯因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適應性廣的特點,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土壤及氣候條件都可滿足生產條件。目前,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在500萬公頃以上。由於馬鈴薯種植的經濟效益較好,所以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馬鈴薯種植面積還會有較大的增加。近年來隨著種植面積的持續擴大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馬鈴薯田的雜草防治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化學除草劑的推廣應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是省工、省力、節省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馬鈴薯上應用的苗後除草劑主要是高效氟吡甲禾靈、碸嘧磺隆等除草劑,多存在殺草譜窄、防效差等問題,部分除草劑應用不當還易發生藥害,嚴重影響馬鈴薯產量。生產上亟需殺草譜廣、安全高效的除草劑品種。
[0003]碸嘧磺隆又稱玉嘧磺隆,屬磺醯脲類除草劑,為支鏈胺基酸合成抑制劑,是選擇性芽後除草劑。主要用於防除玉米和馬鈴薯地中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及闊葉雜草,如田薊、鐵薺、香附子、皺葉酸模、阿拉伯高梁、野燕麥、止血馬唐、稗草、多花黑麥草、苘麻、反枝莧、豬殃殃、虞美人、繁縷等。
[0004]撲草淨屬三嗪類除草劑,通過光合系統II (PSII)以Dl蛋白為作用靶標,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發揮作用,是內吸選擇性除草劑,可經根和葉吸收並傳導,殺草譜廣,芽前芽後施用均可。適用於棉花、大豆、麥類、花生、向日葵、馬鈴薯、果樹、蔬菜、茶樹及水稻田防除稗草、馬唐、千金子、野莧菜、寥、藜、馬齒莧、看麥娘、繁縷等一年生單子葉和雙子葉雜草。
[0005]在農田中雜草的發生與危害和病、蟲有很大不同,雜草的發生危害往往是多種多樣的,單子葉、雙子葉,一年生、多年生同時存在,往往一種除草劑很難達到完全除草目的,因此為了擴大殺草譜就必須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除草劑進行混用,如防除單子葉雜草的除草劑與防除雙子葉雜草的除草劑混用一般即可擴大殺草譜,達到一次性除草的目的。各種除草劑的化學成分、結構及理化性質都是有區別的,因此它們的除草能力及範圍也不一樣,就是同類除草劑,其殺草能力及範圍也不完全相同,這些除草劑間混用均可不同程度的擴大殺草譜,一般來說同類除草劑相混殺草譜擴大的範圍較小,而不同類除草劑相混往往可以明顯地擴大殺草譜。
[0006]現有技術中,已經存在了很多有關多種除草劑混用的先例,但是其存在成分組成複雜,協同增效不明顯(只是簡單的混用),毒性和安全性不明等眾多缺點,同時現有技術中並不存在碸嘧磺隆和撲草淨混用的記載,也沒有相應的教導,更沒有確定這兩種成分以特定比例組合的 記載和教導。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能防除禾本科雜草又能防除闊葉雜草,且效果良好的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
[0008]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09]一種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包含碸嘧磺隆和撲草淨,碸嘧磺隆和撲草淨的重量比為1: 3~225。
[0010]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復配除草劑中碸嘧磺隆和撲草淨的重量比為1: 25~225。
[0011]更優選,本發明所述復配除草劑中碸嘧磺隆和撲草淨的重量比為1: 58。
[0012]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所述復配除草劑中碸嘧磺隆和撲草淨的質量百分含量為所述復配除草劑的10~90%。
[0013]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復配除草劑中,碸嘧磺隆和撲草淨兩種活性成分按上述重量比復配後,製成乳油、油懸浮劑、可溼性粉劑、水分散粒劑等農藥劑型。
[0014]本發明的除草劑組合主要應用於馬鈴薯田苗後除草,能夠有效地防除各種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特別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
[0015]本發明的除草組合物具有以下優點:
[0016]1、除草活性高。本發明的除草組合物可以通過兩種不同機理殺死雜草,使得雜草抗性產生速度降低了,極大地提高除草劑的殺草活性。
[0017]2、除草譜廣。碸嘧磺隆和撲草淨兩者混合後,能夠提高對多種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的防除效果。
[0018]3、安全性高。由於其使用劑量得到了控制,使藥劑在提高了藥效的前提下,其對馬鈴薯以及後茬作物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0019]4、成分組成簡單。排除了過多成分組成帶來的毒性和安全性的不穩定,製備工藝更為簡單。
【具體實施方式】
[0020]1.室內活性測定試驗
[0021]發明人以碸嘧磺隆和撲草淨進行了室內活性測定研究,具體方法為室內盆栽法進行莖葉處理,試驗方法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除草劑第4部分:活性測定試驗莖葉噴霧法》。
[0022]將定量的稗草和藜的種子分別播種於9cm的培養缽中,每缽中播種15~20粒種子,在光照培養箱中培養。稗草和藜培養到2~3葉期,用噴霧塔進行莖葉噴霧處理。處理後溫室內繼續培養,定期觀察各處理對雜草的防除效果,15d後稱量各處理後的雜草鮮重,按孫雲沛等I960年提出的方法,計算其毒力回歸曲線和共毒係數。共毒係數大於100,表明兩種有效物質具有增效作用,共毒係數小於100,表明兩種有效物質具有拮抗作用。毒力測定結果見表1和表2。
[0023]表1碸嘧磺隆、撲草淨及其不同配比復配對雜草稗草的毒力測定
[0024]
【權利要求】
1.一種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其特徵在於包含碸嘧磺隆和撲草淨。
2.根據權利要求1的一種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其中碸嘧磺隆和撲草淨的重量比為1: 3 ~225。
3.根據權利要求2的一種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其中碸嘧磺隆和撲草淨的重量比為1: 25 ~225。
4.根據權利要求3的一種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其中碸嘧磺隆和撲草淨的重量比為I: 58。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的一種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其中碸嘧磺隆和撲草淨的質量百分含量為所述復配除草劑的10~90%。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的一種馬鈴薯苗後復配除草劑,其中除草劑劑型包括乳油、油懸浮劑、可溼性粉劑、水分 散粒劑。
【文檔編號】A01P13/00GK103535364SQ201310375358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6日
【發明者】程玉臣, 趙存虎, 賀小勇, 路戰遠, 白全江, 孔慶全, 張富榮, 張建中, 鹹豐, 白海, 張向前, 張德健, 王玉芬, 郭曉霞 申請人:程玉臣